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权力监控不到位是产生腐败的直接因素.任何腐败归根到底是权力的腐败,权力缺乏监督就会产生腐败,要遏制腐败,必须制约权力的运作,必须时权力的运作实行全程监控.确保领导干部依法依纪办事.公开的内容要细化,公开的形式要多样,公开的时间要及时.公开的程序要规范,充分实现阳光下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2.
权力腐败是一个世界巨的问题.要治理权力腐败就要治理权力滥用,因为权力滥用是权力腐败的根源.权力滥用离不开权力和人这两个基本因素,而单独的对权力的治理或者对人的治理都达不到对权力滥用治理的效果,所以必须使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治腐防腐的合力.  相似文献   

3.
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利益化,改革治理腐败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扼制腐败行为的滋生.在新时期,在腐败治理出现新特点的形势下,科学界定政府权力是根治腐败的基础.权力利益化,是腐败的根源.经过一个相当的过程,这个利益化的权力又逐渐形成了权力的隐性价格.这个价格的基础是权力的可控范围,量度是权力可带来的价值比例.  相似文献   

4.
纵观古今中外,腐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丑恶现象,处于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腐败的侵袭和困扰。腐败的根本就是权力的腐败。遏制与治理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从根源上治理腐败,保证权力沿着合法化的轨道运行,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我国权力腐败的根源出发,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措施:从而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权力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牟取私利的行为,其滋生蔓延危及到了党的生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转型期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安排的缺陷。要有效地遏制权力腐败,必须防、治结合。应加强制度建设,预防腐败行为;增大惩处力度,打击惩治腐败。  相似文献   

6.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腐败是党和国家生命中的一颗毒瘤,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顽症,当前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探讨规避腐败的方法,增强拒腐防败、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指出,反对腐败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这充分表明,反对腐败不可能幻想依靠形式主义的“一阵风”或疾风暴雨式的“一场运动”以图一劳永逸;而必须从根本上着手,铲除腐败产生的根源。一、实现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民主化,是防止公共权力异化为私有权力的基本和有效的途径如果公共权力真正掌握在公众手中,就不会成为少数人谋私的工具,就不可能产生腐败;只有当公共权力掌握在部分人手中,权力的使用者才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一旦公共权力异化为私有权力…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全球性问题。在我国腐败已达到触目惊心 ,令人发指的地步。成为妨碍经济发展 ,威胁政治稳定的公害。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权力失去制约 ,因此要想克服腐败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可以从经济学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两方面分析.其特点是腐败的形式复杂化,腐败的主体扩大化,权力行使者对腐败的社会认知出现分化,腐败的社会要素结构化.腐败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必须坚决治理.对其治理和控制应主要抓好两方面:一是搞好制度建设;二是强化软控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说过:"权力失去监督就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因此,权力必须受到监督.长期以来,我们党在权力监督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与腐败也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与腐败的斗争中我们党逐渐认识到,监督必须制度化.邓小平同志讲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究其根源有:行政权力主体的利已主义动机,行政权力设置失当,体制上的漏洞和机制的不健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为保证权力不被滥用必须遏制行政权力主体贪污腐败动机,规范行政权力的设定,堵塞体制与机制的漏洞,加强权力制约机制建设,以达到遏制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吕倩 《黑河学刊》2008,(1):67-68
行政生态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行政生态环境内部的各因素之间关系的不平衡表现之一就是行政权力的腐败。行政权力系统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相对于其生态环境的自闭性、行政生态环境对行政权力系统的不良渗透是产生腐败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将会有效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3.
小团体腐败是公共权力非公共运用的结果 ,是公共权力的异化 ,较之个体腐败 ,它的危害性更大。它产生的根源在于体制缺陷 ,是社会系统运用中的一种病态反映。针对当前小团体腐败的特点 ,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4.
魏颖 《魅力中国》2010,(26):90-91
公共权力本应为公众利益服务,但权力的扩张性及腐败性使它可能为少数人甚至个人利益服务,正所谓”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文章以公共利益为视角,在明晰公共权力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在公共管理中,有效地遏制公共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5.
林赔泉 《宁波通讯》2005,(10):58-59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国内外都是如此。只要有权力和利益的存在,就有腐败存在的可能。在诸种权力和利益面前,又以公共权力和利益最易滋生腐败,而公共权力和利益与老百姓关系最为密切,尤为人们关注。公共权力的运作多掌握在公职人员之手,因此,公务员便成为预防腐败的重点。假设人都是理性经济人,  相似文献   

16.
刘爽 《黑河学刊》2012,(5):64-65
改革开放以来,权力腐败呈愈演愈烈之势,主要是由经济体制不健全,领导体制存在弊端,法治不完善等方面原因造成的。要通过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增加腐败成本,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法律,健全监督机制等来预防权力腐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在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中缓缓前行,尽管反腐败斗争有过辉煌的战绩,然而不得不承认腐败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文章从微观的权力角度审视这一问题,浅谈权力腐败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权力腐败的概念、法律特征及其成因,并提出了遏制权力腐败的对策:一是要依法治权,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使权力运行法制化;二是加快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用人制度,有效地控制权力者的升降;三是提倡铁腕肃贪,以形成一种威慑。  相似文献   

19.
腐败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与公共权力同生共长的。权力既可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朝权利的自我膨胀、权力变异、权力腐败的方向发展,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手段。司法腐败是腐败现象中的一种。近年来,司法腐败日益严重,愈演愈烈,“目前,我国司法腐败的现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蔓延”  相似文献   

20.
寻租与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贤 《特区经济》2006,(12):41-42
转轨时期,在市场机会大幅增加而制度约束处于不完备的状态下出现了权力资本化现象,导致受权力租金诱惑的政府官员产生出租权力以获得私利的动机与行为,从而形成寻租与腐败蔓延的现象。因此强化权力监督、实行“以薪养廉”,并逐步使政府退出市场就成为抑制寻租与腐败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