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小氮肥分会于2006年2月28日~3月4日在山东临沂召开“2006年全国小氮肥自控及企业信息化技术交流会”。“十五”期间氮肥行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自动化装备、技术、功能、规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些企业相继采用了先进的管控一体化系统、企业营销系统和ERP系统,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会上,各企业总结交流了“十五”期间氮肥行业自动化、企业信息化及新型仪器仪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应用经验,研讨“十一五”期间氮肥行业生产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并提出“十一…  相似文献   

2.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科教兴煤的重要内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企业产出为重点,抓主要生产环节形成综合自动化系统,做到减人提效。主要在三方面:一是煤矿生产自动控制和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二是煤矿矿区井上井下有线、无线通信系统;三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矿企业信息化得到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煤矿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发生很大变化,国有重点煤矿普遍安装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电网电力调度、电网优化、铁路调运、计量销售等工业自动化建设,部分企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九五”期间,煤矿通信网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53%的矿区与公网实现全自动联网,网络容量已拥有110万线交换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社会各行业、生产领域以及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其中自动化监控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自动化监控技术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在局域内实现资源的共享,自动化监控技术具有开放、快捷等特点。有助于提高检测和控制的水平和效率。自动化监控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应用十分的广泛。因此,本文将从自动化监控系统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分析自动化控制系统极其原理、着重探讨自动化监控系统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并对自动化监控技术在未来油田的发展做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10多年来,目前己经形成主要由轮南、塔中、东河等5个作业区组成的年产500多万吨的产能建设。各油田自动化系统与工艺紧密结合,实施“三同时”制度,均实现了生产过程管理的高度自动化,并使DCS系统“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5.
贵州电网公司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按照“一加强三提高”(加强电网结构,提高装备水平,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提高电网科技含量要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思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大量采用、应用了国际、国内先进技术。通过建设和推广运用,构建了“平台、网络、站端”三位一体的在线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6.
黄文泽 《广西电业》2007,(12):118-120
随着电网的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成为调度员实施生产指挥和控制电网运行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调度自动化系统自身也可能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自动化系统故障、网络中断、数据采集通道中断、系统软件异常等,如  相似文献   

7.
开滦钱家营矿业分公司是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1978年开工建设 ,1988年 12月建成投产 ,是设计年产原煤 4 0 0万t的一座特大型现代化矿井。投产以来 ,公司先后完成了主井自动化改造、选煤厂改造等 2 30项技改工程 ,引进了电牵引采煤机、电液控自移支架等新型设备 ,实施了岩巷中深孔光爆、煤巷锚网支护、皮带集控等 2 1项新工艺、新技术 ,形成了生产系统现代化、关键部位自动化、安全监测网络化的格局 ,矿井产量、效率、效益、员工收入逐年大幅度提升。1998年建成了行业级“双高”矿井 ,1999年实现达产 ,2 0 0 0年建成行业特级“双高…  相似文献   

8.
浅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煤炭工业信息化经历了“七五”起步,“八五”巩固,“九五”调整,“十五”发展等阶段,经过二十年的建设,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煤炭企业本身具有的产业集中度低、生产经营条件差和所处地区偏远等特点,目前,煤炭行业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 企业管理经历了科学管理与现代管理阶段以后,现正在向超级经营管理阶段迈进。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在管理模式上也经历了“生产管理型”、“企业文化型”等模式的锤炼,现正在向“系统管理型”发展。1970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卡斯特和卢林成合写的  相似文献   

10.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是运用现代控制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监控,并促使第三方自动化系统与远程控制系统、现场设备与后台监控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交换和通信,有效消除传统生产、管理阶段中的信息孤岛情况。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已经成为烟草行业必不可少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发电企业信息化发展经历了较长时期,随着测控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发电企业的设备自动化控制手段经历了手动—遥控—自动控制几个阶段,全面建设了集散控制(DCS)系统后,又完成了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的部署,逐步从生产控制自动化向经营管理信息化过渡.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22年8月底,福建省13503条线路实现了馈线自动化,全区域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90%以上。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有限公司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率先实现城市核心区配电自动化全覆盖,深化配网“一二次融合”技术攻坚,推进“全研判,全遥控”智能化体系建设,贯穿了故障感知、分析、隔离转电、抢修、送电、事后分析等处理过程,实现了故障研判、故障隔离、故障处置全流程的“分钟级办结”,尤其在福州、厦门等高可靠性区域实现了“秒级办结”。  相似文献   

13.
曙光油田普通稠油开发始于1979年,目前有各类站近200座,油水井近4000口,年产油200万吨。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加快推进“新区优化、老区简化”工作指示精神,在曙一区1-12#计量接转站开展了数字化建设工作,通过数字化建设,提高了生产效率、油井时率、系统本质安全和自动化水平,实现采油领域智能监控和自动化控制,降低安全风险和运行成本,对辽河油田稳产千万吨稳产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苏北方氯碱集团(以下简称“北方氯碱集团”)生产控制自动化已经在厂内生产线实施,应用也相当成功。企业的上层计算机网络已经建成,大型的ERP系统在集团内也得到了成功应用。但目前控制系统还是独立的信息孤岛.管理层(如生产中心调度室)不能直接访问、浏览现场信息,并利用生产数据进行决策。如何将管理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水平,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技术密集 ,人才密集 ,自动化水平高 ,开发信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1997年8月 ,原电力部颁发了《全国电力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规划》 ,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规模的电力信息网络建设工作 ,使得发电厂、变电站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电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MIS)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在电力已逐步进入买方市场 ,经营观念已经由“向规模要效益”转变为“向管理要效…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开局之年,采油生产管理自动化系统将在辽河油田采油生产领域施展身手。由辽河石油勘探局通信公司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数字电子等技术研制的这套系统,将加快辽河油田步入“数字化油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被誉为煤矿的生命工程,经过多年建设,“六大系统”中的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系统在我国的煤矿已逐步完善,而“生命工程”最核心的紧急避险系统由于技术、资金、矿井自身条件等原因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2()10年8月和2011年3月,国家安监总局先后下发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及规范文件,要求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南方电网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南方电网云南楚雄供电局(以下简称“楚雄供电局”)在做好传统配网业务和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创新开展了智能化改造,创新推出“三位一体”里程碑进度管理工具,打破了各专业数据壁垒,对基建、生产、营销各专业的工程项目实现进度、物资、造价、施工资源投入等全业务流程、全要素资源、全景式实时监控,真正实现了项目管理“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9.
张权 《化工管理》2013,(14):75-76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对长输管道生产起到了深刻的影响,SCADA系统就是一项在计算机技术的促进下在长输管线建设运行中产生的一项关于生产与调度的自动化系统。长输管线的建设存在着点多、面广、所经过的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变化大等特点,指挥和控制都存在较大的难度,本文主要结合了长输管道的这些特点,对SCADA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对SCADA系统在长输管道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研究,旨在不断深化SCADA系统在长输管道系统中的应用,提高长输管道系统的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配电网通信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系统的建设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情况。文章主要针对配网自动化中无源光网络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