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打击与控制犯罪而制定的基本原则、方针与策略体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只是中国现行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对中国传统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基本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具有指导刑事司法的功能,也上具有指导刑事立法的功能,因而具备基本刑事政策的功能,同时,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为基本刑事政策符合中央精神,体现了国家刑事政策的目的。因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中国现行基本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自2006年提出并迅速贯彻于司法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和司法皆有密切关系:科学合理的刑罚的结构和轻刑主义的刑罚体系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运行的基础;司法实务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应从注重体系化的视角,结合刑事和解、社区矫正和修复性司法等措施或制度,使得各部门间的互动呈良性协调发展。同时,在其运行中应重视相关适用性应该具体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反渎职侵权部门作为检察院重要的自侦部门,对于打击职务犯罪、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反渎职侵权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人们对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理解还不够准确,时于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还不够明了,现实中常常陷入误区,甚至出现滥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未成年人采用轻缓的政策是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一部分,对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理应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全面正确理解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适时采用非监禁化、刑事和解制度等举措,更好的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中具有策略性的刑事政策。由于刑事政策是对犯罪采取的各种刑事措施和对策的总和,所以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刑事政策中具有策略性、全局性的刑事政策之一,充分理解和掌握其内涵和实质对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继“严打”刑事政策之后,中国的又一重大刑事政策。在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时,司法机关应注意避免片面追求“宽”的极端,力求不破坏法律原则,应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刑事法治的交流与合作,并注重对国际上"轻轻重重"两极化刑事政策的借鉴与吸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就是对两极化刑事政策的理性回应。新疆反恐刑事政策的法治化顺应这种趋势,既是新疆反恐的现实需要,又有相应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明确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罪刑相适应原则,整合本土资源控制新疆恐怖主义犯罪,是新疆反恐刑事法治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现行刑事法律规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亦同样以积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旨趣.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在确保良好法律效果的基础上,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并努力寻求两者的有机契合.不管是刑事立法还是刑事司法,都要兼顾惩罚犯罪与社会效果的二者统一.法官应娴熟驾驭各种制度内资源,巧妙游刃于规则与事实之间,竭力在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下达致平衡之美.利用形事政策的灵活性贯彻法律的精神,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相似文献   

9.
张磊 《时代经贸》2014,(6):401-402
刑事政策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进行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灵魂。我国的刑事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少数民族地区刑事犯罪要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的治理理念和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治理理念,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对刑事犯罪的处理与汉族地区不同的特殊犯罪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制定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基于"有法依法,无法依政策"的指导思想,所以刑事政策曾被广泛地应用.构建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研究和探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工作制度,是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本文试图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检察工作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以体现出法律研究的思想性和前瞻性,为我国司法改革的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王宝坤 《时代经贸》2011,(2):246-247
刑事和解作为我国一项新兴的刑事案件纠纷解决机制,是对现行刑事司法制度的有益补充,而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是对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本文通过分析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期促进刑事和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蓓 《经济研究导刊》2010,(31):265-266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的法律思潮,正在一步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刑事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热点。"恢复正义理论"、"平衡理论"、"叙说理论"是西方关于刑事和解最主要的理论,同时在美国、德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也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刑事和解制度。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宽严相济"政策和指导思想的提出,对于刑事和解的关注愈来愈多,在继承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理论的探讨,一些地方也开始尝试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给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中国刑事司法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减刑体现了刑罚个别化原则、刑罚效益原则以及中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追求刑罚报应基础上的功利主义。但是,现行减刑制度在实际适用中存在缺陷,应当设立减刑专门处理机构减刑委员会、引入听证程序和规定减刑撤销制度对现行减刑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王峰 《经济研究导刊》2010,(24):101-102
在审查逮捕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能有效发挥逮捕强制措施的法定功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审查逮捕工作中,要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案件实体和程序上的要求,完善适用逮捕的法定条件,健全案件质量评估机制,统一办案部门的执法尺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检院相继出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同时出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两个具体文件。这是高检院制定出台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对我们检察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侦查监督部门的司法实践具有特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我们作为铁检侦查监督部门的干警,通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在办案中更新了执法理念,树立了“宽严相济”,依法从轻与依法从重并重和以人为本的现代司法理念,为我们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服务和谐社会,提高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基本保证。过去在以往的办案中,由于长期形成打击犯罪的思维定势.过于强调严打,忽视了区别对待和宽严相济,导致“重打击,轻保护”现象的出现,这已不符合新的执法理念。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进行了考察、分析,并对现行政策与立法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刑法修正案(八)对累犯制度进行了修改,彰显了立法的文明和进步,其中关于未成年人能否构成特殊累犯留下了讨论空间。立足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分别从体系解释和比较解释、报应和功利的角度,提出特殊累犯犯前罪时应年满十八周岁。  相似文献   

19.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受到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但是,该制度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的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人民监督员选任资格,即人民监督员应精英化还是大众化成为当前法学界争论的焦点。一味强调人民监督员精英化或大众化都是不可取的,应将两者并重考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20.
死刑作为最古老的刑罚手段之一,其适用问题一直是刑事法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当今世界,废除死刑的呼声愈来愈烈,已成为一种趋势性的选择.基于现实国情的限制,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具备废除死刑的务件,但严格限制死刑适用,"少杀、慎杀"的基本观念已经为刑事政策所确立.本文主要结合办案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对死刑案件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如何在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有效限制死刑,提升死刑案件质量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