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现状 1、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减少、总产量降低.名山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粮食种植,特别是稻谷的种植.近几年随着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农村种植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已由粮食种植大县变为以茶叶和粮食相结合的种植模式,而且茶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稻谷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2.
薯种植面积在五华县粮食作物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在农民粮食中仅次于稻谷,主要在旱田和畲地种植为主,晚造水田改旱地种植甘薯也有一定的面积,主要种植夏秋薯为主。为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早粮生产,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五华县列入2007年度优质甘薯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县,实施时间为2008年。  相似文献   

3.
粮食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2000~2018年我国粮食作物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地理联系率、区位熵指数和莫兰指数等计算,分析我国粮食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化趋势,并从演化经济地理视角探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供给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一是我国粮食种植业的地理集聚程度表现出稳步增强的趋势,不同粮食作物地理集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区域间粮食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差异不断拉大,部分粮食作物生产趋向高度集聚在少数特定粮食主产省(区);三是随着我国"粮食生产—人口承载"的地理联系率持续走低,粮食产销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性日趋凸显;四是我国粮食种植业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特征,但不同粮食作物生产的空间关联程度差异明显。为此建议,要从进一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粮食综合流通能力建设、深入推动粮食集聚化生产和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等方面着手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供给。  相似文献   

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改革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一改以往单纯粮食种植的“单打一”局面,初步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日渐合理,带动了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五业产...  相似文献   

5.
一、2 0 0 2年粮食生产有可能会出现恢复性增长  我国的粮食生产在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减产的基础上 ,今年的粮食产量有可能会出现恢复性的增长。1 粮食播种面积在连续两年调减后 ,今年出现恢复性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 835个调查县 7 7万农户进行的种植意向调查 ,2 0 0 2年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为 15 95亿亩 ,比上年增长0 3%。分作物看 ,小麦持平 ,稻谷增长 0 1% ,玉米增长 1 9% ,谷子增长 1 7% ,高梁增长 6 4 % ,其他谷物增长 1 7% ,薯类增长 2 0 % ,豆类减少 3 8%。从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看 ,小麦和稻谷所占比重分别下降…  相似文献   

6.
肖红 《农业经济》2005,(6):43-43
一、提高粮食生产潜力的途径,1、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增产潜力。根据我省的土地资源特点与水资源潜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粮食作物结构调整应稳定和适当增加高油大豆种植面积,扩大高产作物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专用玉米种植面积,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今后农产品精深加工要选择专用性品种。比如玉米就有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和青储玉米等,因此要安排好种植业结构以适应农产品加工业的需要。据测算,人们直接消费粮食占粮食消费总量的55%左右,饲料粮占1/3,这需要85.5万hm^2左右的粮食播种面积,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粮食”观念和“人畜共粮”的种植模式,不仅产量低,而且畜牧业效益低。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种粮食作物,在我国主要用于粮食供给和工业原料。随着我国种植业的不断发展,玉米种植技术也越发成熟,诸多玉米种植新技术的应用,让我国玉米种植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推动了我国农业发展进程。本文简单阐述了当下我国玉米种植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促使玉米种植效益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的粮食集中产地,素称洞庭鱼米之乡。粮食是我区农业上的拳头产品,历年粮食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60%以上,而稻谷产量则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90%左右,1982、1983两年,国家每年在我区征购商品粮24亿多斤,特别是1984年达到了25亿6910万斤。因此,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对地势比较平坦、土壤比较肥沃、自然资源比较优厚,劳动力比较  相似文献   

9.
王然 《农村经济》2007,56(11):127-129
作为两个极具农业发展潜力的大国,美国和巴西不仅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差异明显,而且在农业生产率上也有显著差距.美国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高效率的粮食生产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巴西种植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低效率的粮食生产推动了其国内生活成本的上升,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程度,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粮食生产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持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也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分布特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对保障粮食的安全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1991—2016年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量化分析,探究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种植面积的演变特征。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探究各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差异的波动性。进一步采用比较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粮食总种植面积、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区域集中倾向与单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1991—2006年陕西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波动性递减的趋势,2007—2016年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整个研究阶段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呈现递减的趋势。(2)1991—2005年小麦的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均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2006—2016年小麦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080万~1182万hm2,所占比重维持在45%~50%。1991—2008年玉米的种植面积波动相对较大,2009—2016年基本稳定在110万~120万hm2,种植面积所占比重整体呈递增趋势。稻谷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相对变化较小。(3)整体看,研究阶段内,陕西省各地区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均变化不大,但地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榆林、渭南和咸阳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较高。渭南、咸阳、西安、宝鸡等中部各市小麦和玉米种植分布最广。单产优势是陕西省粮食种植区域集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陕西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降低,但各地之间的差异趋于稳定,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地区,如何充分利用关中地区粮食种植集中优势,坚持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对不断提高粮食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1995—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灌溉设施、等级公路、等外公路对中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层面,灌溉设施、等外公路对中国粮食种植有促进作用,加入WTO降低了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在省际层面,灌溉设施能够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但对东部地区粮食作物种植有负向影响;等级公路对中西部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有负向作用;等外公路促进了中部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灌溉设施和等外公路,并将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地区灌溉设施倾斜;在运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内食品和粮食安全的同时,防范粮食进口对本国粮食生产的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农业在产值结构上形成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协同发展的产值结构,但是,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偏低;在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趋势正在得到遏制,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协同发展;在产品结构上,种植业方面主要粮食产品稻谷的生产下降趋势正在得到遏制,主要经济作物产品糖蔗、花生生产有一定的增长潜力,蔬菜生产还有一定增长潜力,水果增长潜力不大。畜牧业方面主要产品猪肉、禽肉、牛奶、禽蛋的产量已经达到理想规模,增长空间不大。渔业方面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的产量还有一定增长潜力,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基本持平,养殖成为水产品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始终以种植业特别是粮食作物为主 ,对其它作物品种的种植以及林、牧、渔业则重视不足。从历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种植业无论是在产量、产值还是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等方面等都高居榜首 ,其中尤以粮食生产遥遥领先。这种以粮为纲、以种植业为主的生产模式曾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但这是以种植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各业得不到协调发展、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代价的。近年来 ,在连续出现了几次“卖粮难”之后 ,种植业及农业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4.
古云:神农尝百草以别谷;后稷教民稼穑而耕作。说明远在上古时代我们祖先就已经重视粮食生产。近代考古资料证实,我国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稻为主的粮食作物,早在七、八千年以前已经出现。1974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了七千多年前的籼稻谷粒;1977年在河北磁县发现的新石器遗址中有近八千年的炭化粟粒。关于粮食作物的论述,在殷商甲骨文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不少记载。古代常以“五谷丰登”来描述丰收年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古代是很重视粮食生产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生产重心转移趋势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粮食的生产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研究我国粮食的生产现状,探索优化粮食布局的措施,有利于粮食的平稳增产,更好地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以2006—2015年为研究时间尺度,以我国南北方为研究的地域尺度,系统分析五大类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稻谷、豆类和薯类)及粮食总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变化,探究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转移趋势。[结果]我国玉米生产重心向北偏移,薯类和大豆生产重心向南偏移。南北方粮食总产量和种植面积显著提高,其中北方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南方,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向北方偏移。[结论]今后,我国应注意优化粮食生产格局,引导粮食种植逐步向主产区转移,加快推进主产省份粮食的产业化发展。对于产量较低的省份,逐步淘汰单产量较低的粮食作物生产,或整合粮食种植资源,在一些城市边界引导发展乡村观光旅游。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 ,由数量自给有余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辽宁农业的核心部分是种植业 ,种植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安定的重要行业 ,也是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辽宁省现有耕地面积 341万公顷 ,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高梁、谷子、薯类、花生、棉花、烟草、蔬菜等 ,还有果树面积约 75万公顷。为适应市场经济 ,提高种植业效益 ,种植业内部作物构成必须进行适当调整。总的方向是要从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上海郊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65%,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近80%,水稻的丰欠直接关系到全市粮食生产的稳定.上海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围绕优良种源创制、品种结构优化、农机农艺配套、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环节,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集成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市水稻单产稳步提高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从 2 0 0 1年秋季起 ,江苏已全面推行粮食购销的市场化改革。江苏是农业大省 ,也是粮食产销大省 ,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 ,作为农民收入重要来源的种植业必须面对新形势 ,尽早、尽快、尽好地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一、江苏种植业结构现状1996年 ,江苏提出了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初步计划 ,重点强调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但由于各地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认识水平不一样 ,再加上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直到 1999年 ,江苏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幅度并不大 ,结构调整的效果也不明显。近年来 ,在全国粮食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 ,江苏粮食种植比重虽有所下降 …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农业的发展需要规模经营,需要种粮大户,但目前种粮大户面临比传统农户更多、更大的困难。为了解种粮大户在粮食销售环节遇到的困难,近期笔者调查走访了湖南省宁远县部分种粮大户(种粮面积超过30亩的农户),并就其粮食销售情况进行了了解,针对有关问题研究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一、基本情况宁远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属于丘陵地带,人均耕地不足1亩,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去年全县稻谷种植面积超过30亩的农户共1002家,其中超过100亩的有117家,超过300亩的有17家,超过1000亩的有3家。这些种粮大户基本上都采取上半年种烤烟、下半年  相似文献   

20.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现阶段我国稻谷年产量为1.7-2.0亿吨,折合大米产量1.2-1.4亿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和世界稻谷总产的35%以上.全国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年消费量在1.35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