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思政教育引导目标的针对性、优化传统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媒体支撑平台五方面,提出了发挥新媒体作用推动西藏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思想阵地;完善博客和微博客教育载体,加强渠道建设;探索手机与思政工作的结合,提升到达率;利用即时通讯,搭建思政新平台;理顺校园BBS,引导正确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华春 《理论观察》2010,(6):119-120
新媒体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情况与问题。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引导功能,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营造健康、和谐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进一步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饶品良 《理论观察》2015,(4):139-140
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深、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根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变革,通过分析新媒体技术蕴藏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价值,探讨新媒体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使命和要求,论述和阐述思政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条件下的拓展创新教育模式、构建教学机制、完善教学评估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进行革新,采取有效对策,创新教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到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问题进行解析,最后提出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为当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契机和全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集群,强化新媒体的思想疏导及舆情控制功能,提高思政教育者的新媒体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契机和全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集群,强化新媒体的思想疏导及舆情控制功能,提高思政教育者的新媒体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新的机遇,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的视域空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新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建设的重要保障。文章立足新媒体的理论研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盘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推进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随之新媒体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结合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但在新媒体技术给社会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新媒体作为一个虚拟场景,真实性与可靠性无法保证,以及存在一些其他现实的安全隐患,所以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既看到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又看到它所带来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刘玮 《辽宁经济》2020,(4):37-39
实践证明,互联网时代利用微信新媒体平台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教育效果。提升微信作为思政新媒体平台赋权价值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人文理性思考及思想政治素养。利用微信思政新媒体平台的机制可有效实现赋权价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并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与实际,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让世界进入了"人人自成媒体"的新时代。新兴媒体的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了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创新了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新范式,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新内容,也让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转移和控制力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高地,利用新媒体转变传统思政工作的话语体系,变被动为主动,化风险为契机,牢牢抓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正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整个医院发展的始终,随着新媒体发展的潮流滚滚向前,在总体前景一片向好的环境下,作为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政工作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融合新的元素,增添新的内容,取精华,弃糟粕。新媒体具有传播维度多、渠道广、操作简便、时效性强等明显优势,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主要分析在新媒体时代下医院思政工作的发展优势与缺陷,为运用新媒体思维开创医院思政工作新局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新媒体概念与价值影响,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利与弊,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要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增强网络法制教育;利用好新媒体宣传正能量;创新传统思政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网络话语动态,做好评估反馈。  相似文献   

13.
杨芝 《新西部(上)》2018,(11):161-162
本文介绍了美国隐性教育的概念及其实施原因,分析了美国隐性教育的实施途径,提出了美国隐性教育途径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价值: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学科之中,以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到来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新媒体的盛行带来的思想冲击需要引起辅导员及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加强管理监督、规范网络行为、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利用网络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思政工作教育提出了最新指示和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00"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深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基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探索了提升新媒体思政教育效果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隐性思政教育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不仅拓展了教育渠道与教学方法,同时也因大量不良网络信息及偏激思想,增加了隐性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亟需广大思政教师进一步地探索与研究,利用新媒体优势,提高隐性思政教育实效性。对此,本文首先阐释了隐性思政教育的内涵,分析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隐性思政工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分别从健全隐性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利用新媒体来强化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师媒介综合素养、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等路径,提出了高校学生隐性思政教育有效策略,旨在能够充分发挥隐性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新技术、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教育中已逐渐普及,但是,网络思政教育却在大学新生的第一课——军训中缺席,造成军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困境。因此,将网络作为开展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平台,是“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也是顺应“95后”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通过促进军训网络思政教育的平台搭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扩充思政教育的队伍建设将有利于实现军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分众化、互动化的教育特征,更好地让学生真正实现“从思想上军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思政教师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丽 《理论观察》2016,(4):161-16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实践的影响,思政教师必须通过掌握大学生所熟悉的新工具、新方式和新思维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微博基于其自身的特性能够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契合,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微博这一全新媒介,通过教师微博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既带来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发展的对策是:积极转变高校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营造和优化适合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展的新媒体环境;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20.
朱蒙玲 《改革与开放》2016,(16):107-108
“以人为本”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和精神核心.高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对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解决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必然之选.那么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具体措施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分运用新媒体,打造思政微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