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就听说山西有个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协会,几年来,对促进老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此次,利用到山西采访的机会,我怀着极大的兴趣专程拜访了原山西省委书记李立功同志。李老愉快地接受了采访。他像聊家常一样,谈起了成立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协会的初衷和它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一周要言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15):28-28
“当年他(胡耀邦)的谆谆教诲我铭记在心,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他的行事风格对我后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驯犬的启示     
何华真 《沪港经济》2013,(10):65-65
天底下的老爸,怎么证明你的儿女真行?又怎么证明你的儿女,有能力教好第三代?今天,我想说说朋友王浪的独子小浪的故事。 王浪一早离婚,小浪的抚养权在老爸,小浪跟父亲、母亲都生活过一阵子。离婚子女对父母总有恶评,华人一般对父亲较负面,但小浪年纪愈长,与父亲越来越亲近。 有一天,小浪的母亲答应帮朋友照顾一天小孩——一对八岁大的姐弟,并‘安放”在小浪家里。小浪当然。感澈”母亲,他知道,这对姐弟已练成一大绝招—两面三刀。  相似文献   

4.
视窗·趣事     
《发展》2013,(11):55-55
法官要劝一位太太打消离婚的念头。他说:“您都九十二岁了,您丈夫也九十四岁了。你们结婚七十三年,为什么还要离婚呢?”那位太太说,“我们的婚姻早已破裂多年,只是为了儿女,才决定等到儿女们都死了再说。”  相似文献   

5.
记得我当年在美国微软工作时,有一个好朋友,他工作非常勤奋。我来到微软中国后不久,他也被调来中国工作。刚得到消息时,他很兴奋,觉得和我一起工作,一定会得到更多“照顾”。没想到从他上班第一天起,我对他的态度就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再像过去那样进行好朋友式的交往。对此,他完全不能接受,觉得我变了,地位高了,连朋友都不要了。  相似文献   

6.
大学,这个圣洁的殿堂,“天之骄子”的摇蓝。曾几何时,也开始受到污染。教育产业化的结果,是把大量的人才推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然而产品的制造商及其产品的质量还 得认真推敲。     曾被称为“最后一块净土”的教育领域的种种腐败现象渐趋严重,令人关注   我有一位朋友,几年来已为儿女们能进入高校花去了数万元,今年他的女儿的考试成绩高于其第一志愿 (某国家一类学校 )数十分,却仍然为接收老师送了个大红包,我问他何以如此,他苦笑着说:高分未必能被录取,低分未必不能录取,这已是如今尽人皆知的…  相似文献   

7.
解振华 《中国报道》2008,(4):102-102
朱幼棣同志约我为他的新作写序,我没有多思索就答应了。因为我们认识已经多年,对他也是比较了解的。当年他是新华社采访中央新闻和环境保护的记者。他勤于思考,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曾经写出不少有影响的报道。我们常常就一些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问题交换意见。后来他调到国务院研究室工作后,关心的领域扩大,研究问题深入,视野也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8.
唐桂喜是黑龙江省虎林市伟光乡老促会常务副会长,1998年从乡党委副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他准备享享清福,照顾身患癌症的老伴。儿女们在市里为他买了楼房。没过多久,乡党委决定让他担任乡老促会常务副会长;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挑起了这副担子。  相似文献   

9.
中美教育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军 《中国报道》2007,(6):108-110
2005年,我随同家人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出于职业的兴趣,我对美国中学教育的情况做了一些考察。我们的邻居是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他有一双儿女,儿子面临高中毕业,女儿正上初中。从旁观察,觉得他们的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不像中国学生整天忙于补课,穿梭于学校和各个补习班之间,在中学阶段就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而他们的家长也不像中国的家长那样,像热锅上的蚂蚁,东跑西颠,为孩子的前途四处奔波。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中秋,我回三原家乡小住,在街坊邻居和方圆村落亲朋那里,多次听到人说"小医生".小医生是谁,为什么这么多人念叨,又因何称小医生?是因年龄、姓氏?没有人说得清楚.但大家都习惯这么叫,说他认得病、心眼好. 我向堂弟奎打问小医生,他一连说了三个"好".他说小医生是乡间的神医,能看许多疑难杂症.见我些许存疑,他说,你认识徐学义吧,他就是小医生从鬼门关拉回来的.那年,徐学义肺心病发作,被送到县城的大医院治疗,住院五六天,几次下病危,儿女们把扁担火纸都准备了.为了尽人事,儿女们请小医生去看.谁知,经小医生治疗20多天,徐学义居然一天天好了起来,至今还健在哩!  相似文献   

11.
《今日重庆》2013,(10):47-47
过去,家庭买房是等孩子工作后或淡婚论嫁时的事情。而现在,很多父母早早就筹划好为儿女买房,最好是在孩子的读书阶段就准备好。市民张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有远见的家长。张先生一家三口,儿子阳阳今年12岁了,刚上初中。张先生说,“孩子一天一天长大,我们除了耍关心他的学习,其实也要为他今后做更多的打算。”为了给阳阳今后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3,(30):92-93
课堂上的小飞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喜欢东张西望。起初,我摆事实讲道理,做他的思想工作。后来,我就批评他。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今天,我再次批评了他一上课时,当别人认真完成作业时,他却两眼盯着窗外,我提醒他,叮嘱他抓紧时间。  相似文献   

13.
曾能清是瑞金县叶坪乡下罗村农民。近几年,他的父母相继病故,媳妇改嫁,留下两个儿女,祸不单行,他自己也患了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不能下田劳动。为了照顾他家的生活,党和政府把他作为特困户给予了重点扶助。但是,由于沉重的生活负担,他经常默默无言,愁眉苦脸。因此,有人给他起了个“苦愁脸”的绰号。  相似文献   

14.
陈振传素描     
陈振传,这位享誉亚洲的杰出人物,一生勤劳奋斗不屈不挠。正直的秉性和准确独到的眼光,使他成为亚沙最成功的银行家之一。他热心慈善事业,把救灾扶贫视又自己的己任,而且多数捐赠都是以“无名氏”的名义捐出的。陈振传1908年出生于新加坡,先辈来自中国的福洛省。17岁那年,陈振传从英华学校初中毕业后便到华展银行参加了工作,华商银行后来与其他两家银行合并放华侨银行。他在银行界从最低层的业务做起,开始时是控任书记工作,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取得进步,下班回家后他仍然勤奋读书,甚至牺牲了与儿女玩乐的时间。三家由福建人创办的…  相似文献   

15.
<正>每天清晨和傍晚,慈溪市浒山街道南孙塘社区退休党员罗映堂都会到担山庙江巡查河道水质。退休后,罗老雷打不动的一项活动就是参加党组织生活,儿女劝他莫辛苦,他总是一句话:"我是党员,尽管退休了,也要发挥余热,再说小区环境好了我住得也舒心。"近年来,浒山街道把开展党组织生活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突出系统性、开放式和幸福感,不断创新组织生  相似文献   

16.
王永林 《东北之窗》2014,(13):44-44
《联合早报》名采文评栏目日前发表了尤今《当个没有遗’感的儿女》,让我久久地悲悯一名少年的人生遗憾:父亲早逝,为了拉扯他健康长大,母亲含辛茹苦,每天在外奔波忙于生计,回家后,即使再苦再累也要精心烹饪令他爽口开胃的“中国好舌尖”。18岁那一天,少年起得贼早,从菜市回来后,以虔敬的心做了西红柿炒蛋、蒜泥炒芥兰。他摆好碗筷,把饭菜捧上桌,再恭恭敬敬地请母亲上座,低首敛容地说:“妈,吃饭,多吃一点。”然而,母亲的位子却是空的、冷的。  相似文献   

17.
《远东经济画报》2004,(11):94-95
演出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在人丛中看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对方盯着我,脸上带着人们遇到好久不见的朋友时常有的那种表情,仿佛在说:“是你吗?”的确,15年前他在我手下工作。后来他跳槽到另一个城市。我自己也换了工作。从那以后,他结婚生子,事业上也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18.
坚定与进取     
自80年代中期开始,我一直在张泽荣:老师领导下工作。他年长我若干岁,又有很多我望尘莫及之处,所以我视他为师长。完全出人意料的  相似文献   

19.
2014年6月,《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即将强势回归。我真希望“爸爸”快点儿回来,继续给儿女做好示范,让儿女们知道他们将来去哪儿,怎样自强自立拿得起明天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侯伯文 《当代陕西》2011,(12):12-13
侯伯宇教授是我的二哥,是我的好哥哥。 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北大学工作,直到去世。他是把毕生都奉献给了我国西部的教学、科研事业。 我二哥被誉为“中国的骄傲”,我无权评说,但我可以肯定:他绝非英美教育的成果,他完完全全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