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明轩 《魅力中国》2010,(35):198-198
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对于独生子女为主流的现代家庭,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本文通过对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家庭教育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的调查,了解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学习环境,家庭气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郭绍磊 《魅力中国》2013,(13):175-175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课技能而轻视文化基础课,导致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忽视,文化基础课程对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所起的教育作用受到质疑。本文就中等职业教育应如何科学定位文化基础课程提出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首先需要开发综合实践课程资源。这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加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教育目标、学校特色、区域位置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不同,可以开发不同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4.
语文潜在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学校的语文环境(语文学习风气、课堂的非课程因素和校园的语言文字环境)、社会的语文环境和家庭的语文环境。语文潜在课程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的无意识性、影响的深刻性和影响的个体差异性。要较好地开发语文潜在课程,一是语文教师要肩负起语文潜在课程开发的重任(要去努力培植良好的语文学习风气,要以自己的语文才华去熏陶学生);二是学校要尽可能构建好校内的语言文字环境(办好图书馆、校园网、广播站和电视台,办好校报、校刊,设置好各种文字标识);三是家庭和社会也要有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陈晓静  徐景涛 《魅力中国》2014,(27):185-185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发展的国家体育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针对篮球课程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对影响学生的篮球意识进行主要教学,实现素质教育深入到体育教学中。并且通过本文的阐述,为我国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卫尹红 《科学决策》2008,(11):100-100
课程资源指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的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表,对徐州师范大学480名学生的调查后发现:男女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差别不大;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最大因素是课程繁重、家庭贫困、就业压力、不良习气,其它如疾病传染、人际关系、考试制度、心理障碍等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我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人际关系不够融洽等。  相似文献   

8.
刘佳琦 《理论观察》2023,(2):125-13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内卷”成为我国当前不可忽视的现象。在人口增长的大背景下,想要获得更好的出路有更多的选择,不为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就要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社会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校外补习机构就在这样的需求下产生了。而这些机构也是营利组织,在市场的影响下,它们变得愈发市场化,使得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且收费高昂,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它们也在不断贩卖焦虑,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当前的“内卷”现象。对此,我国开始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由此,本文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影子教育的中介效应进行探析。研究发现,积极的同辈压力会对学生的教育获得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子教育对学生教育获得具有积极作用;同辈压力对学生教育获得的影响部分是通过影子教育产生的;影子教育的中介效应在家庭经济资本以及户口类型上并无显著差异,而在家庭文化资本以及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对此,本文提出缓解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压力、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仍需从校内课程上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形成了这一群体的主流文化,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体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存在个别学生的行为模式异化、价值观念偏离的现象,从而影响主流文化的发展。因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开展资助的同时,要积极关注贫困生个体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家庭背景中,家庭的文化背景是较直观和重要的原因之一。父母的文化背景影响着家庭文化资本、经济收入和社会关系,这些方面又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共同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着影响。本文探讨了家庭文化背景对子女高接受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以便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因家庭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提出应对策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1.
目前,艺术类高考录取中,专业考试科目权重较大,英语等其他文化课程对艺术类考生成绩的影响较小,使艺术类考生进入大学后,学习思想松懈。艺术类学生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影响整个艺术类学生群体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在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教学中,需要通过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元学习资源、开发院本英语学习课程,才能有效激励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2.
魏晓霞  魏星 《发展》2008,(3):147-147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中职生低龄化趋势逐渐显现,集中表现为纪律涣散、脱离集体等偏差行为。造成偏差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不良文化的影响、不良的家庭及社会教育等。本文从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教育、调整学生认知结构、引导学生设定合理需要和进行必要的师生沟通等方面予以引导和矫正。  相似文献   

13.
贺志敏 《魅力中国》2014,(1):304-304
一、课程纲要〈br〉 课程名称:《滚滚黄河水,悠悠中原情--综合活动类校本课程设计方案》〈br〉 课程设计: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师贺志敏〈br〉 教学材料:自编〈br〉 适用年级:高一、二年级〈br〉 课程类型:综合实践类选修课〈br〉 总课时:6个课时〈br〉 课程简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而多样的文化资源,如:古都文化类、戏曲文化类、武术文化类等。这些都是优质而又宝贵的校本课程资源,本课程依托历史学科,以及中原地区丰富的历史资源,开发了《中原文化》这门校本课程。通过引领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合作探讨等综合实践活动,陶冶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丰富社会经历、积累社会经验;增进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崇高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为了纠正中国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重西方文化、轻中国文化的现象,建议课程设置中应争取把中国文化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选择不同的教材适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送授课教师进行中国文化的进修与交流;建立相对统一的测试标准以考察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课程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高校英语专业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分析,探讨了在高校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必要性,提出了对策与建议。要在外语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中国文化的培养;要提升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水平;认真编著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中国文化课程教材。使他们能肩负起促进文化间的对等交流和弘扬中国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担负着传播汉语、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中国文化与传播”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应逐步转变教育理念,重视本土文化教学,合理选用教材资源,完善课程设置,灵活利用教学方法,优化使用教学策略。通过双语教学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达到用英语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田径体育课程在我国教育院校中占据一定位置,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精神和身体健康水平,同时也为学生的文化课程与生活增添一份色彩,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而我国近年来不断实行新课改政策,要求各中学院校必须提高对非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并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成为全方位人才提供有力基础。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及影响,我国田径体育课程中仍存在问题与不足,因此本文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结合田径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提出几点解决对策,以确保能够促进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水平的完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渭南历史文化”校本课程是建立在本地区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开设的。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对话式教学两种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从而构建学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学生的视野从教科书延伸到乡土、民间,延伸到生活,提高教师专业化的能力,促进教师在课改中大胆探索,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9.
学生时代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加强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实际操作练习和监督考核等。  相似文献   

20.
旅游宗教文化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宗教社会功能的两重性和宗教问题的高度关联性决定了宗教文化课程教学的敏感性。文章继续探讨高等教育宗教文化课程的教学艺术问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宗教迷信和消极的内容,要做艺术处理,要积极回避,以免误导学生并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