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秀凤 《商场现代化》2007,(18):163-164
本文运用相关的经济计量模型,结合青岛市的居民用水情况,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将实证分析结果与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做了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包含污水处理费在内的水价的杠杆作用较大,无论是需求价格弹性还是需求收入弹性都要高于不含污水处理费的估算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岭回归法的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晖 《消费经济》2007,23(3):36-38
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从收入、利率、股价指数、消费倾向、人口结构和消费信贷6个方面,以统计学的岭回归法构建模型,分别对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是不同的,当前收入、人口结构和消费倾向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原因,而股价指数、利率和消费信贷则是影响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Fields分解法对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性别、教育、工作经验、地区、所有制、行业等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各因素在居民收入差距中所占的比重及趋势,提出了破解收入分配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爱成  李艳芬 《商》2013,(16):187-188
本文首先对泰尔指数进行了分解,继而测算了1978年~2012年城乡收入差距,再通过与居民消费率建立反馈协整模型,运用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估计模型消除其内生性,实证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是引致居民消费需求乏力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81~2010年中国城乡收入比及国际贸易等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及加入各种控制变量构建总贸易、出口贸易及进口贸易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三个模型,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总贸易、出口贸易及进口贸易均对我国的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总贸易及进口贸易对居民收入仅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出口贸易与居民收入差距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基于实证结果,本文对各解释变量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影响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五个因素经济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财政支出结构、金融发展进行分析,利用1979-2007年的经济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和广义差分法对影响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贵州工业化、城市化和财政支出结构对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贵州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对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显著,均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林俊山  侯金玲  时涛 《现代商业》2014,(24):157-158
本文从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三个因素出发,选取2003-2012年的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新型城镇化近程中哪些因素会对山东省房价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原因及程度。结果显示:城镇化率和房价有正相关关系,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房价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我国数据对贸易开放度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的增加缩小了居民收入差距.这是因为制成品的贸易使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工资/资本收益)上升,从而缩小了财产性收入导致的收入差距;加工贸易增加了非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缩小了人力资本差异导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商》2015,(19)
根据目前出现的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的现象,本文根据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同时选取财政支农作为控制变量,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三者的关系。通过实证得出,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短期内具有负向作用,而长期具有正向作用;财政支农具有一定效果,但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0.
张勇 《财经论丛》2010,(4):59-66
再分配是养老保险的核心功能,本文运用终生收入法构建了我国基础养老金的精算模型,得到再分配效应的计算方法,以及与支付能力的内在关系,并根据国家城调总队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工资收入越低者,基础养老金的再分配效应就越大;实施<国发[2005]38号>后,高收入者再分配效应的增量高于低收入者;财务上出现支付能力不足,资金缺口大幅增加,不具有内在财务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进行协整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实证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都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在长期中,收入增长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高斯核估计历史模拟法的金融市场风险值(VAR)测量的算法理论过程,再建立时变系数的单因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并用带时变参数系统的Kalman滤波法对该模型下时变系数进行估计.最后对上海证券市场商业版块类做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中美消费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1986—2005年中国、美国消费与收入的相关数据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通过建立居民的消费收入模型,得出了我国居民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居民的结论,并对如何鼓励消费政策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农村居民的实地调查,了解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和支出状况,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和利用Excel软件对影响农民收入和支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还就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状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高斯核估计历史模拟法的金融市场风险值(VAR)测量的算法理论过程,再建立时变系数的单因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并用带时变参数系统的Kalman滤波法对该模型下时变系数进行估计.最后对上海证券市场商业版块类做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中心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中国物价》2010,(2):34-38
本文介绍了收入余额法度量住房支付能力的基本原理,实际评估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五座区域中心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为解决中等收入群体住房的“购房难”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为基础,用1980年~2006年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暂时收入与消费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增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回归模型,针对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CPI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CPI存在"激励效应",且传导机制中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产品价格指数等多方面因素。基于此结论,本文从缩小收入差距的角度出发,结合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发展状况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宝富  李南 《商业时代》2007,(18):78-79
内部评价法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初级法是当前国内研究的重点。而初级内部评级法的核心部分就是违约概率的计算,其中模型化的计算方法是当今研究的主流。本文利用EDF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最新数据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虽然理论预期违约率值较穆迪公司公布的参考区间偏小,但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清荃  张彬 《现代商业》2012,(20):109-110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我国寿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国寿险业保费收入快速增加的原因。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保费收入影响最大,社会保障水平次之,产品创新及人口受教育水平与保费收入联系也较为紧密,人口数量及赡养率(抚养率)对保费收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