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秦国变法的主要施行者商鞅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有肯定其思想与作为的,也有批判其严苛与肆暴的.直到近现代,其功绩才得到充分肯定和褒扬,革新形象和法治精神得以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非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和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要对其法治思想进行辩证的分析,摒弃其思想糟粕。  相似文献   

3.
李耀 《魅力中国》2014,(21):273-273
法家最后代表人物韩非在总结前人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法治理论。认为由于人心的缺点,无法去治理国家,因此需要以法治国。而这种治国之法,要具备公正、公开、强制、稳定和因时而变的几个特点。实行法治的具体方式为赏和罚,赏罚需名实相符,其中韩非提倡重刑,认为这样能够使国家治理的更好。  相似文献   

4.
法家思想兴起于春秋末期,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派别.当时的秦国奉行任人唯贤的用人政策,吸纳各种思想流派,招徕六国人才入秦.秦孝公重用商鞅实施变法以后,法家最终成为了秦国治国的主要思想.法家理论和法家代表人物与秦的兴亡密切相关,法家的思想学说对于秦国的发展壮大乃至统一中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12,(3):62-62
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是战国未期最重要的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在用人问题上,韩非子从人性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使用驾驭人才的“法、术、势”理论,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与实用性,并且表现了“以法治人”的法治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思想,这种法治思想为实现君主集权的治理方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法家的法律思想尤其是法治思想进行重新的梳理与解读对现代法治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法家法治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邓晶津 《魅力中国》2010,(32):323-324
先秦法家思想并不完全属于现代意义上所讲的“法学”,而主要是一套组织领导的理论和方法。想要探讨法家法治主义法理学,实际上是要对法家思想进行整理、取舍,找到能够反映出法家对有关法的基础理论的论说史料并对其进行体系化处理之后,才能建构起来。本文将试图通过一条本体论、价值论、运行论、人性论这样一条主线,寻找法家思想中的法理素材,从阐释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阐释,以便总结出法家的“法治主义”法理学的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8.
张铁钢 《魅力中国》2011,(12):181-181
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一、韩非对前期法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的治国思想中就孕育着法家思想的萌芽,申不害、慎到、商鞅等人对法家思想的发展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韩非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继承、扬弃、综合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老子韩非列传》,叙述了法家和道家的源流关系,法家是道家的继承和发展,这是思想的逻辑。但在《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又描述了历史的逻辑:历史推动了道家向法家的转向,历史促使秦人选择了法家为意识形态,历史以秦国的法治实践为中介,实现了由西周政治模式向帝制的变革。思想的逻辑最终是由历史的逻辑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张小虎 《魅力中国》2011,(11):214-214
本文根据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以及相关典籍和文章,通过笔者的理解和重构,希望对法家文化里的特色思想、观点进行解读并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这些思想学说对当代法治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家之法治主义思想,在诸侯割据向一统天下的征战演变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秦国最终能够得以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法家之法治主义思想功不可没.身为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的韩非,其"以法为本",法、势、术三结合的法治理论更令秦始皇大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韩非列传>).而与素昧平生的孟德斯鸠(1689-1755)则是法国十八世纪上半叶著名启蒙思想家,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所论述的法治理论对后世具有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法家在理论上阐述了一整套法律观和法治理论,并设计了理想的政治格局。但法家被打入学术冷宫,在政治斗争中备受百家批判。究其原因,有"法律万能论"的理论缺陷和"严刑峻法"的不得人心,但更重要的是法家的法治理念是建立在一种悲观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这种人性观点对法家思想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终也让法家走上了一条偏离世俗人心的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法治思想的最初萌芽,先秦法家法治思想涵括了变法论、尊君论、法治论等丰富的法治思想和内容。这一思想不仅在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而且在立法、司法、执法等环节对我们当今正着力推进的依法治国实践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法家自定义为坚持民族文明复兴的立场,立足发掘中国先秦法家体系的文明价值,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当代学派。新法家思想对我们今天选择走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深入分析了代表西汉时期"儒家"与"法家"经济思想的司马迁与桑弘羊的论著,结合西汉的经济史,通过论证认为,西汉时期,"儒家"的经济思想与"法家"的经济思想表现出两者内在的统一性与外在的对立性。统一性表现在,两家的经济思想都服务于统治阶级暴力集团的最大利益;对立性则表现为,儒家思想更多代表了民众阶级的利益,而法家思想则更多代表了官僚阶级的利益。本文进一步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社会里,一切经济思想,包括儒家与法家,只有符合统治阶级暴力集团的利益,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6.
余澄 《魅力中国》2011,(7):313-313
法家学说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管仲作为先驱首先提出了法家制度的思想理论,战国中期,商鞅,吴起,李悝分别在,秦、楚、魏进行了变法实践,而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也成功地为以后统一中国积累下了坚实基础。理论上,商鞅、申不害、慎道,分别代表法家重法、重术、重势三派、思想上,法家以“人性本恶”为根本,实行坚决的法制制度,依靠强权统治国家,重视农业生产,强调军事强大,以霸道的王权统一为目标:主张人性好利,并通过特权法等手段,迫使人民成为其战争统一工具。法家法制思想也为今天我国现代法制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赵延华 《魅力中国》2010,(23):157-157
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以法为治”治国理念,形成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本文重点论述他的法治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这一理论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中国当代建立法治国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法家是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重德治,法家重法治,似乎水火难容;事实上,处于相同时代背景下的先秦儒法两家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探讨儒法两家在社会政治方面的共同诉求,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法家自定义为坚持民族文明复兴的立场,立足发掘中国先秦法家体系的文明价值,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当代学派.新法家思想对我们今天选择走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慧玲 《魅力中国》2013,(19):308-308
一、中西方法治思想的源流 (一)中国法治思想的源流 “法治”一词,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法家流派就提出过“任法而治”、“以法治国”、“唯以法治”的思想。后来在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撰的《淮南子》中又出现了“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