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吴志军 《企业经济》2002,(12):63-64
当前在讨论中国民营企业的成败得失时,有许多专家认为家族制是民企的一大弊端,应尽早抛弃,转而实行专业化管理,似乎家族制是阻碍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笔者认为家族制谈的是一种经营制度,这种经营制度与专业化管理之间并无对立之处.家族制指的是企业由家族所有,并由家族经营的企业制度,当前,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十分普遍.据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997位已婚业主中,有187位配偶在本企业工作,比例为18.8%.他(她)们有22.5%参与企业管理,11.8%负责供销,5.3%担任技术工作.有327位业主已有成年子女,共有121位子女在本企业工作.25.6%参与管理,39.7%负责供销,9.9%担任技术工作.此外,企业管理人员中还有23.0%是业主的其他亲属,技术人员中有9.8%是业主的亲属.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部分家族制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民营企业可以借鉴和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推动企业实现制度创新 ,即从古典家族制转变为现代家族制 ,从而使企业的股本结构、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制度障碍 :家族制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问题所谓家族制就是企业主要的出资者、领导者、管理者都来自同一家族。家族制作为家族规则与企业规则相互融合的一种经济组织 ,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制度的演进而不断发展。按出现时间的先后 ,我们可以把家族制民营企业划分为古典家族制企业和现代家族制企业。纵观我国的家…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族企业如何走向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中有很多适合家族企业生存的土壤,所以,经过近20年的迅猛发展,用家族制的方法管理企业已经成为70%-80%的民营企业的普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浩 《企业经济》2004,4(2):11-13
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看,在创业之初,都普遍地采取了家族制管理。家族制管理与普通企业相比,有它自身的优势。但作为企业与家族合二为一的民营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又是一个文化伦理组织,随着企业的发展,它所暴露出来的利益冲突和局限性日益明显。因此,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走出家族制管理向现代公司转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5.
走出家族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一种观点认为,民营企业必须走出家族制,转型为现代企业制度,因为家族制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已经成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障碍。但是,现实中家族制企业为何又大量存在?走出家族制的企业前面真的是一片蓝天吗?  相似文献   

6.
家族制指的是企业由家族所有,并由家族经营的企业制度,这种经营制度与专业化管理之间并无对立之处。任何一项制度都会有许多缺点,但同时也有许多优点,家族制也不例外。一、民营企业选择家族制的动因(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本位”的思想是民企选择家族制的思想根源。家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古老的组织,是基于人类生存、生理和情感的需要逐渐演化而来的,它是一种多功能的社会组织,承担生育、生产、消费、宗教等社会功能。因此,家族制在中国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社会、文化、历史范畴,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近代国学大师钱穆曾…  相似文献   

7.
一、家族制企业融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民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主力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近几年来,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我国民营企业的前身大多为家庭作坊,经过20多年的发展,除少数企业转型成功,成为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大型企业外,大部分仍然实行的是家族制管理.从长远发展来看,家族制企业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存在着很多缺陷,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少数家族制企业抓住机遇,经营有方,克服了初创期的种种困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了脚步,有的还成为了企业明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而多数家族制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营企业现行的家族制组织形式尽管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一定程度的适应性,但其在产权、管理、用人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化方向是把家族制与股份制结合起来,淡化家族色彩,走现代企业道路。基本途径是明晰产权,规范管理,用人不避亲疏、唯才是举。  相似文献   

9.
家族制是一种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在民营企业中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相对于现代企业制度,家族制的缺陷和弊端是明显的,作为一种家族所有和家族控制的企业组织,家族制企业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局限性,诸如产权结构单一封闭,决策管理独断专行,家族成员把持权力,管理上重人治轻法治,任人唯亲,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等等。这些局限性必然会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许多人认为,要实现民营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必须突破家族制治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但是,任何企业制度都生成于一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条件之中,评价一种企业制度不能离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条件。离开具体条件,简单否定家族制显然是不妥当的;同样,离开一定的具体条件,现代企业制度也未必就是绝对合理的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家族制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制管理。家族制管理常常受到学者和媒体的批评,许多人把民营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的原因归结到家族制管理上。但是,当一些民营企业试图走出家族制,转型为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体制时,其与职业经理人的博弈结果却往往是经理人的背叛,  相似文献   

11.
家族式管理在当今经济社会特别是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比较普遍,从国际范围来看,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特征也较为突出,在世界500强中有40%为家族所有者经营。无论是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还是亚洲新型的工业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台湾、香港等,9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是(民营)家族制企业。从理论上深入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特点,对民营企业找到科学的经营管理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家族制民营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各方面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了出来,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家族制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它不仅阻碍了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此,本文试图探究家族制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浅析民营企业家族制内部控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玉姝  邵红岭 《价值工程》2005,24(2):98-10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有了长足发展,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升。不少民营企业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经营方式、营销模式、经营方向及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如何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帮助这些企业克服家族制管理的弊端,完善内部管理,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从美国内部控制准则出发,总结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特征,探讨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企业标准化》2002,(1):27-27
2001年3月31日,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在浙江卫视经济生活频道《财富对话》栏目组,就目前社会较为关注的民营企业家族制问题进行了交谈,他认为中国当前的民营业应淡化家族制。 为什么要淡化家族制 淡化家族制是由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家族应该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在企业艰苦创业的初期。在这一阶段,绝不能离开家族制度。因为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成员结成的强大联盟,蕴含了他们共同的需求、利益和情感,大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成了企业的主人;上下级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他们相互扶持,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族制在中国的存在已经有历史。这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一个权力中心。在商业社会里,家族制的作用一直在延续着生长着变化着。在中国企业拥有了一个20年发展的经历之后,再来看家族制,也应该是对家族制说不的时候了。说不自然有说不的理由。第一个,家族制对能人依赖的习惯性惰性。这种惰性的形成原因是能人在初期对企业的决定性影响,但在后期一定会出现断档。在创业者大伞之下好日子先过的心理就演变成了对能人依赖的习惯性惰性。  相似文献   

16.
罗振坤 《企业活力》2005,(11):14-15
<正>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企业核心管理成员往往是同一家族的成员,退一步而言,起码也是私交甚密的同学、朋友、故交之类。也就是说,这些企业核心管理层往往以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为基础,企业所有者一般不会让那些尽管很有才干但毫无私交背景的人介入高层管理。企业核心管理层的家族化,理论上来说与现代企业发展的大趋势是背道而驰的。但是,我国民营企业家却为什么要纷纷选择这种模式呢?笔者认为,“家族制”与“家族经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是一种在中国家文化和现阶段市场约束条件下的理性行为,是一个不可跨越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企业需要家族制,就像孩子需要母乳一样,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在中国三百万民营企业当中,有90%都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通常被视为是保守、低效率、内部纠纷纷呈的作坊式企业。不少研究者强调,家族式企业迟早要消失。但是,中国的家族企业的发展之迅猛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8.
黄昶生  胡波 《企业经济》2004,(10):49-50
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管理水平落后,其根源主要在于家族式管理体制。家族式管理体制在民营企业创业之初,确实发挥过有益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其弊端也充分暴露了出来。为使民营企业更好发展,需实现家族制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即家族制管理向制度管理转变,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家族企业迅速成长,但是,多数企业都以短命夭折告终,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理论界与企业界都很关注的问题。“方太”集团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它在八十年代初期创业起一枝独秀,历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风风雨雨,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演变,它已经成功地从一次创业过渡到二次创业,并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方太”的成功正是中国众多民营企业的缩影,他们的成功轨迹多是沿着一条必经之路:初期必然选择家族制,淡化家族制和成功的传承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一、创业初期选择家族企业的必然性1.企业制度是社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20.
徐德富  吴星 《价值工程》2010,29(8):61-61
家族企业作为我国民营企业最普遍的制度安排,在经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一般将"家族制企业"视为是一种低效、落后的前现代企业组织形态。那么为什么我国众多企业都愿意"锁定"家族企业这样一种"低效、落后"的制度安排?本文试图从影响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因素解释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