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教授徐雷中国的经济需要现代化,同样,中国的经济学也需要现代化。在世纪之交,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内在规律,推动中国经济理论的创新,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为整个人类的经济科学发展做出贡...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周道炯日前在京举行的“城市发展世纪论坛”高级研讨会上,向到会的众多专家、学者和100多位市长发出呼吁:要尽快扭转城市研究滞后的局面。 周道炯说:“21世纪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的世纪,是以城市为中心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世纪,也是我们迎接空前挑战、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世纪。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性,站在新千年新世纪的高度,把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我们应当积极组织和开展城市发展问题的研究,包括城市经济、城市环境、城市社会、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3.
许金刚 《经济论坛》1997,(15):41-43
搞好城市建设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许金刚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住宅建设、市政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也日益加快。许多城市对城建事业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城建事业作为一种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城市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石家庄市新华...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继 《现代财经》2003,23(2):56-58,65
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因此,研究中国城市经济的增长是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状况、背景及影响因素,建立城市经济增长测量模型,并对目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对城市兴衰影响因素的讨论也日益升温。实际上,一部城市发展史是一部城市职能逐步演进分化的过程,其中,经济功能不断提升壮大,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如今经济繁荣已成为现代城市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重新理解和阐释城市的兴衰与演变过程尤为必要。与传统的史学和社会学视角不同,本文结合目前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和城市发展的基本史实,将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度概括为分别对应于时间、空间和精神三个维度的结构转变、集聚效应和城市文化,城市的兴盛和发展正是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和高度统一的结果。本文也据此简要讨论了中国城市的主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研究综述过杰大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是当今我国城市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将近几年学术界对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研究简要综述如下:(一)国际性城市形成的客观性论者普遍认为国际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世界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从世界...  相似文献   

7.
城市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经济迅速崛起。同时与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系列“城市病”问题也在逐渐加剧着经济和社会的矛盾 ,严重制约着城市进一步现代化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 因此 ,对于城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 ,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提出了实现城市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关于省会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思考徐新牧城市不仅是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和世界贸易中心。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畅想曲,更为主要的是,这完全适应中国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要求。国际性大都市不仅是强大的经济中心,具有强大...  相似文献   

9.
城市国际化与建设国际城市的思考过杰近几年,全国有20多个经济比校发达、实力比较雄厚的大中城市,先后把现代化和国际化纳入自己的战略目标,并重新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及其规划。城市国际化.是当今我国城市经济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一、城市国际化的动因城市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与现代化发展步伐不相适应,在城市中出现了垃圾数量急剧增加、处置水平低下、污染环境等问题。本文的研究基于以下两个观点,即城市垃圾是一种资源以及以城市垃圾为核心可以形成一个重要产业。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力图寻求城市生活垃圾的循环使用和再生的方式方法,努力增加城市垃圾循环使用和再生的数量,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社会效益。最后得出结论:城市垃圾资源最终会被人们更好地利用起来,城市垃圾产业也必将逐渐形成,并不断催生出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经济全面步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追求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对区域经济学理论工作者提出许多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探索区域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及分析框架,实现对中国区域发展实践的有效解释和科学引导。为此,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经济研究》编辑部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  相似文献   

12.
毛小平 《江南论坛》2002,(10):12-14
城市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意。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生产力发展的集中表现。列宁曾经说过,“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更加高度聚集、相互依存的发展时期,“将是一个城市世纪”。市场竞争、区域竞争,关键取决于城市综合能力的竞争。无锡能否形成整体竞争的新优势,取决于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这也事关无锡发展大局、事关无锡地位形象、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可以说,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是实现市委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增创新优势、增强竞争力”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当前亟待深化研究、着力推进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基础设施不仅是城市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而且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龙头。城市基础设施的这一重要地位在中国长期以来并没有被认识到,致使其建设严重落后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从国际比较的考察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位,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现代化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大树 《经济学家》2003,32(1):57-63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现代化的联动效应表现为:经济全球化使现代化都市的中枢作用更加显著,并使城市产生出的经济活动特征;城市体系成为全球化中的主体,首位城市控制全球经济明显,城市的网络化趋势加剧了全球化进程,我国城市现代化在经济全球化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也表现出相应的特点和不足,需要重点提高都市经济圈的现代化水平,加快二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促进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5.
对经营城市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祖柱 《发展研究》2005,(12):15-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手段也悄然变化着。仅仅依靠传统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经营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我国一些城市就开始出炉,现已汇集成一股强大潮流,已经或正在取得可喜成效。可以说,经营城市为我国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中心城市边缘圈域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萍 《经济学家》2003,(6):65-72
本文研究了当代中国中心城市边缘圈域经济的历史演进、发展规律、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从经济学角度对经济转型初期、深入发展阶段和新经济条件下中心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生产要素报酬率、商品市场价格、企业利润的地域空间差异变动、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是诱致中心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现象的内在经济动因,提出应以稀缺性最强且最缺乏市场提供求弹性的生产要素为核心,在中心城市与其边缘圈域之间优化配置资源,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买慧 《经济师》2008,(12):37-38
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研究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切入点之一。文章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分成四类:都市圈域经济理论、城市发展不均衡模式、城市竞争与合作理论以及城市间和区域相互作用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8%提高到目前的约45%。尽管如此,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处于滞后的状态。研究有关城市化的相关理论,并积极地加以借鉴,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加强陆桥沿线城市的了解和沟通,进一步加强陆桥沿线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可以说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路子,关健是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这种好局面。郑州市做为河南省的省会,是我们国家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城市,也是我们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最早的都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郑州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现代商贸城市。去年,郑州市GDP突破2个亿,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转型以及由此推动的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决定了中国经济学学术期刊发展的基本走向。本文以《经济评论》为典型案例,以其刊载文章为分析对象,在追索其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呈现《经济评论》所映射的中国经济实践与经济学研究范式双重转型的脉络,并由此讨论经济学学术期刊在这双重转型变迁中的学术定位、社会责任和学术责任,探索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文章认为,坚守学术期刊的专业性、前沿性与创新性的学术品性,甄别发表优秀研究成果,引导学术发展方向,规范学术风尚,积极推进经济学研究本土化、规范化、现代化,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呼声,是中国经济学的未来召唤,因而也是中国经济学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发展城市旅游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旅游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关系,既具有融合性,也具有冲突性,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文化现象。城市旅游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来源。城市旅游文化对于城市的现化化非常重要,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