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萍 《魅力中国》2010,(6):304-304
近年来,中国的少数民族电影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电影,但是这些电影的创作往往从阐释政治和政策的角度出发,编制故事情节,缺乏反映少数民族的特色生活。藏族题材的电影也存在这种问题,也就是“非本民族性”。  相似文献   

2.
刘乾坤 《中国西部》2012,(14):112-121
《中国西部》:作为一个扎根中国西部地区的摄影师,您似乎拍过很多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照片?刘乾坤:嗯,对,少数民族的照片我一直都在拍摄,到目前为止积累了很多。《中国西部》:您为什么特别偏爱少数民族这个题材?刘乾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四川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区。可能九成以上的摄影爱好者都会选取少数民族题材。因为少数民族的地域景观美,建筑别样,服饰也美,在视觉上容易被感动。我也一样,早年学习摄影的时候就先到的康藏地区,也就是兴趣使然。在后来,比较系统地拍摄过嘉绒藏区,包括婚礼年俗,建筑及修建,  相似文献   

3.
张波 《魅力中国》2009,(3):52-52
传统版面的“版”具有局限性,间接性的创作方式造成画面效果弱化,在现代社会遭遇各种艺术形式冲击。计算机技术介入版画领域后,画家能够直接在计算机上创作,利用输出设备制成“计算机版画”,或者将计算机版画和其它传统版画种类相结合,尝试制作计算机综合版.  相似文献   

4.
新疆当代国画人物画的艺术特点表现在装饰性的运用、色彩的运用、少数民族题材的运用三个方面,装饰性强调色调的气氛和线条的流畅,从而达到理想的装饰性效果;用色时强调色调和画面气氛,不受客观对象固有色的限制,目的在于充分合理地运用色彩之间的对比协调;少数民族题材的运用更是当代国画人物画创作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5.
厚夫 《走向世界》2010,(25):76-77
在各种绘画形式中,黑白木刻画大概是最为简单的一种。它只用黑白两种颜色,就能在黑白相对的变化间,传达出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从而展示画家丰富的心灵世界。前不久,我读到延川籍青年木刻画家刘宏祥的黑白木刻画集《刘宏祥黑白木刻》、《刘宏祥版画小品集》。他的黑白木刻画简直可以说是刻在木板上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6.
木雕版画源远流长,据载版画起源在汉代,目前发现唐代多件版画作品,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宋元时期雕板印刷技术比较成熟,印有各种书籍、佛教绘画、交子(纸币)等。刻本多种,有经卷、花卉、动物、人物、山水景物图。在宋代南北方各地有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辽代出现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像》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版画主要在民间流行发展,出现许许多多优秀木刻版画。木版年画在宋代称"纸  相似文献   

7.
黑白木刻版画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画种,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不同的艺术形式。它既具备一般的艺术规律,更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在黑白艺术的领域内,黑白木刻是体现黑白规律最完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吴鑫莹 《魅力中国》2013,(25):31-31
艺术设计和传统工艺美术都是一种包含审美价值的造物活动,二者关系密切,都带有设计师或者工艺创作者个人思维的创造,究其根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艺术设计品的生产离不开工业机械和科学技术,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创作者个人的艺术情趣。前者以人为本。在情感上归属于理性范畴较多.脱离不再为少数人服务,而后者带有浓重的感性色彩,在审美上也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9.
《特区经济》2014,(4):F0004-F0004
5月13日,文博会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分会场开幕仪式将在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举行,期间将举办“艺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观澜国际版画论坛”、“2014中国版画大展”、“中国版画进万家一一深圳十大观念主题创作展”启动仪式等活动。  相似文献   

10.
版画创作     
版画,也叫木刻。它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现,“创作木刻”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中国的版画创作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由鲁迅先生从欧洲把它移植过来的。  相似文献   

11.
郭付有 《魅力中国》2013,(14):104-104
河南省豫剧二团现在正在创作一部新剧目《苏武牧羊》,这出戏是一部表现爱国主义和讴歌民族英雄的大戏。但是我却听到了一个反对的声音,有人说,现在是社会主义,中央提出的是各民族大团结,社会大和谐,再上演那些涉及民族问题特别是战争题材的剧目,这不是在破坏民族团结么?这一声音,使我想到了一个事,有一位老艺术家曾演过《岳飞》,但现在不敢演了,他说怕影响民族团结,甚至他认为岳飞不能再当作爱国主义的典范与民族英雄来赞颂了。其实呢,在中国戏曲的演出剧目中,有很多战争题材都涉及到了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权利 《新西部(上)》2014,(6):F0003-F0004
我谈谈关于题材的问题。回顾历史,我们看到自古以来的很多画家专擅某一类题材。那么一个画家为什么要选择这类题材而不是选择另一类题材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呢?我想主要是由几个因素决定的:一是画家最熟悉的,二是画家喜爱的,三是画家倾注了深厚感情的。古代一位宫廷画家,他一辈子生活在宫廷里,一生从事某一类宫廷题材的创作,这个题材就是他最熟悉的,但未必是他喜欢的。比如说清代的郎世宁,他画了很多宫廷的爱犬,不一定是他对狗有什么感情,可能是他最熟悉这个题材。再一个就是喜欢这个题材,现在有很多内地画家描绘边疆题材、少数民族题材,画了很多少数民族人物、边疆地区的景物,这些是画家喜欢这个题材,未必是他最熟悉的。另一种就是融入画家生命之中的,与画家性命息息相关,具有深厚感情的一类题材。  相似文献   

13.
藏书票是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贴在书籍扉页上.它通常是小幅版画形式,增添书的珍贵和美感,作用如同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章,成为读书人的掌上宠物,有"纸上宝石"、"版面珍珠"之誉.  相似文献   

14.
<正>木雕艺术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民间对"美"的共性,它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木雕是一种造型艺术,它是创作者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思想的表达、倾诉的一种方式。平时市场因素决定了木雕的创作题材,因此上其作品常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俗套"。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笔者认为:木雕艺术家应该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木雕艺术,以充实、丰富木雕艺术的观赏性和体现时代特点,即: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开拓和创新作品的艺术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5.
版画创作是一种将观念或者意图通过版的媒介而表达出来的制作过程.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是版画创作的一贯原则. <轮回>的创作就是一种尝试,本文就是将<轮回>创作中所思、所想的问题,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供更好的鞭策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李鑫 《魅力中国》2010,(35):298-298
版画是美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审美效用。抗战时期是中国版画发展和兴盛的重要时期.由于适应了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题材和风格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的特点,对现实主义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佳 《魅力中国》2011,(20):281-281
尼古拉斯·费欣是20世纪初俄罗斯的一位著名画家。在油画、版画、素描等领域获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作品大精确传神。费欣的艺术进发着对生命的热爱,对日常生活题材的关注。本文通过概述费欣的艺开术成就,来探求费欣的艺术给予我们油画创作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书籍设计作品中黑白两种颜色混合或者相互作用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黑色与白色作为自然界两个极端色彩的存在形式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本文试图以书籍设计教学为平台,用全方位的角度探讨黑色和白色的内在特点、象征意义、相互关系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
要说画鸡,还得从力群先生说起。上个世纪80年代,力群先生在谈到深入生活时指出,画家应该画自己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古元先生补了一句:有绘画语言的……,这比起“文革”时期的“三突出”,拓宽了创作视野。自此,美术创作空前繁荣。于是,我想到了的鸡……。我生长在农家,对鸡是那么熟悉,那么感兴趣,我开始画起了鸡。年画、版画、中国画、都表现过鸡的题材。  相似文献   

20.
由于网络媒体和IP的快速发展,网络大电影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文中以资源共享的商业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对网络大电影和院线电影发展现状的分析,讨论了院线电影与网络大电影资源共享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认为二者在故事题材、平台、观众、创作团队、宣发等都方面有巨大的合作共享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