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剖析了美、英为代表的两种典型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分别总结了两种不同监管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提出中国近期应偏重仿效美国的伞形监管模式.由人民银行担任伞形监管者,以权力制衡为原则设计人民银行与"三会"的监管职责与权限,并建立"一行三会"之间的协调机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的若干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建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协调制度;建立健全预防性风险监管机制;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有属性及存在的道德风险,金融监管当局及时调整监管制度安排,突破传统公司法中的有限责任制度,设立了加重责任制度。文章对金融控股公司和加重责任制度作了简单的概述,具体论述了金融控股公司及其金融子公司存在的道德风险以及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3.
综合经营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是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重要载体,与单一金融机构相比,它存在资本重复计算、内部交易、利益冲突、透明度风险、监管套利以及大而不能倒等特殊风险。产生与发展于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下的金融控股公司还存在设立目的复杂、缺乏法律依据、治理机制不完善、监管重叠与监管盲区等风险。针对上述风险,本文提出注重信息披露和传递、设立风险隔离防火墙、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协调监管机构等管理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外部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在我国的推进,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与混业经营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凭借其在规模经济、范畴经济以及协同效应方面的优势得到了迅速发展.而金融控股公司规模庞大、内部结构复杂,系统风险的可能性等也是金融市场参与者和监管当局必须考虑的.本文审视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及应该采取的协调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鹏  李云峰 《银行家》2008,(4):52-54
与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相对应的是,在现行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监管中仍然存在监管法律缺失、监管信息不畅通以及监管要求不明晰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林 《武汉金融》2013,(1):23-25,43
"十一五"以来,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稳步推进,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综合经营的重要模式,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认识不统一,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制度迟迟未能构建。本文结合国际金融监管实践,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动因、监管内容和监管主体选择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当前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军梅 《福建金融》2007,(12):22-24
随着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实施,以金融控股公司方式实现混业经营已成为维持分业经营的各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入世后,在外部竞争和内部金融创新的双重推动下,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逐渐明朗,原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尤为必要。本文从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立法、坚持分业监管,分阶段实现功能性综合统一监管,建立、健全预防性风险监管机制、市场监管机制及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国际合作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有属性及存在的道德风险,金融监管当局及时调整监管制度安排,突破传统公司法中的有限责任制度,设立了加重责任制度。文章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加重责任制度做了简单的概述,具体论述了该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其主要内容,并对我国加重责任制度的建立进行了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9.
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有属性及存在的道德风险.金融监管当局及时调整监管制度安排,突破传统公司法中的有限责任制度.设立了加重责任制度。文章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加重责任制度做了简单的概述.具体论述了该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其主要内容.并对我国加重责任制度的建立进行了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0.
金融业的分业与综合化经营,是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业务是否允许互相交叉、互相渗透。1999年开始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格局开始松动的背景下,我国内地各大金融机构着手探索和尝试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之路:以金融控股公司推进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在此过程中,监管当局应从宏观上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外部监管;在微观层面,金融控股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1.
金融控股期待监管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自力 《银行家》2006,(10):18-25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正对对当前的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提出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监管模式,并结合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以及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主、各金融监管机构为辅的职能清晰、协调配合、便捷高效的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控和防范体系,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我国,金融监管实行的是分业监管体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潜在的混业经营,这一矛盾导致当前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存在很多漏洞,因此,本文就完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的对策进行了针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由两类机构投资形成,目前我国对金融业的监管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存在严重的缺位问题。因此,分析研究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目前缺乏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规范,各种形式的金融控股公司大都游离于监管视野之外,监管模式和监管思路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滞后。本文着重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和监管的现状,并就如何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杜绝监管盲区、有效地防范控制金融控股公司带来的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祖国大陆正加紧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而我国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建设及监管框架较为完善。本文基于近年台湾地区发生的典型金融处罚案例,剖析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并在梳理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实践的基础上,阐述对祖国大陆防范和化解金控公司风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4年6月26日正式颁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详细阐述了监管当局对金融集团的风险监管思想,以达到保证全球银行体系稳健经营的目的。对从监管理念角度考察的信息披露进行了空前地强调,这也成为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信息监管的一个重要机会。一、新巴塞尔协议为强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相似文献   

17.
徐钦层 《金卡工程》2010,14(2):277-277
目前,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定,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基本上还是按照分业监管的模式,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其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而引爆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发展机遇。本文拟在此背景下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实际,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银行并表监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军 《海南金融》2008,(4):54-57
并表监管是监管银行控股公司的有效手段,其作为一种金融风险监管工具,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被应用多年。在目前的分类监管体制下,我国不存在金融控股公司,但现有的一些集团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是名异实同。且未被纳入专门的监管。银行并表监管指引将银行集团纳入监管范围,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向综合经营体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为金融控股公司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分业经营体制下,如何实施并表监管,还有许多难点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强竞争力以适应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机构采用了金融控股公司这种创新组织形式.对于现实中已经存在的金融控股公司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监管制度,以防范新的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业的稳健发展.不同于传统监管模式,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要侧重于金融控股公司基于控股权而给整个金融集团带来的影响,法律应在监管对象的界定、监管权力的配置和监管的主要内容方面作出重点规范.  相似文献   

20.
戴玉明 《新金融》2008,(3):49-51
当前国际上金融竞争愈发激烈,金融风险越来越大,如何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进行有效银行监管,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我国银行监管历史较短,现有监管体制依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监管协调机制刚刚起步,协调监管效率较差.本文反思我国银行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的不足,从银行监管者的角度出发,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监管协调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若干建议,力求对提高监管有效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