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银行间结售汇市场与上月相比日均成交量回落。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运行稳定,参与主体不断扩大,日均交易量显著增加。8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正式推出银行间外汇远期交易品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当前银行机构外汇风险管理的十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毅 《中国金融》2006,(7):40-41
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006年1月4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利于金融创新,促进银行开发外汇新产品、发展衍生交易业务,提高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外汇市场发展也给银行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银行机构必须对外汇风险乃至整体市场风险管理认真加以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将更具弹性。为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央行扩大了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调整了汇价管理政策。但国内远期结售汇市场刚刚起步,发展还比较慢,特别是在远期汇率的形成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问题分析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将更具弹性。为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央行扩大了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办了银行间过期外汇交易并调整了汇价管理政策。总体上,国内远期结售汇市场还刚刚起步,发展也比较缓慢,特别是住远期汇率的形成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历程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回顾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背景的基础上,从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外汇市场的产品创新以及外汇交易中心提升市场服务水平等方面介绍了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历程;并认为要将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建设成为全球性人民币产品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还需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丰富外汇市场产品、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相关配套的外汇管理改革措施纷纷出台。对于商业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而言,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实施了11年的银行结售汇制度的变革。此外,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的改变,也对银行结售汇资金运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对外汇市场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外汇市场的发展需要管理当局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表现在几方面,一是对金融创新产品更多支持;二是建设好市场生态环境,包括建设健全信用体系、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后,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银行问外汇市场的发展。又相继出台了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引入询价交易方式、扩大远期结售汇范围、允许掉期交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助于全球金融稳定,也有助于世界经济更好地运转。  相似文献   

9.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问题和改革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德忠 《新金融》2006,(9):27-29
本文提出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外汇市场的服务功能不完善;对外部均衡产生不利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巨大。面对今后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取向,可以应正确认识和应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动应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和国际热钱炒作的压力;人民币汇率更趋灵活将加大央行对外汇市场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发展和健全外汇市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中国汇制改革对金融产业利益影响评价 (一)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介绍。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政策.此次改革主要内容为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力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  相似文献   

11.
从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看,此次汇率改革将重点放在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不是汇率水平的变化,在中国目前情况下是很明智的,它为中国外汇市场提出了近一步发展的要求,而外汇市场发展包括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关键,则在于市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该文还探讨了银行和企业如何应对波动的汇率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行政化与市场化:渐进改变中的银行结售汇制度 1994年我国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并轨运行,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通过银行与客户的结售汇业务及银行间外汇市场,生成人民币汇率。该制度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市场运作特征。即由外汇市场上存在的人民币与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人民币兑几种主要货币的汇率水平。二是行政管理特征。银行结售汇制度是我国外汇管理的着力点,通过结售汇制度的松与紧,政府可以调节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以及民间外汇的存量,因此外汇市场的供求是有管理的,而不是自发的,真实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正式实施,有效改善了市场流动性,提高了交易效率,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促进了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许力 《中国外汇》2011,(15):39-40
2011年2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从4月1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与客户间结售汇市场同时开办人民币外汇期权业务。这是继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外汇掉期交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称,自2012年6月1日起,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将改进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由此前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日元汇率套算形成,改为根据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形成,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做市商询价,将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这意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市场》2006,(10):58-61
2006年8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了英镑对人民币即期、远期和掉期交易,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产品,满足了会员日益多样化的交易需求。外汇市场交易持续活跃,尤其是外汇掉期交易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双向波动,再次创出新低。  相似文献   

17.
远期结售汇是目前国内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金融工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远期结售汇业务虽大幅增长,但与即期交易相比,所占比例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2008,(3):2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与外汇管理体制相关的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从活跃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丰富完善外汇避险工具、防范市场风险等方面,推动了外汇市场的发展,为外汇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汇管理》2005,(11):26-27
现状:500万USD与2亿-3亿USD 自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在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央行加快了外汇市场改革的步伐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于8月9日和10日分别推出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朝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这表明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外汇市场将进入产品创新的高峰期.产品创新将成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市场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的市场发展和操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离岸NDF交易对于境内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机制和效应.并提出境内远期外汇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