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必须要培育适宜发展的产业,实施积极的保护策略。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发展文化、旅游等与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环境相适应的产业,以此达到保护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文化的差异突出城市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只是单纯地考虑如何保护,过多注重自身技术体系的完善与规划编制成果形式的表达,忽视历史文化名城自身发展内在机制的深入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能够应对快速城市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论文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实问题与矛盾,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最后从战略作用、保护模式、评价体系、城市设计以及实施机制等方面,就如何改进和优化现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指出历史文化传统是形成城市特色文化的基础 ,而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应当引起重视 ,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是广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广西旅游业中,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还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坚持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改造和复兴,促进旅游开发与名城保护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广西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名城城区保护与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实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是国内外政府与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保护与建设并举,是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形象和加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借鉴和学习世界及国内诸多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三个基本层次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底线。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表述不一,成为普遍困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监管的障碍之一。为此,本文立足于社会实践,详细论述了导致思想认识出现混乱的症结所在,呼吁加强学术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适应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青岛的历史文化名城强制性要素分析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强制性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城市的强制性要素是影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此提出了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8.
绍兴是全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者对绍兴名城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作了总结.作者认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重在历史文脉的保护,关键在于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孝义古城与中国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困境一样,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保护与发展面临两难的局面。基于对孝义古城保护规划中对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功能复兴措施的研究,针对其在规划体系与保护路径、整体保护与功能定位、文脉延续与功能复兴等方面的方法进行了梳理,最后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和规划理想的有效衔接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的视野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一般城市一样,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由于发展历史和承载历史信息的特殊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应发挥其文化的特殊资源优势,以文化的视野来发掘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和动力.论文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应在整体层次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贯穿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动态观,将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层次,促进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广场是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城市重要的象征。广场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展示。从城市广场人文规划设计利弊两个方面出发,对成都天府广场的闪光点与瑕疵进行评析,进而揭示出当前广场建设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亟待完善的不足之处,最终提出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科学之策,以期实现广场建设凸显和谐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但城市化却给地球带来诸多困扰,空气污染、水污染、难以解决的垃圾等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国外的发展经验对中匡来说,不失为一种借鉴。城市,自从诞生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积聚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物质、资金和技术等,从而逐步演变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首先,城市人口数量聚增,已由1800年占世界总人口的10%,增至1900年的15%,预计2000年将达到50%,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这将给地球造成巨大的压力;其次,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的城  相似文献   

13.
张宽 《价值工程》2014,(15):156-157
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南北文化交汇的典型代表,承载着鲁南文化、运河文化、大战文化三大文化遗产,也是创造台儿庄古城个性的一种象征形体。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出现了一定的保护误区。文章首先分析了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的三条原则:科学保护、真实完整,民生为本、活态生活,面向实施、有序更新。通过结合国内外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功保护实践,对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晖  梁励韵 《价值工程》2012,31(28):314-316
本文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作用。以历史文化名城佛山为例,分析了历史文化价值在保护规划之中的基础性地位,归纳了佛山名城的四个价值历史文化要点,提出了基于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体系构架和保护的具体内容,并就名城展示体系和规划实施保障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恒广 《价值工程》2014,(32):99-100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对城区进行整治的目的是展示济南的各项历史遗存,丰富街区的文化内涵。优化街区内交通与市政设施,以满足新的城市生活要求作为指导思想。本文介绍了济南明府城百花洲片区整治工程实施管理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6.
牟燕川  张贝蒙 《价值工程》2012,31(21):95-9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裕,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变得丰富,人们开始寻找历史的记忆点。在这个背景下,城市历史街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等的落后,历史街区暴露出很多社会问题,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另一方面,它们是城市历史的记忆点,是人们认知城市的媒介。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延续城市的文脉,又要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宽窄巷子作为历史街区改造较成功的案例,文章着重阐述了其在进行街巷空间的改造时,所用到的两种方法及其他们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彦艳 《价值工程》2014,(14):179-180
北海市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孕育出了其独特的文化,海上丝绸之路、骑楼建筑是东西方经贸往来,文化交融的见证,汉代墓葬出土文物、南珠文化、疍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的星星。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历史悠久的历史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多元的方式。许多国家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建立数字博物馆,以及利用自媒体的力量,为历史文物有多的保护与宣传提供新的方式和选择。如何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保护文化遗产是当下北海市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危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昝慧昉  朱汐  陈曦  周恒星 《中国企业家》2012,(16):84-101,14
暴雨、洪涝从北到南,这个夏天,灾害在中国肆虐。据民政部8月9日发布数据,7月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中国6180.1万人次受灾,402人死亡,464.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扛过了7月,进入8月后,人们又开始备战台风。伤亡数字和经济损失在不断考验着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应急产业指导策略。官员开始反思,市民开始行动。灾害在带来伤痛的同时,也重构安全概念,唤醒公民意识,这是今夏中国在灾害面前最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喀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喀什的文化特色在新疆最具有典型性和吸引力,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欧亚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形成了独特的古西域文化特色,喀什历史街区形态和传统建筑特色在中西亚城市发展历史上曾经普遍存在,但在上世纪后期已消失殆尽,在我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唯一保存下来了一片古城街区.但历史街区居住人口稠密,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与现代化城市发展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在处理历史街区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上,需要得到名城保护及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城市设计必须关注城市形象的文化定位问题.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的精神内核,对城市内在的凝聚力与城市外部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城市形象的文化定位.关乎社会文明中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城市形象的文化定位.更关乎民族地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城市形象的建设,不仅需要遵从地域民族文化的内在独特性.而且需要尊重历史文脉的多元复杂性.应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城市文化身份,定位在活态丝绸之路厚重的历史文化之上.使新疆首府城市形象具有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多重表征.并通过多民族共同聚居现代城市建设,为世界提供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