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帅 《魅力中国》2014,(2):41-41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但对农村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城市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实施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保护力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宁波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将劳动力资源潜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各级党委政府须理清思路,确立目标,采取更积极有效的对策,着力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培训转移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民工荒"的进一步加剧,"三农"问题的重要性,都迫使我们进一步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本文拟从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比中,试图探索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近年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由2003年的21.7%上升到2004年的26.8%,提高了5.1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配置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开发研究》2007,(2):54-57
本文在详细分析青海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从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凸显了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问题的紧迫性。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线入手,对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措施进行初步探索,为促进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潜藏着对教育的巨大需求,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教育政策缺失、农民教育内容缺失、农民教育资源缺乏以及农民教育方式陈旧。应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开展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8.
田飞  王超 《魅力中国》2010,(20):7-8
伊宁县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化进程,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所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现状.归纳总结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同时也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诸多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金融危机下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特征,客观反映泗县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正确把握今后农民工从业趋势,分析判断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泗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全年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我们按照省局部署,在全县15个乡镇随机抽选了33个村的330个农户,对上半年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前提和客观前提,应在此基础上准确预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趋势,并采取适度的转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重”约束:理论范式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明忠 《山东经济》2008,24(6):17-23
文章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微观行为条件为出发点,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必然要面对金融资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三重”约束;然后,运用问卷调查建立的数据库,利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的运算结果,并综合运用相关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这三重约束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要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从多角度入手,全方位实施突破,既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支持,也要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积累,还要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关系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2.
黄敏 《中国城市经济》2011,(17):239-240
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保障之间的相关关系,了解二者对彼此的影响程度有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进一步优化农村社会体制改革,以推动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职学校、职教中心遍布城乡,和农村、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农村劳动力具有一技之长,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手段,而发挥中职学校在其中的作用又是简洁有效的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树立为农村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做好企业主导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岗位培训,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中的跟踪性培训。  相似文献   

14.
崔传义 《科学决策》2007,(10):14-16
当前,关系城乡发展全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新阶段。沿海劳动力市场出现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以往被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压低的人力资源地位开始上升;近半数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农村仍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已进城就业的1.2亿农民工转移问题并未解决。形势发展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机遇,而就业转移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因应劳动力供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变化的新问题,推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陕西省6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典型村的526份样本数据,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即PSR模型)对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发展的绩效水平予以系统评价。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发展的总体效果较好,就地转移促进农村发展的绩效水平明显高于异地转移,农村留守群体扶助机制完善程度欠佳。据此,从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完善留守群体扶助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双重约束,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模型,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各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非农生产总值占GDP比率对农民增收有正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消费支出比对农民增收和劳动力转移起阻碍作用。本文就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民增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78—2021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到2030年农村劳动力将完成转移,但在2030年之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潜力可挖。因此,需要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农业现代化、发挥好政府指导帮扶作用4个方面挖掘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两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农村非农产业及人口比例在不断扩张,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成长点和经济现象。但是,江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采取“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工业经济。劳动力转移的这一现象,可以从江苏户籍人口和常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总量巨大,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由1987年的4414%,增加到2005年的52.5%,与全国逐年呈下降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有,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增强,以就地转移为主。2005年末,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为3714%,辽宁省为3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就地转移占已转移总量的79.6%.异地转移仅占2014%。[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民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扶贫开发“一体两翼”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