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外贸经济快速发展,并出现了持续的贸易顺差,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外贸环境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以国民经济核算模型为基础,通过内外部的分析,从投资储蓄缺口、居民消费水平及人民币汇率三个方面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其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对我国贸易顺差和国内通货膨胀状况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探究了我国贸易顺差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发现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通过引致外汇储备增加,对以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货币投放产生扩增影响,从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利用1994年~2014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贸易顺差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发现长期贸易顺差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会表现得比较明显,我国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形成.在未来,我国需要缩减贸易顺差的扩增,也需要合理控制和利用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3.
2006年9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伦敦向英国商界发表讲话时强调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还曾将飙升的贸易顺差称为中国数个最大经济问题之一,为什么贸易顺差会成为中国数个最大经济问题之一呢?让我们先看看2006年我国贸易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4.
倪芹 《现代商业》2008,(17):180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增长,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随着贸易顺差大量产生,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入世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增速惊人,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经济运行和政策制度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要素分工与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我国贸易顺差与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之间的关系,认为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或者缓解贸易顺差,需要提升我国的要素禀赋,以更高级的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参与国际产品价值链的更高级阶段,从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7.
文雯 《中国物价》2012,(11):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下滑趋势明显,国民未能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对此,本文运用VAR模型进行分析发现,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总可支配收入占比下滑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收入分配状况将是下一阶段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促进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持续的贸易顺差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激增的贸易盈余增加了我国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加剧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近期我国贸易顺差激增的原因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倩男 《中国市场》2011,(45):137-138
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而且贸易顺差额不断增加。尽管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但是总体来看我国贸易顺差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巨额的贸易顺差背后仍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我国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实现了从1994年开始连续18年的贸易顺差,2008年的贸易顺差竟高达2981.3亿美元,2011年为1551.3亿美元。我国贸易顺差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城镇居民未来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展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基本演变方向是持续的消费升级。居民的消费在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受到收入等级变化、地区差异变化、物价上涨变化、消费观念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消费,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燕 《财经界(学术)》2010,(8):42-42,44
本文分析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然后分析了我国提升居民消费的潜在空间,最后提出了提升居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贾勇 《商业时代》2012,(4):38-39
本文研究了我国通货膨胀和贸易顺差的关系,指出贸易顺差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而通货膨胀又反过来加剧了国际收支顺差,两者形成了恶性循环,并说明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在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上收效甚微,最后在分析贸易顺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我国居民消费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着重分析了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据此提出了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何河  苗宇坤 《商业研究》2012,(1):147-151
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不断上升和贸易摩擦案件的频发,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本文从企业性质的角度研究了我国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的形成原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内需不足、人民币估值过低并不是我国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而是大额贸易顺差所产生的结果;我国贸易顺差的形成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推动的国际分工体系深化的结果,与企业性质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唐烨 《商业时代》2022,(3):60-62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扩大内需已成为经济稳步发展的必然途径.研究居民消费潜力,分析其演变趋势对于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基于主成分、聚类方法和27个衡量居民消费潜力的三级指标,对2016-2020年居民消费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呈逐年增加态势,且消费潜力分布形成了与地理位置和经济水...  相似文献   

17.
《财经界(学术)》2011,(23):56-57
2011年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节能降耗产业的经济政策,总体上保证了经济发展平稳,上半年保持了9.6%的GDP增速,投资增速持续加快,消费增长稳中有降,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贸易顺差同比减少,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银行加息利率上升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信贷,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外贸以及财政收入的影响,得出利率上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CPI同比涨幅高;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致使信贷需求有所放缓;央行提高基准利率,紧缩货币政策使PMI开始不断回落;出口增速放缓,进口规模下滑,贸易顺差增大;财政收入增幅较高。  相似文献   

19.
程雅祺  雍洋 《现代商业》2007,(35):224-225
“商务部7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月份贸易顺差14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巨额贸易顺差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否正常?对国民经济有何影响?如何解决顺差过大问题?许多此类以贸易顺差为基础而形成的问题需要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20.
刘慧 《价格月刊》2009,(12):80-82
通过利用相对收入假说模型,运用1997年~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减弱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