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地质研究存在的一些诸如研究体制、投资、目标体系、技术复杂性与研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委托方与科研投资体制的不顺;矿床地学研究项目技术经济研究的不足;矿床地学研究存在的战略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简要进行分析,认为科研体制与资源禀赋是制约我国矿床地学研究的首要因素,总结提出了8类矿床地学软科学研究课题及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1997年1月17日,全国政协秘书长、地学哲学委员会理事长朱训同志主持召开了地学哲学委员会理事长会议,讨论通过了《21世纪与地学哲学──1995年~2010年地学哲学研究规划纲要》及《地学哲学研究指南(1997年~1998年)》,进一步明确了地学哲学研究在未来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其指导思想是:1.为实施跨世纪工程服务。2.为发展地球科学服务。3.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服务。以此实现四个目的:1.为实施跨世纪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2.为推动地球科学技术进步发挥作用。3.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添砖加瓦。4在三个服务中谋求地学哲学自身的发…  相似文献   

3.
模式识别在地学制图中的应用,是实现地学制图自动化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通过对模式识别,地学制图,以及地学制图识别的发展回顾和现状分析,阐述了开展地质图模式识别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其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核心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相关单位,共建地学印本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构建起地学文献资源保障大体系,为文献检索、查询和信息发布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交换平台;为地学文献资源的深入挖掘、分析、整理和资源共享提供软、硬件基础,更好地为地学发展和地质找矿突破助力。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构架地勘行业地学文献信息联机联合编目共享服务体系的可能与思路,以实现更广大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1998年9月23—25日,全国地学哲学研究会在京召开第七次学术会议,与会一百多位专家就加强地学哲学研究,充分发挥地球科学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同志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地球科学提供了发展机遇与挑战,也为地学哲学研究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财税政策是影响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我国地学文化产业正处于全面发展和提速阶段,更需要财税政策的支持。文章从财政和税收两大方面总结了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发展中财税政策内容并对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解读,分别从加大公共财政对地学文化产业支出力度、提高地学文化产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鼓励设立地学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优化地学文化产业融资环境、发挥税收政策对地学文化产业的引导作用、完善地学文化产业人才支撑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地学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地质科考中,复杂的自然环境是导致科考事故频繁的根本原因,通过对众多科考案例的研究与分析发现,户外生存知识的缺失是造成一些事故的重要原因。大学期间,利用体育教学帮助地学专业人才掌握相应的户外运动知识和基础实践技能,提高他们应对各种恶劣自然环境的能力,从而安全高效地从事野外考察。以成都理工大学地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对高校户外运动课程与地学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为构建地学专业户外运动课程体系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8.
从地学哲学第六届年会到第七届年会之间(1996年~1998年),可围绕下列课题开展研究:一、地学哲学为跨世纪工程服务1.两个根本转变中的资源战略研究2.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3.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能源以及修改后的矿产资源法4油气资源的新思维5新海洋观与资源战略二、找矿哲学的理论与方法l·“矿”的概念分析2“找”与“用”的辩证法3.系统论方法在找矿中的运用4.转型中地矿工作的困难及出路5·能源、水资源的哲学分析三、地学哲学若干问题1.现代地学新发展与观念更新2·西方地学哲学剖析3.我国地学理论或地学家的哲学思想介绍4气象…  相似文献   

9.
文章全面系统地总结了80年代以来国际地球科学研究在思维方式,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研究内容,研究形式,组织方式与方法手段的重大变化;阐述了新形势下地学研究工作,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国际合作,科研管理,继续教育和知识储备都需要大量情报信息;最后提出了适应地学发展特点,努力拓展情报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地球科学获得了很大发展,但目前我国地球科研管理依然沿用旧的运行体制和传统的管理理念,没能很好地促进地学研究跟上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进程,而是在旧体制内日益滋生科研管理的障碍性因素,不断影响地学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我国地学科研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学遥感信息定性、定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半个世纪以来塔里木盆地南部策勒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探讨绿洲荒漠这一矛盾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动态时空过程、特征和机制,这是保护干旱区生态环境、促进绿洲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定量研究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中优化模型所涉及到的关于地学遥感、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了基本的量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高水平地学人才提出了期待和要求.高水平地学人才知识广博,视野宏大,躬行艰苦奋斗精神,具有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的业务素质,富有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能驾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来推进地学事业建设.要从专业教育、科研训练、实习实践等方面加强高水平地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充分结合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研究地学知识在城市地区土地利用适宜性决策过程中的应用框架,构建包括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建设用地区位经济适宜性、农用地适宜性等在内的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决策体系,综合考虑城市地区空间发展需求、地质环境条件、区位经济优势、基础设施条件、短缺生态资源保护等,确定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决策的框架体系.以杭州市为例开展了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决策研究,结论反映框架的适用性及优势.提出的思路框架可以更好地沟通地学与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且将地学知识充分运用于土地利用适宜性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浅议生态旅游与旅游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入手,探讨了生态旅游与旅游地学的关系,生态旅游对旅游地学产生的影响.指出了旅游地学必须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并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座谈会内容进行归类分析,揭示了当前地学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现存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地学教育生源入口每况愈下,创新人才培养后继乏人;地学教育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创新教育基础薄弱;地学科研管理的激励和保障措施不力,体制相对滞后;教育管理缺乏科学性,管理成本高。要改变现状,必须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创新地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为地学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开辟道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南京栖霞山为例,基于ArcGIS平台分析其人文和自然旅游地学资源的空间分布,根据原国土资源部等相关文件对地质遗迹类型、景观规模进行归纳,结合AHP和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数学模型对其价值进行评价、分级,本着旅游地学资源开发原则提出栖霞山综合资源利用途径。研究结论:(1)人文和自然旅游地学资源存在多处重叠,前者主要分布在主峰西南方及虎山一带,后者主要覆盖到栖霞山主体及南、北象山;(2)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分为7大类、13类及15亚类,共67个地质遗迹点;(3)15个地质遗迹亚类中Ⅰ、Ⅱ级共占80%,地学旅游价值较高;(4)从视觉享受、科普教育、体疗康乐、人文活动等方面总结南京栖霞山综合性地学旅游景区的建设定位。  相似文献   

17.
贵州地学旅游资源大普查,以地质科技创新为引领,覆盖全省疆域,摸清旅游家底,全力支撑服务贵州省"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打造"山地公园省"、实现"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贵州通过地学旅游大普查,探索出一条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新路子,是推动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的一个范例。为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地学旅游资源调查开发,建议:建立地学旅游资源调查理论和技术标准;将地学旅游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要加快地学旅游调查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作为创意性、知识性强的产业,其发展壮大离不开互联网的参与。地学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将在创新发展、产业升级、交流共享等方面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发展策略:(1)坚持创新,提升地学文化作品内涵;(2)完善制度,激发地学文化发展活力;(3)以人为本,加强地学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跨世纪的重大地学问题──环境地学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跨世纪的重大地学问题──环境地学发展前景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张宗祜地矿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袁道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环境地学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空气、水、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的生存随时受到各种内外地...  相似文献   

2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拉蒙特地学研究中心创建四十余年来,以全新的观念和有效的管理,跻身全球地学革命四大中心之一,为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拉蒙特中心重视野外实际观测,重视基础研究,重视创新,重视学科交叉,重视新技术的应用,重视国际合作,特别是重视科学管理和吸引拔尖人才,这就是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