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兼职大学生”的法律身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小敏 《时代经贸》2008,6(2):196-197,200
本文以快餐企业等涉嫌非法用工事件为调查文本,剖析当代大学生打工活动中的法律身份。首先,通过对“兼职”、“勤工助学”、“实习”的比较分析,给出“打工大学生”这一新的定义。其次,讨论大学生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再次,通过对“雇佣关系”、“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对比分析,指出打工大学生可以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快餐企业等涉嫌非法用工事件为调查文本,剖析当代大学生打工活动中的法律身份.首先,通过对"兼职"、"勤工助学"、"实习"的比较分析,给出"打工大学生"这一新的定义.其次,讨论大学生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再次,通过对"雇佣关系"、"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对比分析,指出打工大学生可以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钱小敏 《时代经贸》2008,6(4):196-198
本文以快餐企业等涉嫌非法用工事件为调查文本,剖析当代大学生打工活动中的法律身份.首先,通过对"兼职"、"勤工助学"、"实习"的比较分析,给出"打工大学生"这一新的定义.其次,讨论大学生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再次,通过对"雇佣关系"、"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对比分析,指出打工大学生可以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4.
刘建录 《经济论坛》2011,(12):221-224,165
文章认为作为与劳动关系并列的劳务关系,既包括自由劳务之劳务关系,也包括非自由劳务之雇佣关系,而雇佣关系在西方与劳动关系属同一内涵,在我国属于劳务关系。帮工关系是无偿劳动之社会关系,非法用工关系一般属事实劳动关系,由出资人对劳动者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兼职已经发展成一种群体性的现象。然而近年来,关于在校大学生的劳动权益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为了帮助在校大学生找到一份与企业共赢兼职工作,从大学生兼职原因及特点入手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兼职的类型做出划分。  相似文献   

6.
江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4,(35):301-303
目前,许多企业在招聘时都要求应聘者具有工作经验,因此,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面前,许多大学生为了增加自身的就业砝码,纷纷选择在校期间兼职。由于大学生劳动主体身份的特殊,并未被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明确地纳入保护行列,因此有关于大学生主体身份的界定以及大学生兼职侵权问题受何种法律调整产生了不同的观点。鉴于此,对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劳动性质、主体资格以及在兼职过程中遭遇侵权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应状况进行分析,并在立法、高校管理和学生自身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义的雇佣关系包括劳动关系,狭义上的雇佣关系不包括劳动关系。从现行立法现状看,我国民法和劳动法分属于不同部门法,雇佣关系归民法调整,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但在适用法律方面,我国的民法和劳动法构成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法院在审理雇主责任案件时,只能适用我国民法规定,而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则应首先考虑劳动法。  相似文献   

8.
梳理我国现行关于独立学院的法律和法规,指出教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独立学院教师的劳动关系不受国家《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调整,他们的劳动关系应该是一种聘任关系,而不是劳动法所规定的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4,(35):304-306
大学生"兼职"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愈加普遍,在人数增加的同时,劳动权益受侵害的问题也愈加突出。因此,全面有效地保障大学生的劳动权益便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在"兼职"大学生遇到纠纷时主要适用民事法律解决,可是并不能达到良好的维权效果。我国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用工形式灵活的特点符合大学生"兼职"的劳动特点,可将大学生"兼职"情况适用于非全日制用工的有关规定,以明确大学生校外"兼职"的劳动者身份。  相似文献   

10.
关于员工关系管理中五种模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员工关系管理中五种模糊关系的分析,对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雇佣关系与劳务关系、劳动关系管理与员工关系管理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实习关系的归属、实习学生的权益和实习关系的法制建设提出了相应判断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堪称非典型劳动关系的典型代表.在我国,劳务派遣的孕育、发展有其独特的逻辑脉象,劳务派遣在发展实践中显示出真假面相相间、利弊结果皆存之复杂样态.劳务派遣与典型、传统的劳动关系之显著区别在于基于雇佣与使用离分的转变:由一份契约、两方主体到两份契约、三方主体的转变.劳务派遣承载着消弭传统雇佣模式下诸多待解决问题之使命,但在实践中,各种假劳务派遣现象层出不穷,其是雇主以合法形式掩盖规避法律目的的行为.劳动正义的实质是一种价值规范的概念,劳动正义旨在解决人作为劳动主体如何在劳动中依据劳动而得其应“所得”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就实现劳动正义而言,可分为三种路径,即劳动正义实现的内发型进路、外发型进路及混合型进路.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5,(9)
大学生校外兼职是其社会化的一种主要方式,有利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将来就业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能力。目前,我国法律未将在校大学生的主体身份认定为劳动法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因此在实践中,大学生在兼职权益遭到侵害时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救济和维护。文章对大学生社会兼职的法律关系性质进行辨析,提出在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兼职情形下,如何保护大学生在兼职过程的合法权益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数字平台用工属性的界定是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和持续发展在劳工领域的体现,也是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从控制权的视角解构平台用工属性,以劳动关系争议较大的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和快递员为例,按照数字平台对从业者的控制过程、控制结果以及平台是否让渡控制权这一逻辑主线,并结合一项针对平台就业的专项调查数据考证发现,数字平台就业更具雇佣关系属性而非合作关系,但这一属性在不同工种间存在一些差别。对此,文章认为应从制度供给上规范平台的雇主责任,通过法律和监管双管齐下,加强对平台就业的规制,但也要根据不同平台职业的属性进行分类管理,不宜“一刀切”。  相似文献   

14.
和谐劳动关系的治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体现了劳资双方不同的价值追求,实现二者的均衡是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根本。效率是雇主方的目标,期望获得柔性化的劳动关系以应对竞争压力,要求雇员具有多样化、专业化的就业能力;雇员更看重公平标准,希望在动荡的环境中得到高质量的就业保障,拥有体面的工作机会。冲突源起于劳资双方对各自利益的过度保护,而相互依存的关系导致劳资合作是必然的趋势,因而效率与公平是劳动关系中不断变换却永不消失的主题。和谐劳动关系治理的核心就是推动就业能力和体面工作实现内在一致性,雇佣双方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建构一种新型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当代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地走向社会,兼职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就这一现象对大学生兼职行为进行分析,针对学习与兼职的关系,总结出高校大学生兼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适当建议,加强学校管理机构对学生的指导,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法律关系与其他群体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重性。现今,兼职大学生的权益损害现象比较普遍,相关法律对其的保护还相当薄弱,只有修订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出台一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强调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的社会责任;提高学校维护兼职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意识等,其状况才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劳动关系的调整变化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与"企业工会"等为日本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长久以来形成的终身雇佣制出现松动,同时也影响着工会的参与率、工资的分配机制等。日本应对劳动关系变革的调整路径对我国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调整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才派遣方式下的雇佣与劳动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才派遣方式下,企业的雇佣与劳动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征。结合国外人才派遣的经验,对我国人才派遣的特点、其在中国兴起的背景及现行派遣方式对雇佣双方产生的不同影响等,进行了一些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探讨。认为应该重视在人才派遣方式下可能引发的劳动关系问题,并需要对我国方兴未艾的人才派遣业进行有效规制,以促进劳动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劳动派遣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雇佣与使用的分离,被派遣劳动者是用人单位的员工,由用人单位负责招收录用;在用工单位处提供劳动,由用工单位负责管理使用.这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到伤害,应当由谁承担责任?劳动者对第三方造成伤害,又应当谁来负责?这需要解决劳动派遣关系中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谁是雇主问题,再分析被派遣劳动者在受到伤害或在派遣期间、在工作过程中给第三人造成损害的有关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关系,劳资矛盾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无法避免的一类基本社会矛盾。能否构建协调劳资矛盾与劳资冲突的有效法律机制将直接关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文章总结了我国企业劳资冲突的现状、特征及主要法律原因,剖析了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路径选择,并对完善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