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面对竞争日趋加剧的全球一体化市场,我们的企业往往采取过度化竞争策略,使得企业市场环境恶化。一些企业运用非常手段追求市场占有份额,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一些企业想方设法试图击败竞争对手,却走入了恶性竞争怪圈,使得经营效益下降,甚至出现大量亏损。90年代初,美国知名企业家们为了避免过度化竞争经营,纷纷发起竞争经营理念与决策创新热潮,提出了“生态优化”与“效率超越”的竞争经营辩证思想,使企业在生存领域、市场空间、竞争与联合以及企业经营机制创新等方面都有了突破发展。研究知名企业家们的竞争经营辩证理念与决策创新,有助于我们的企业家们迎接WTO的挑战,创新经营与决策,带领企业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嘉瑞 《发展》2006,(11):88-89
构建人才工程是一项战略工程,人才资源开发需要一个实现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发源地之一的美国,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在实践中更迭、创新、进步,不断地发展完善,其职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一种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并且成为许多美国企业赖以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从员工招聘到使用都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举措来认真对待,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挑战性,满足其成就感;不断投资于培训和发展工作,营造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化,使员工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帮助企业成功地实现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朱骐 《辽宁经济》2006,(5):96-97
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中文意译为:顾客满意。CS战略是指企业为了使顾客能够完全满意所提供的产品(商品)或服务,通过综合客观地评价,测定顾客满意程度,从企业整体全面改善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企业文化而实施的经营战略。通过CS战略使企业获得客户的信赖与支持。我国的CS战略研究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用于房地产企业的更是凤毛鳞角。在房地产企业中引入CS战略,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加强房地产企业和顾客的沟通,建设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起房地产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才能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李原  侯霞 《特区经济》2005,(3):226-227
新产品开发一直是企业成功增长的驱动器,特别是从80年代起,世界竞争环境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变化的速度随着市场分割、多样化和复杂性的增加而激增,新产品开发在这个竞争环境中的地位就更为重要,成为公司战略计划的最关键的要素。新产品开发已成为国外著名企业战略计划的最关键的要素,目前我国本土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认识和战略,本人认为企业采用顾客满意战略意味着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更有利于本土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成功,那么到底何谓顾客满意战略呢?一、顾客满意战略的涵义及其构成顾客满意战略,又简称为CS战略,是…  相似文献   

5.
李胜昔 《发展》2009,(4):75-76
甘肃农垦创建于1953年。由于农垦各企业根据市场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主要经营业务几经变化,从五六十年代从事单纯的农业种植业,到七八十年代为增加效益开始发展简单的工业企业,再到90年代开始根据种植业结构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至目前农垦已成为全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排头兵,主要经营业务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6.
乐清罐头总厂是一家创办于1958年的国有企业,原是轻工部、外贸部的定点企业。主要以生产蘑菇、枇杷、杨梅、清蛏等水果、水产罐头为主。在80年代,企业生产十分红火。但进入90年代,罐头行业走向低谷,乐清罐头总厂也出现严重亏损,1994年亏损达485万元。面对困境,乐清罐头总厂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战略,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深化水果加工。  相似文献   

7.
蔡亚南 《山东经济》2005,21(2):126-127
实施全球化战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以来,愈来愈多的跨国公司走进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的跨国公司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愈来愈多的中国公司走向了世界各地。海尔作为中国家电企业的第一品牌,在国内市场取得辉煌的同时也深深地认识到,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守住市场,而是要开拓市场,更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海尔集团,在欧美市场获得成功后,通过对日本市场以及消费群体分析后,制定出海尔集团进军日本市场的经营战略方针。本文通过作者在日本的切身体会,从经营战略的角度对海尔集团在日本市场取得的成功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以期对更多的中国企业向海外市场拓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姜玲  李岱 《辽宁经济》2000,(12):36-37
一、关于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的提出  在本世纪 50年代,多元化经营的概念被提出, 60年代,各国都曾掀起多元化经营热潮。据统计, 1949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的前五百名大企业,到 1970年, 94%成为多元企业。在 70年代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下,这些多元企业表现出相当出色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但进入 80年代后,不少通过多元化经营形成的大企业开始遇到严重的问题,多元化热潮开始渐渐降温。  90年代初期,在资本经营和低成本扩张的诱惑和推动下,我国的企业也掀起了一股多元化经营的热潮,不少企业纷纷向相关、不相关的领域投资,形成…  相似文献   

9.
杨芳 《宁波经济》2001,(7):42-44
美国一家名叫奥辛顿工业公司的总裁曾提出一句话的经营哲学-一条“黄金法则”,关爱你的客户,关爱你的员工,那么市场就会对你倍加关爱,这名言中的“客户”是企业的外部客户,“员工”是企业的内部客户,只有兼顾内外,不顾此失彼,企业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员工是企业内部生产运作能力的主要创造者,没有优秀的员工,就无法保证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员工对企业如果不满意,结果一是离职,一是继续留在企业但是已经失去了积极工作的意愿,这两种结果都是企业所不愿看到的。所以,一个追求成功的企业应当重视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客户-员工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营的重心已由生产转向经营,企业的经营战略、作业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因此,企业文化理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在80年代中期涌入我国后,很快得到了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和认同。不少精明的企业家利用它塑造企业精神、协调员工人际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