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边疆经济与文化》杂志是由黑龙江省边疆经济学会主管;黑龙江省边疆经济学会和黑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边疆经济与文化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适应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繁荣边疆经济,激活边疆文化的需要,荟萃百家睿智,让世人了解中国边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明代边疆史籍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既记载了明代边疆发展状况,又与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明代边疆史籍以经世为目的的编纂特点非常明显,因此,为保存史事、还原真相,明代边疆史籍编纂具有可信性;为了解敌情、指导边务,明代边疆史籍编纂具有广泛性;为抵御外患、弘扬武功,明代边疆史籍编纂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边疆经济价值的提高和利益机制的刺激是清代边疆开发的经济根源。而政府对边疆开发的实绩具有很强的影响,商人则在这一开发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清代边疆开发在取得一系列经济绩效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边疆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安全屏障,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重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边疆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发展边疆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全国稳定发展的经济支撑,更是探索“富起来”与“绿起来”相统一的绿色动力。然而,边疆经济受制于本地资源以及区位的劣势,往往体现出“老少边穷”的特点,靠自生发展有较大的难度,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着深刻的挑战。利用机遇和挑战条件比较分析(SWOT)方法,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战略,探讨边疆经济的发展战略及其途径。研究认为,边疆经济发展要坚持全面改革开放战略布局,参与“一带一路”和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形成新发展格局中促进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使边疆地区从开放的边缘转变为开放的新前沿,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融入国际大循环,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二是要加快探索边疆地区制度创新,实施好国家赋予边疆重点平台的政策;三是努力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四是持续用力优化“两种环境”,推动生态特色产业和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5.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6):F002-F002
袁庆寿:1933年生,广东兴宁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经济学家,中国边疆经济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政府科顾委专家组和哈尔滨市政府专顾委专家组成员。兼任黑龙江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主持国家课题《边疆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多次参加省、市、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的策划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在改革开放以后的90年代中后期,我国民间社团组织的萌芽和发展,开始出现于经济、文化都相对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内陆省份,云南民间社团组织的发展并不落后与其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芜湖市1999-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计算全市2000-2010年生态服务价值,结合其1999-2010年GDP变化情况,得出芜湖市2000-2010年生态经济协调度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芜湖市生态服务价值呈倒"N"字型变化趋势,而其生态经济协调度却呈倒"U"字型变化;芜湖市生态经济协调度与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密切相关;芜湖市生态经济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之间。  相似文献   

8.
<正> 根据国内经济调整和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要求,利用国际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变化的历史契机,特别是我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的有利市场条件,加快北部、西部、南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实施边疆开放战略,应当成为国家调整对外开放布局,加速边疆和西部开发的重大步骤。  相似文献   

9.
近代西南边疆工业组织经营方式的演化过程,也同时是内地汉民族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的融合过程。而促成该情势之媒介手段,乃时人对产权工具的灵活运用。先是清末民初由股份制公司营运所促成的省际间社会资本的融合;入民国,进一步出现内地私人资本以直接投资,及"庄"、"行"等多元产权运作达成的与西南边疆民族在行业内的经济共生性融合;抗战时期,则着重表现在国民党政府通过迁建、增资等股权重置的方式,亦顺利实现了其对西南各省边疆多民族近代工业经济板块的嵌入性融合。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云南徼外国家主权流失与中西南边疆变迁关系甚密。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间的宗藩体系是中国封建王朝强盛时期的产物,它是以当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和先进文化为基础的;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宗藩体系随之崩溃,直接影响了中越、中缅疆界变迁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东亚经济的依存关系,以及东亚一体化发展对福建外贸增长的作用及长短期影响,研究福建融入东亚经济体系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福建加强次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实证数据和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喀什特区富民安居型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和技术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研究结果:从开展农田整治、推进村庄整治和发展特色产业三方面研究得出了喀什特区富民安居型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和关键技术,并提出应该是保障喀什特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要抓手和平台。  相似文献   

13.
In 2010, the 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published its 50th volume. To mark the occasion, we present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output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history that has appeared in its pages since 1956, and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through its journal editors. Content was until recently overwhelmingly focused o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economic and business history, despite the efforts of past editors to attract more scholarship on the wider Asia‐Pacific region. Articles on Asi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have become more common since the late 1990s.  相似文献   

14.
Book Reviews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s: To the Gulf and Back: Studie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Asian Labour Migration. Edited by Rashid Amjad. Agricultural marketing Marketing Farm Product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Edited by the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issues Handbook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 2. Edited by H. Chenery and T. N. Srinivasan. Capitalism in Asia doomed? The Brittle Rim: Finance, Business and the Pacific Region. By M. T. Daly and M. I. Loga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luralism: Economic Policy in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By Peter Drysdale. Trade in services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Servic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Edited by Chung H. Lee and Seiji Naya. Economic changes in Southeast Asia Global Adjustment and the Future of Asian-Pacific Economy. Edited by Miyohei Shinohara and Lo Fu-chen. Pacif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Edited by George Kozmetsky; Hiroshi Mat-sumolo and Raymond W. Smilor. ASEAN economic co-operation ASEAN at the Crossroads. Edited by Noordin Sopiec; Chew Lay See and Liang Siang J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averick Bounteous Bestowal: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Norfolk Island. By M. L. Treadgold. Taiwan's success 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aiwan. Edited by Edwin Winckler and Susan Grecnhalgh. Entrepreneurs of Hong Kong Emigrant Entrepreneurs: Shanghai Industrialists in Hong Kong. By Wong Siu-lun. Rural policy in Taiwan Transforming Agriculture in Taiwan. The Experience of the Joint Commission on Rural Reconstruction. By Joseph A. Yager.  相似文献   

15.
田子义 《特区经济》2011,(10):100-102
建国以来,滇缅经济合作机制大体经历了边民互市贸易、双边经贸合作、中国——东盟框架下的滇缅经贸合作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功能不断深化。但滇缅经济合作进展迟缓,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表明滇缅经济合作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缅经济技术合作的内在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双方在对话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贸易合作机制、投资、能源、交通运输、旅游等合作机制的局限性,并采取相应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滇缅经贸技术合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ECFA下海西对台进一步先行先试有其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实践中,在ECFA推进两岸整体层面的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可根据当时的两岸经济条件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需要,通过构建起ECFA下海西对台经贸活动自由化先行先试的运作平台,在两岸货物贸易自由化、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资本投资自由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某些正在商谈或将要商谈的自由化与一体化内容。  相似文献   

17.
宋魁 《亚太经济》2008,(1):24-28
在目前状态下,如何打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僵局,寻找一个有利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机制、新途径,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认为,抓住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俄罗斯东部大开发等机遇,协调区域经济政策,以次区域开发为先导,以物流合作为突破口,以自由贸易区建设为机制将有力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及构建和谐东北亚。  相似文献   

18.
董彪 《改革与战略》2011,27(5):21-24
不同利益主体对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能否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的问题认识不一,引发了诸多矛盾冲突。文章认为,既有的处理模式难于缓解或消除权利冲突,应当认识到在非"有效市场"的背景下,家长式的过度关爱降低了物的利用价值,使财产权虚化,也没有起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作用,明确规定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符合公平、效率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趋势对东亚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东亚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要求加强东亚货币合作。鉴于亚洲地区政治经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整个亚洲的金融合作条件远未成熟,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往来密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路径和前景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的参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社会本位思想是经济法产生的基础,体现于经济法的本质性原则,决定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法从始至终体现着社会本位思想,并且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