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望权是基于家庭成员之间血缘关系而产生的法定权利和义务,2001年《婚姻法》中的增加了探望权的新规定,其赋予离婚后未与子女共同生活之父母一方的权利。但在目前我国法律中未予完善关于探望权的有关规定,在现有的法规中又存在诸多模糊规定,从而造成实施探望权时无法可依的现象。在此笔者将对此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赵薇  覃远春 《经贸实践》2016,(18):213-214
我国现行婚姻法的探望权制度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子女的合法权益,但探望权主体范围过窄,不符合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这一基本原则.在我国相关制度完善时,需要考虑扩展有关探望权主体范围,明确未离婚但分居的父母、未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父母解除关系时,应享有探望权;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也应享有探望权;未成年子女本人也应成为探望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王静 《经济师》2014,(7):77-78
离婚诉讼是指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或者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分担、子女的抚养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文章从离婚方式入手,阐述了离婚诉讼的成本构成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一、探视权的涵义 探视权的内涵有多宽?探视是否就是去看看孩子?该权利的主体是否仅限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生父或生母?  相似文献   

5.
如今,随着都市人对婚姻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离婚率比10年前增长了3倍,每年有近5077对夫妇因种种原因“分手”。而离婚双方大都会涉及到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棘手问题。不少人为此闹得精疲力竭,最终不欢而散,甚至发生血腥案件。因此,不少站在婚姻破裂边缘的人都渴望有人指点迷津,最终能够达到“和平解体”,从而开始新的生活。在这种大背景下,一种专门提供“代办离婚”服务的时尚职业也应运而生。郑州女孩刘蓓在深圳当“离婚保姆”的经历,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6.
正当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不构成违约,是一种合法行使权利的行为;各种违约行为均可导致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但并不意味着只要一方的行为构成违约,另一方就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主债务与从债务之间在一定的情形下具有对价关系和牵连关系,一方可以以对方未履行从债务为由,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为了防止当事人不当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有必要对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7.
小议探望权     
郑广芳 《时代经贸》2007,5(1X):174-174,F0003
2001年在新修订《婚姻法》时增加了探望权的内容,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进步。本文就探望权的概念、特征、实现方式等方面作了探讨,提出了扩大探望权的主体范围的设想,以及对探望权的中止、恢复、强制执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姜涛 《经济研究导刊》2014,(35):314-315
我国婚姻法在夫妻离婚财产分割时采用平均、照顾子女和女方合法权益、离婚损害赔偿、经济帮助四大原则,这四大原则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弱势一方的保护,实现了一定的实质公平,但由于其各自的局限性,对实现夫妻离婚是财产的公平分割尚有差距。通过在婚姻法中确立夫妻离婚财产公平分割原则,有利于进一步保护夫妻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肖辉 《经济论坛》2004,(23):115-116
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当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权利已负迟延责任又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权利时,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次债务人行使其对债务人所负债务之债权的权利。我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债务人的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相似文献   

10.
小议探望权     
2001年在新修订《婚姻法》时增加了探望权的内容,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进步.本文就探望权的概念、特征、实现方式等方面作了探讨,提出了扩大探望权的主体范围的设想,以及对探望权的中止、恢复、强制执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恩乐 《时代经贸》2007,5(7Z):191-192
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第46条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项制度设立的基本功能在于,离婚时因夫妻一方的违法行为给另一方造成损害时,受害方享有向对方提出损害赔偿的权利。但由于立法迫切导致的时间仓促等因素,新婚姻法对此项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性,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重点讨论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及完善措施。笔者的论述综合了诸多专家学者的观点,未必成一家之言,但希望能对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所谓股票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其基本内容是给予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为首的高级管理人员按一定的价格在将来一定时期内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如果在股票期权的行使期限内,股票的市价超过其执行价格,拥有该项权利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行使这一权利取得股票,从而获得该股票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的权利主张的权利,又称异议权。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指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合同当事人一方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抗辩权的重要功能在于通过行使这种权利而使对方的请求权消灭或使其效力延期发生。由于单务合同的当事人或者只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或者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不存在赋予抗辩权的理由,因此。抗辩权只存在于双务合同中,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本文拟就先履行抗辩权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张恩乐 《时代经贸》2007,5(7):191-192
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第46条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项制度设立的基本功能在于,离婚时因夫妻一方的违法行为给另一方造成损害时,受害方享有向对方提出损害赔偿的权利.但由于立法迫切导致的时间仓促等因素,新婚姻法对此项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性,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重点讨论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及完善措施.笔者的论述综合了诸多专家学者的观点,未必成一家之言,但希望能对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合同法律制度,合同解除是提前终止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情形。从作为当事人亭有的权利角度讲,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冈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从法院和仲裁机构享有合同解除权的角度,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以前,因发生重大情事变化,致使继续履行合同实在困难,若履行则显失公平,根据一方当事人请求,裁判解除合同使其消灭的现象。据此,从权利行使的主体角度出发,与合同解除相关的诉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因当事人行使合同解除权产生的纠纷的诉讼,另一类是在发生重大情事变化时,  相似文献   

16.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经济帮助制度共同构筑起离婚时的权利保障体系.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客观地评价了家事劳动的价值,协调了婚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体现了法律真正保护个体权利的目的.但是,这一制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从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其理论基础,进一步评析了现行立法在离婚时权利保障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经济补偿制度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关注农民工留守子女生存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翔 《发展研究》2006,(3):103-104
留守子女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交由长辈抚养、教育、管理的孩子。由于社会现实、城乡差距等原因,中国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出路与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这一趋势在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有增无减。基于经济负担以及城乡二元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孩子往往没法带在身边,更多的农民工选择将子女留在家乡,形成了父母和孩子分隔两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王跃生 《开放时代》2008,(5):127-145
单亲家庭是中国当代的重要家庭形式。1982年以来单亲家庭在家庭总数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政策性限制所造成的夫妇两地分居现象减少。在单亲家庭内部,亲代分居两地所形成的单亲家庭始终占多数,丧偶居第二,离婚居第三,未婚最小。2000年与1982年相比,离婚所形成的单亲家庭增加明显。中国当代的单亲家庭绝大多数是女性单亲家庭。这是因为亲代一方缺位是经济性和户籍控制型缺位(男性离家出外工作),而不是婚姻关系中止型缺位(丧偶)或婚姻解体型缺位(离婚)。男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女性在养育子女中所承担的责任较重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相对夫妇均在户内家庭的女性,单亲家庭有偶女性的生育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9.
我国登记离婚制度保障离婚自由,手续简单,方便快捷,但同时其又过分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显得自由有余、限制不足,促使草率离婚、假离婚现象频发,使未成年子女利益受到侵害.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登记离婚制度,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宗宁 《经济研究导刊》2013,(10):125-127
离婚损害赔偿是中国现行婚姻法中离婚救济制度的一种,能使离婚中的无过错方得到保护和救济,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中国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在其主体、构成要件、适用情形及举证责任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还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使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