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选取自然情况整治满意度、社会情况整治满意度和经济情况整治满意度3个方面12个满意度指标,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进行绩效评价,对其整治满意度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以及规律研究。[方法]文章基于成都市17个典型村庄419户农户问卷调查,采用CSI评价法,从农户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总体绩效评价值为4.03,处于"优秀"水平等级;满意度指标绩效评价显示,目前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中,农田设施建设和村庄产业发展情况满意度程度最高,道路质量和生态环境满意度程度最低,在整治过程中,未有效处理好发展与生态和谐问题;农户特征差异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绩效评价有一定影响。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年收入不同,农户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绩效评价存在主观认识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结论]通过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村庄空心化程度明显降低,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地区经济结构从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村庄综合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空心村演变为不良现象,阻碍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为了分析空心村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寻求解决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的有效办法,文章开展了空心村综合整治评价。[方法]基于城镇近郊区空心村建设用地整治实地调研,以冉义镇11个村庄为研究区域,分析整治前后数据,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比分析各村庄整治前后效果,包括土地利用效果评价与节约集约评价,运用聚类分析划分整治效果区域,并研究其差异。[结果]经过整治,冉义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由粗放(25.08)提高到中度状态(50.98),冉义镇11个村的整治效果分为低度、中低度、中度3类节约集约区。其中斜江村、延贡村等属于低度节约集约区,共富村、园林村等属于中低度节约集约区,九龙村、白玉村等属于中度节约集约区。[结论]冉义镇各村庄整治相比普通空心村整治具有区位优势;建设用地整治效果整体较好,局部存在差异,主要源于村庄闲置宅基地面积、产业结构与产值、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整治评价中,产业用地地均产值、人均宅基地面积、自然村建筑密度、人均建设用地等关键指标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提出增强空心村整治效果的对策措施是考虑关键因素,挖掘整治潜力,发展多元经济,改善村民就业,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等,以期为城镇近郊区空心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土地整治项目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社会、生态单个效应上,很少从系统论的角度对"经济-土地整治-生态"联动系统进行综合研究,而"动力-压力-状态(Motive-Pressure-State,MPS)"框架能很好地揭示这一系统工程的链式关系。本文构建基于MPS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GIS、Fragstats和障碍度模型,对广西钦州市辖区已竣工的6个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应进行测度和评价,以期提高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MPS系统进行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应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效应计算和评估方法可行;(2)钦州市辖区已竣工的6个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应以中低等级为主,准则层障碍因子主要为土地整治压力系统及生态景观状态系统。指标层障碍因子主要为土地产能提高值、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规模、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额及生态服务价值等。  相似文献   

4.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时期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重要平台抓手。文章以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例,总结了广东省开展农村拆旧复垦、垦造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村级工业园改造等土地整治探索与实践,分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规划、权属、现状地类、社会资本参与、资金筹措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结合实践提出建议:(1)建立满足调整重构型整治需求的规划和用途管制机制;(2)建立健全权属调整的政策机制和技术体系;(3)畅通农业、生态空间价值实现路径;(4)完善市场参与和投融资机制;(5)构建以农民集体为实施主体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可持续性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针对南方丘陵区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研究相对较少。根据南方丘陵区土地整治区域特征,引入PSR模型,从土地整治社会福利、生态安全和资源经济三个层面出发构建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冈市的土地整治项目区为样区,实现对该项目区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区土地整治社会福利、生态安全和资源经济三个层面的可持续性得分分别为0.815、0.732、0.753,可持续性评价综合得分为0.768。表明该项目区的土地整治工作具有中度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今后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在项目完成后加快相应规划的实施以确保土地整治项目所带来的成果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治理绩效评价本应与空心村规划、实施过程成为空心村治理前、中、后的有机环节,遗憾的是在实践和学术中均对这一重要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部分影响了空心村的治理绩效。本文立足于空心村治理的实际过程和关键因素,借鉴帕特南制度绩效理论,探索构建空心村治理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初步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演绎归纳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1)本文围绕空心村治理绩效的测量视角、测量维度、统计学解释和理论蕴意4个方面,构建了全面、整体、可靠、一致的空心村治理评价的理论框架;(2)紧扣空间结构优化和治理结构优化两个核心维度构建了三级指标体系,涵盖了评价空心村治理的16项指标;(3)4个空心村的实证对比研究,客观反映了治理的实际绩效,弥补了空心村治理后期评估的过程缺失,体现空心村治理的价值、目标和未来导向。研究结论:基于帕特南理论的空心村治理绩效评价框架和指标评价体系反映了空心村整治的本质属性和治理过程,为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及综合分析法,从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资金筹措、土地整治三方面,设计了生态移民模式、"空心村"整治模式、城镇化模式和村镇体系化模式4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并深入研究各模式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模式符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因此,可在拓展农村发展空间、缓解城市发展对土地用地需求的同时保护耕地和完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8.
陕西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价值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和空心村整治新机制,涌现出迁村并点、旧村改造、中心村整合、新社区建设、生态移民等一些  相似文献   

9.
1990年开始,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和西安理工大学,在陕西省境内联合开展农村废弃宅基地的占地调查及整治研究.1998年,耕地占补平衡作为耕地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写进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为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和整治带来了契机.1999年以来,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长武县、铜川耀州区、澄城县进行了大规模的废弃宅基地整治,开展废弃宅基地的调查和潜力分析,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强的集成技术体系和典型工程模式.二十年间,改造废弃宅基地累计2.17万亩,净增耕地1.88万亩;陕西省全省推广利用这一集成技术整治废弃宅基地20余万亩.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从平原区、丘陵区、山区三大地貌类型区中各选取一个土地整治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估算由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而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研究表明:平原区项目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70.77万元/a,除水源涵养和食物生产两项功能价值略有增加外,其余项功能价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丘陵区项目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56.59万元/a,其中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功能价值损失占总损失的95.56%;山区项目总生态服务价值增加10.42万元/a,除生物多样性和娱乐文化功能价值略有减小之外,其他各项功能价值都有所增加。平原区和丘陵区存在严重的"以生态环境换新增耕地"问题。土地整治项目应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急需建立。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均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并确定到2022年全国建设1000个国土综合整治示范村镇。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当前,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从浙江到湖北、河南,已在全国各地相继启动,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必须秉承家国情怀,主动融入和有效服务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空心村整治是一项涉及规划设计、社区建设、土地复垦等诸多内容的系统工程。充分利用空心村内各类表土和建筑垃圾进行精准复垦实现土体有机重构和耕地快速熟化,是空心村整治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典型空心村内不同类型土体为例,分别测定其容重和含水量,建立土壤压实程度分级标准,明确不同利用类型土体的压实等级,进而探讨不同压实等级土体的改良措施及资源化利用途径。[方法]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基于文献研阅和数据分析提出土壤压实指数及压实程度分级标准。[结果](1)普通农田、院落农地与林地表土压实程度相对较低,压实等级为Ⅱ级,可直接作为耕层土壤;(2)院落实土与复垦农田压实程度略高,压实等级为Ⅲ级,经深耕翻土等改良措施后即可作为耕层土壤;(3)晾晒场院与土墙墙体压实程度较高,压实等级为Ⅳ级,也可改良后作为耕层土壤,但需综合措施且需经1~2年的时间改良;(4)村内道路与房基实土压实等级最大为Ⅴ级,应优先作为复垦时的垫层使用,若当地土壤资源匮乏,也可作为耕层土壤,但需经过2~3年的改良,时间和经济成本相对较高。[结论]文章研究成果可为空心村不同压实程度土体的资源化利用及复垦土壤快速熟化提供科学参考,对于城乡发展转型背景下空心村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等目标,各地以土地储备为原型,结合工作需要,创新了土地整备、生态银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实践做法,推动土地资源储备向全域全要素自然资源综合整备演化,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文章系统分析了土地整备、生态银行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基层自然资源综合整备具体实践机制和制度优势,围绕整备主体、实施模式、利益分配、配套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建立自然资源综合整备制度的建议:(1)建立多方协同自然资源综合整备主体体系;(2)探索分类整合、综合开发的实施模式;(3)完善多元化的利益分配机制;(4)健全自然资源综合整备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9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2020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9年国内土地工程和信息技术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聚焦以生态优先的国土整治与开发,催生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监测及可视化等研究热点;国外研究侧重于土地整理再分配、土地复垦评价体系、土地开发的环境问题、生物修复技术、土地动态监测及评价.研究结论:2019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国土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国土空间开发、土地复垦质量、土地修复方法、动态监测技术等方面有所发展.2020年,将继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学科体系、研发污染土地修复新材料与技术,以及加快土地信息技术多维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分类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按照"自上而下"思路,借鉴人地关系思想,构建国土综合整治内涵解析框架,提出国土综合整治分类体系,探讨分类体系的规划衔接与落实途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根据国土综合整治的多层次性,提出了从内涵解析到广义国土综合整治分类到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分类的分类体系构建思路;(2)按照"空间—系统—途径"逻辑,依据尺度性、独立性、综合性、稳定性、开放性等原则提出了广义国土综合整治分类框架;(3)通过梳理国土空间相关规划中国土综合整治的目标、类型与定位,结合当前管理制度和国土空间规划定位,构建了包括5个大类、11个亚类和23个小类的国土综合整治分类体系,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整治导向和参考指标,分析了分类体系的落实途径。研究结论: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分类体系构建应以内涵解析为基础,以行业管理要求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定位为分类依据,体现整治对象和目标的综合性、分类框架的系统性与动态性以及分类结果的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空心村现象有愈发严重之势。尤其在城镇近郊,由空心村导致的建设用地浪费现象更为突出。因此,扎实推进城镇近郊区空心村整治迫在眉睫。笔者通过研究分析成都市郊区空心村的现状和形成机理,以期为城镇近郊空心村的治理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江西省安福县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产生了许多"空心村"。为了破解农村建设发展"无地、无序、无钱、无力"等难题,该县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农村实际,探索总结了统一规划、统一拆旧、统一管理、统一整合的"空心村"整治"四统一"模式。目前,全县"空心村"整合闲置土地13.5万平方米,兴建绿化带和公用设施3.75万平方米。统一规划,遏制无序乱建科学规划是抓好"空心村"整治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南段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分析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工程体系,提出了工程布局原理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村庄压煤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优化体系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推动村庄压煤区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协调利用,促进开采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方法]文章论述了压煤区土地整治转型中的转型方向、整治内容和整合技术,并以泽州县4个压煤村为综合示范区进行实证。[结果]基于"地—矿"资源协调利用优化路径及其驱动下集成的压煤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应用于实践,结果表明整治后示范区耕地面积增长17.79%,粮食产能增长率33.33%,耕地质量提高等级1个等级,平均地块面积变化率为261.5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增长13.72%,田间路网密度增加量12.88m/hm~2,煤炭压覆面积干扰度减少3.12%,煤炭可采量提升率4.56%,机耕面积增长率为17.79%,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统筹城镇建设用地率71.97%,农地地均年收入变化率33.33%,集约用地面积增长3.9%,工矿废弃地面积减少100%,复垦后土地再利用率100%,生态用地面积增长率6.345%,植被覆盖提高率3.8%,风景休闲用地面积提升0.007%。[结论]在压煤区"地—矿"资源利用冲突逐渐加剧的背景下,协调"地—矿"资源利用关键在于田块修筑、压煤村居民点整理、工矿废弃建设地复垦、资源循环再利用及生态修复等项目联动实施,而基于以上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体系优化,能够为压煤区"地—矿"资源协调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和深化,以补充耕地面积为核心的单目标土地整治已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地域功能在土地整治中的引导作用愈发重要。[方法]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以行政村为基本评价单元,结合平谷区乡村地域特色,拟从经济生产、生活消费、生态保育、社会保障四大功能角度出发,构建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275个乡村地域单元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根据乡村地域功能和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经济生产型综合整治区、生活消费型土地整治区、生态保育型土地整治区和社会保障型综合整治区。[结论]在明确各区域主导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体系探索了乡村土地整治方向和发展路径:经济生产型综合整治区应按照集约高效的发展模式,打造全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都市型农业产业基地;生活消费型土地整治区应适度开发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发展以山水游览、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生态保育型土地整治区应以水源保护和生态养护为前提,扩展林果业生产规模,促进经济、生态共同发展;社会保障型综合整治区应大力开展村内旧宅基地、闲散地、废弃工矿用地的复垦和环境治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由于乡村地域功能处在变化的动态之中,各评价指标也随之变化,因此各乡村的发展路径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