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项目组织绩效评价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李勇 《价值工程》2008,27(1):104-107
评述了当前工程项目组织绩效评价的几种主要方法、途径。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的项目组织绩效的综合评价方法,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得以从工程项目组织运行过程中得以实现平衡,利于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治理理论由委托代理理论向利益相关者理论演进,企业绩效测量也由传统性财务绩效测量逐步向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战略性绩效测量发展。本文运用绩效棱柱模型从利益相关者满意、战略、流程、能力和利益相关者贡献五个内在相互匹配的维度为测量组织管理绩效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指标框架,最后进行了运用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管理理论和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理论(BalancedScorecard)已经引起许多企业的浓厚兴趣并逐渐被各种类型的组织所采用,但对于平衡记分卡理论的来龙去脉,许多管理者并不太了解,文章将对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思想、特点、发展进程及意义进行简要的介绍,旨在帮助人们理解其精髓、使其更好地造福于各类组织。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公司理财目标逐步从以股东至上主义为基础的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化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的最终目标无疑是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绩效的研究是其最终的落脚点。本文从契约理论、信号理论、产权理论和期望理论对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做了分析。分析不同理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形成利益相关者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非营利组织如何有效获取并高效利用稀缺且分散的慈善资源?如何实现组织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平衡?非营利组织的运作绩效一方面直接反映其使命与目标的完成情况,体现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另一方面则直接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对非营利组织的满意度,并进而影响非营利组织对各相关资源的获取,从而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因此,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良好治理以及政府和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支持都离不开对非营利组织运作绩效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合约,不断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并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绩效三棱镜评价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由需求、贡献、战略、流程、能力五个方面构成,成功地将利益相关者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中,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绩效循环体系。该体系不仅是一种绩效评价工具,更是利益相关者管理工具。在SZGD公司的应用体现了绩效三棱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自SR(I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1963)、Rhenman(1964)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后,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也被学术界和实业界广泛认可。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深入和管理实践的进步,出现了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群体的研究(即利益相关者导向研究)。利益相关者导向是指组织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集合关注的积极有序态度,并通过组织资源和能力分配来满足这些利益要求的一系列管理行为,是组织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对措施。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组织必须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群体实际需求的变化,倘若组织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程度不够则可能不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GreenleyFoxall实证检验发现,公司对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关注水平越高则企业业绩越好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由于其存在理论的规制和管理特点的要求,必须透明信息提高社会公信力,才能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而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在信息透明方面存在很多局限,不能全面反映非营利组织运营和管理的绩效,要全面披露组织管理绩效的信息就需要整合非营利组织绩效财务会计和绩效管理会计的信息,构建完整全面的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信息体系,解决非营利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便社会公众全面评价组织绩效,作出合理决策。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9,(22):288-290
工程项目根植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同时具有临时性契约组织属性以及临时性社会网络组织的典型特征,参与工程项目的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建立紧密的组织间关系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以及项目质量绩效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对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进行探析,归纳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研究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对中国情境下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探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虽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机理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借鉴生物共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利益相关者满意和多元资本共生的中介作用,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理论解释框架。文章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多元资本共生系统;企业社会责任是对利益相关者投入资本的一种回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边界随着企业多元资本共生关系的演变而演变;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前提是利益相关者满意并以此引发的资本持续投入的行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满意能够促进利益相关者多元资本的共生,进而产生共生的过程能量和结果能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原理,设计了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以S集团公司为案例,按照所设计的绩效评价体系,运用突变级数评价法对该集团公司18个子公司的绩效进行了计算和评价。运用平衡记分卡设计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且考虑了诸多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选择的突变级数评价法计算简单,不存在确定权重的问题,减少了主观性。  相似文献   

12.
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新的绩效评估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衡量企业经营绩效,它弥补了传统评估绩效偏重财务指标的不足。本文研究了一些小型制造企业是如何使用非财务指标来评估自身业绩的,我们比较了使用传统财务指标的企业控制系统与综合使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企业控制系统,目的是想了解小型制造企业为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所采用的非财务指标能够被扩展运用到平衡记分卡管理模式的程度,进而提出一种小企业的战略计划与平衡记分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简要回顾战略管理理论及其理论工具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地分析了在绩效审计中借鉴战略管理理论的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性。进而对在绩效审计中如何应用战略管理理论作出了系统思考和阐述,即借鉴战略管理理论识别和评估被审计组织的战略;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战略实施的绩效;运用平衡记分卡理论全面评价组织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当前各种绩效测量模式的弊端,运用绩效棱柱模型从利益相关者需求、利益相关者贡献、战略、流程和能力五个维度为测量组织管理绩效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俞军 《财会月刊》2007,(3):48-49
本文针对当前各种绩效测量模式的弊端,运用绩效棱柱模型从利益相关者需求、利益相关者贡献、战略、流程和能力五个维度为测量组织管理绩效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谈经济增加值(EVA)与平衡记分卡(BSC)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方式,进而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经济增加值(EVA)和平衡记分卡(BSC)相关文献的梳理研究,提出了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扩展的平衡记分卡(EBSC)和可持续经济增加值(SEVA)概念,并对两者进行整合,为企业战略实施和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在国外应用广泛的绩效管理工具,近年来已逐渐被我国许多企业引进并实施.本文围绕这一现实,对平衡记分卡的推广应用、基本内容、实施步骤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李楠 《中外企业家》2004,(10):60-63
平衡记分卡的内容及优缺点: 1.平衡记分卡的内容:平衡记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是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S·卡普兰(哈佛商学院的领导力开发课程教授)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大卫·P·诺顿(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兼总裁)在对绩效测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12家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后,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即"平衡记分卡",并在1992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相关文章.  相似文献   

19.
现有项目绩效测评研究与实践主要是在针对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并且测量指标也通常也局限于"三角"指标。文章结合项目成功模型、平衡记分卡方法和项目相关研究与实践的最新知识,建立了一个函盖产品生命周期的6视角项目绩效记分卡。论文所建立的项目绩效记分卡可用于指导不同类型的项目建立更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绩效管理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敏  李东旭 《价值工程》2012,31(14):94-95
本文从探讨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战略管理系统的根基问题出发,从与战略管理领域密切相关的企业理论出发,论证了发展中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基础,平衡计分卡正是因为全面考虑了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效地确保了企业战略的实施,从而取得较高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