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风险资本RBC的起源及其理论分析,在介绍目前我国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了风险资本RBC理论在偿付能力监管中的应用,认为我国的偿付能力体系应引入风险资本RBC评估方法,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寿险公司资本结构的特征,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寿险公司资本结构对其偿付能力的影响,并引入偿付能力监管系数,最后阐述了寿险公司资本结构、偿付能力监管系数和偿付能力危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对寿险公司的监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险公司偿付能力怎样?现行的产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监管指标是否合理?本文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六家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产险公司总体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现行产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规定不尽合理,在设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系数时应考虑公司规模及业务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保险偿付能力是指保险企业对所承担的风险在发生赔偿和给付时所具有的经济补偿能力;它是保险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保险监管部门监管的核心。我国保险业监管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相对于国外先进的监管技术与体制,我国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仍然比较落后。基于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国际比较,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借鉴国外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实现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和达到偿付能力要求的有效途径;必须建立监管指标、信用评级与风险资本相结合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创建偿付能力动态监管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5.
风险资本法在偿付能力额度监管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它的预警性强和模型框架设计灵活等特点体现了其巨大的潜力。分析风险费本法对提高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对缘由、基本原理和算法的分析,阐述了风险资本法的特点,分析了在我国运用风险费本法的前提条件,并对我国引入风险资本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业经营稳定性和风险控制程度的关键指标,随着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偿付能力监管已经成为各国保险监管的核心。由于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行业,其监管制度必须能够衡量风险大小,所以为了弥补传统固定资本额的缺失,发展较具弹性且能反映整体经营风险的风险基础资本,借鉴美国的风险基础资本额制度,加强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偿付能力充足率作为衡量公司偿付能力状况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有重大影响的内外部因素。影响因素的选取基于已有研究的定量分析结果,寿险公司按照公司规模划分为大中小三类。实证结果表明,2013年造成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差异最主要的内部因素是公司规模和投资收益率,同一因素对不同规模的寿险公司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规模的寿险公司,监管者和公司管理层在防范偿付能力风险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对外合作勘探、开发近海海域石油资源事业的发展,外国石油公司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通过自保公司参与承保与其母公司投资比例相当的风险。出单公司承保后需将大比例的分保业务回分给自保公司,为了满足被保险人对赔付及时、可靠性的要求,在保单或再保险合同中约定分出公司在失去偿付能力而无法支付赔款或出现其他合同约定的情况时,分入公司必须就其应负担的再保险责任直接向被保险人支付赔款,即Cut Through Clause。  相似文献   

9.
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用来承担所有到期债务和未来给付责任的金融支付能力。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首要目标,也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本文结合我国保监会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的规定,选取了八个财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家活跃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结合我国保险市场现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浅谈保险风险证券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险风险证券化”就是通过创造和签发金融证券将保险人的承保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本文从证券化的产生谈起,通过对国际保险市场上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的介绍,分析了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如何利用这些新型的金融工具将自己承担的巨灾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以提高自己的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从精算角度分析了巨灾债券的操作机制以及证券化产品对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在我国开发研究保险风险证券化产品的必要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保险风险与银行风险具有明显区别,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鼓励有条件的银行进行风险内控。对我国保险业的资金运用风险、偿付能力风险、信用风险和其他各种风险的内部控制以及内控机制都具有积极的借鉴、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保险公司的所有风险可归结为偿付能力风险,反映保险企业的健康状况,偿付能力已经成为保险监督机构判断保险机构风险水平和实力的核心指标.本文通过面板回归实证,得出以下结论:非寿险业偿付能力在不断下降;业务增速快、市场份额大的新兴保险企业,其偿付能力更为薄弱,应成为监管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3.
建立资产波动准备金控制寿险公司投资资产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我国寿险公司投资资产风险及投资渠道演变入手,在得出寿险公司投资资产风险出现增加趋势结论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偿付能力监管水平,提出建立寿险公司资产波动准备金的建议,以期实现对寿险公司日益增加的投资资产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内含价值是寿险公司的评估基础,是构成公司价值的最基本部分。目前,在进行内含价值披露时,都要求进行敏感性分析。从直观上来讲,风险贴现率越高,要求资本成本会越大。那么这种结论是否一定成立呢?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证上分析了要求资本成本对风险贴现率的敏感性大小及方向,最终得出风险贴现率的提高,要求资本成本未必增加。  相似文献   

15.
保险风险证券化是金融和保险在风险管理领域融合的根本课题.从风险管理供给看,它是保险公司方法和金融市场方法融合进而扩展彼此功能的结果;从风险管理需求看,其根源是公司风险管理变化,直接原因是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管理要求. 我国试行保险风险证券化,应该整合保险公司的金融功能,完善偿付能力监管.  相似文献   

16.
辛清 《全国商情》2006,(12):57-58,74
保险企业在从事风险经营活动中,面临着如何转移风险和提高风险承保能力的问题。在巨灾风险导致的潜在损失金额超过保险以及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条件下,从现有的保险体制中难以寻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保险风险证券化作为重要的资本市场衍生产品,在化解保险风险、提高保险企业竞争力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方面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资本制度是公司制度的基石,它不但是公司存在的前提,也是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基础。我国《公司法》也规定了相应制度,但随着公司制度的发展,它们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借鉴国外有关规定,修改我国《公司法》中公司资本制度,保护广大债权人利益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财险公司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根据其经营风险的特点来确定,由偿付能力风险指标、负债业务风险指标、资产业务风险指标、公司治理评价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五个子系统组成。针对财险公司经营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以确定或比较确定的定量关系来进行风险状态的评定这一难点,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确定影响公司风险状况的各项指标的相对隶属度,对风险预警中的模糊信息进行识别和量化,目的在于得到相对客观的预警结果。  相似文献   

19.
次级债融资具有快速补充资本、迅速提高偿付能力的优点,因此为大多数保险公司所青睐。与此同时,发行次级债对提高偿付能力效果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本文在介绍我国保险公司次级债相关概念及发行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发行次级债与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关系,以及《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出台后,发行次级债对提高偿付能力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欧美偿付能力管理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保险业界存在着两种主要的偿付能力管理制度:欧盟实行的边际偿付能力管理体系和美国实行的风险资本金制度。欧盟的边际偿付能力体系简单、灵活而且管理成本低;而美国的风险资本金制度在理念上更加先进。更能准确反映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通过分析评价这两种制度的利与弊,建议在改进我国的偿付能力管理制度时要取两者所长避其所短。即采取一种由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相互合作的办法确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额度,并将美国风险资本金制度的理念用于我国保险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