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为指导,重点阐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中的西藏特点.首先,提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明晰西藏当前农业现代化所面临的特殊奈件,阐明西藏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其次,从战略目标、战略路径和战略措施三方面解构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最后,提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从80年代到下世纪中叶的宏伟战略目标。要比较正确地从理论上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涉及到三个层次的问题:一、什么是现代化?二、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认识和界定这三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著十分鼋娶的观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钟立华 《老区建设》2008,(16):19-21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近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要在对标对表中走在前、干在先,努力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转化为推动商务发展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和认真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中国找到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成功探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现代化方案给世界人民贡献了新的文明样态。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党和人民百余年艰辛探索的向往与追求;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思想原则基础上批判继承苏联现代化建设经验,形成其基本样态;从实践逻辑看,独立自主、工业化、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战略和途径之一.本文从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策略等方面加以探讨和论述,加快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其中不但指明了城乡一体化这一科学的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而且明确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为了便于对中国特色城镇化进一步理解,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我们还需要对其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具体而言,中国特色城镇化需具备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五代领导集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庞亚君 《浙江经济》2012,(24):28-29
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对于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这四大历史性任务,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反思与借鉴西方现代化的基础上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他在反思与借鉴中形成了全面性、客观性、创新性和主体性的特点,并对中国当代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规划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速推进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的时代特征: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和艰难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工作,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具有数字技术赋能、逆全球化与区域化和制造业竞争三重特征。其次,文章梳理了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工业化、再工业化和现代化等传统路径,是创新驱动、绿色节约、协调有序、合作共赢、高效安全的产业现代化。最后,针对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面临的时代特征和理论基础,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强化数字技术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空间布局、重视产业安全、用好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莫沛 《重庆与世界》2011,(15):7-9,16
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应基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国实际及现代化建设"、"中国经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依据,以探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独特规律。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须继续推进当前的"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国内学术界对现代化含义的探索,介绍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含义的探索过程。认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含义的科学界定应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二是要与世界发展实际相结合;三是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业的“四步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四步走战略”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解决中国将来实现小康后的食品问题。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四步走战略”即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强调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我市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20.
近来来,学术界不断展开关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的学术研究,众多成果的取得,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本文从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入手,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