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而由于现实发展的多样性及不可测性,使得法律的制定有一定的滞后性,此时,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主要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来进行量刑.出现了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与罪刑法定原则有失衡之处,引起了社会评论的很大争议.本文将对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与罪刑法定原则适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法官自由裁量权与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平衡进行探讨,以期对刑事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率低是刑事司法实践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既有证人自身原因,也有制度规定的缺失,更有司法实践的不足。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关系到司法公正、审判公信、人权公义。基于此,新刑事诉讼法在修改和完善过程中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立和完善。纵观新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目前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可分为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核心制度、保障制度和程序制度。在这些制度中,确立证人强制出庭制度和限定应当出庭证人范围是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题中之义,完  相似文献   

3.
于丽平 《经济师》2005,(7):53-54
加入WTO以后,针对WTO的有关原则,我国刑事执法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对我国刑事诉讼原则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刑事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进行司法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无罪推定原则是现代刑事司法程序中保障人权的基础性原则,被推定无罪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权利。我国初步确立了该原则,但是在刑事诉讼立法上对该原则尚有一定的保留,在司法实践中也未全面地贯彻实施。文章从刑事侦查程序角度论述无罪推定原则在中国的贯彻实施程度以及适用的不充分性,并提出若干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的原则、制度是为了给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诉讼参与人事提供从事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根据。在各种原则、制度中,收集、审查、认定证据的原则、程序和规则最为重要,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内容并决定着刑事诉讼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刑事诉讼活动就是围绕着收集、审查、认定证据而进行的。收集证据的行为不合法,必将导致违法证据的产生,而在审查、认定证据时不排除违法证据,也不一定会影响刑事诉讼的正当和效果,使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有损于司法的公正性,失去法律的权威。因此,实行违法证据排除制度并确立适当的排除原则,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司法的公正,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证主义法学坚持法律与道德相分离的命题,这个命题已经成为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命题。法实证主义的大师哈特在其经典论文《实证主义与法律和道德的分离》中,既提出了实证主义法学先驱者阐述分离命题的不足之处,也对其他学者对分离命题展开的批评进行了回应,因而巩固了分离命题的地位,为实证主义法学的理论展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非法移民问题刑事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移民行为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基于对非法移民适用刑事法的回顾和现状,中国应坚持正确的立场,在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完善立法,制定“移民法”,修改刑事法的相关规定,增设有关罪名,强化刑事司法,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打击非法移民活动。  相似文献   

8.
黎亚薇 《经济师》2006,(9):67-69
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原则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与国际刑事诉讼通行的原则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我国刑事诉讼修改与完善的过程中,如何设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原则体系,并使之符合诉讼活动内在的要求和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是我们所必须加以解决的。文章针对我国现有刑事诉讼法律原则的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继“严打”刑事政策之后,中国的又一重大刑事政策。在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时,司法机关应注意避免片面追求“宽”的极端,力求不破坏法律原则,应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毕献星 《时代经贸》2007,(5Z):20-20,22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石,已经被写入联合国人权和刑事司法文件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宪法性法律。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标志着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民主化、科学化的价值取向,它不仅仅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项基础性原则,更彰显着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文明的程度。疑罪从轻是指法院在罪与非罪之间犹豫时,出于种种考虑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但从轻量刑。二者对我国法治建设都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别分析了无罪推定与疑罪从轻的含义,然后比较了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理顺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打击与控制犯罪而制定的基本原则、方针与策略体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只是中国现行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对中国传统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基本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具有指导刑事司法的功能,也上具有指导刑事立法的功能,因而具备基本刑事政策的功能,同时,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基本刑事政策符合中央精神,体现了国家刑事政策的目的。因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中国现行基本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是现代各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原因是主观认识存在误区及立法不完善。为更好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提高全民尤其是司法工作者的法律水平、法律意识,强化被害人维权观;同时必须完善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立法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案例教学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阮洪 《江南论坛》2002,(11):42-43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已经开始借鉴英美法系判例法经验,用先例判决制度审结案件。与此相适应,我国的法学教学中应借鉴英美法等国家的“案例教学法”来改进法学教学。英美法系国家围绕培养高素质法学人才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较早地使用了“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意义上,管辖权是一个有着地理限制的概念。而计算机网络特有的无国界性、虚拟性、无中心性动摇了建立在地域基础上的传统司法管辖的理论基础,从而导致网络空间刑事司法管辖权的严重冲突。通过分析管辖权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旨在确立网络犯罪司法管辖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下建立与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刑事司法制度建设,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也影响着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建设。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必须要对宽严相济中人民监督员制度建立的法理基础,把握的基本原则、重要作用、建议等方面进行必要阐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刑事法治的交流与合作,并注重对国际上"轻轻重重"两极化刑事政策的借鉴与吸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就是对两极化刑事政策的理性回应。新疆反恐刑事政策的法治化顺应这种趋势,既是新疆反恐的现实需要,又有相应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明确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罪刑相适应原则,整合本土资源控制新疆恐怖主义犯罪,是新疆反恐刑事法治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王峰 《经济研究导刊》2010,(24):101-102
在审查逮捕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能有效发挥逮捕强制措施的法定功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审查逮捕工作中,要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案件实体和程序上的要求,完善适用逮捕的法定条件,健全案件质量评估机制,统一办案部门的执法尺度。  相似文献   

18.
王蕾 《时代经贸》2008,6(5):229-230
1刑事和解的起源 近年来,刑事司法体系中生成了一种新型的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虽然目前对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的界定还众说纷纭,但从本质上看,其核心在于,通过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对话、协商来解决刑事案件。它实行的办法是“在一项具体犯罪中有利害关系的所有各方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辩护制度是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辩护制度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衡量一个国家刑事诉讼立法水平和刑事司法中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中国长期的刑事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对律师参与刑事辩护持有的“限制”态度,中国律师辩护一直处于阅卷难、会见难、调查取证难、提出辩护意见难的“四难”困境。2012年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在立法上对刑事辩护制度进行了重构,为破解律师辩护难题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反渎职侵权部门作为检察院重要的自侦部门,对于打击职务犯罪、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反渎职侵权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人们对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理解还不够准确,时于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还不够明了,现实中常常陷入误区,甚至出现滥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