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在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同时,对用人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用工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一部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和谐发展为目标的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益作了较大的调整。它的颁布实施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和管理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经过2012年对劳务派遣部分的修订,又经过几年的施行,如今,更符合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修订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至少应在九个方面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修订. 立法宗旨应明确为“双保护” 《劳动合同法》第一条将其立法宗旨阐述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为“单保护”的立法宗旨,即在实体上倾向性地保护职工的权益.其意为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是被管理者、少话语权,被视为弱势群体,因此,需要法律有倾向性地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已半年有余,对全面调整劳动关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劳动合同法》是一部倾向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因而给企业的经营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山东莱州市对全市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第4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合同法>在重申这一规定的同时,对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内容和程序作了更细化、更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劳动法》第4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合同法》在重申这一规定的同时,对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内容和程序作了更细化、更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穆忱 《人力资源》2012,(10):52-55
《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国家在法律上赋予了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权力,并确认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但现阶段,部分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仍然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方面,如劳动规章制度零乱、不成体系、不配套、缺乏针对性等等。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因劳动规章制度存在的不完善等问题而出现败诉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就如何发挥劳动规章制度的管理效力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影响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制度的规定更为明确具体,包括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条件进行界定等。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同时用人单位的劳动力成本将会有所提高。当前我国应切实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劳动监察职责,更好地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就业。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  相似文献   

10.
<正>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是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之一,《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在14种情形下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这是对用人单位依法用工的法律约束,也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物业管理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了六种过失性解雇理由,确立了较为严格的过失性解雇制度,有利于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这一解雇权,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本文认为,该条款与其他条款之间存在矛盾,互有冲突,其中有些在实践中不便操作,容易给劳动者权益造成损害。为此,从立法上,应对部分条款进行调整;从执法上,应加大对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监察力度;从内部管理上,应充分发挥工会参与制定规章制度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半年多来,对调整劳动关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新法  相似文献   

13.
新《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劳动用工制度作出了更为符合新形势的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用人单位的职责和义务,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尤其是确保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益,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但是也应注意到其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劳社部发〔2005〕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对于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有力支撑,因此,学习、宣传、执行好《劳动合同法》,是劳动保障部门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笔者认为,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应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立法目的和宗旨,通过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针对目前社会上个别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重点加强了对劳动者生存权、人身权、财产权、自主择业权、劳动报酬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充分体现了社会法在平衡不同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立法目的和宗旨,通过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针对目前社会上个别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重点加强了对劳动者生存权、人身权、财产权、自主择业权、劳动报酬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充分体现了社会法在平衡不同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掌握劳动者、用人单位了解法律的现状,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法律,江苏省徐州市劳动保障局近日通过采取召开劳动者、用人单位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对法律的认识、掌握情况。同时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对《劳动合同法》在徐州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劳动者的法”,笔者常常从HR那里听到这样的话,由于现行法律的种种限制,企业无可奈何.实施前后,《劳动合同法》也时常被广大学者以及用人单位所诟病.虽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相继出台,但是,实践中仍有很多问题存在“盲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演化成“顽疾”,似乎难以根除.  相似文献   

20.
陈敕赫 《人力资源》2012,(11):62-65
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资双方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近几年的司法实务也十分明显地呈现出劳动合同在解除过程中争议频发的趋势。同时,围绕着《劳动合同法》下经济补偿金、赔偿金、违约金的立法空白和争议更是层出不穷,劳动者们对于用人单位"秋后行刑"般的算总账式劳动仲裁和诉讼,更是表现出"金金"计较、寸土不让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