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建春 《北方经济》2010,(12):15-18
本文针对中国与NAFTA经济波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这一日益重要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自1989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性比NAFTA经济稍强,但中国经济的波动幅度较大:中国经济与NAFTA经济的相关性经历了先增强再减弱到再增强的过程,但总体上相关性程度较低;中111经济波动滞后于NAFTA经济波动,表明中国经济对NAFTA经济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NAFTA GDP是中国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反之则不成立:中国GDP与双边贸易相互阃存在正向的拉动作用.NAFTA经济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远比中国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利用2007年中国同43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数据,建立了包括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GDP)、地理距离、国民收入水平(per capita GDP)等变量的基本引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同一贸易集团,人均收入差距等变量,得到了扩展的引力模型。并运用得到的模型评价中国同贸易伙伴间的双边贸易潜力,根据测算结果把贸易伙伴分为四类,并分别就如何发展与各类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中澳贸易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中国实际GDP、澳大利亚实际GDP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澳两国GD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两国双边贸易收支这四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人民币有效汇率与两国贸易收支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调整人民汇率不能解决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人民币汇率与双边贸易收支之间不存在理论上的J效应;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有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目前还是一个外贸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白清 《科技和产业》2023,23(18):33-39
随着中国与东盟在2021年正式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两者双边贸易的发展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而这些潜力受到的影响可以通过双边贸易总量、地理位置来进行大概测度。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多诸如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我国外贸法律政策进一步完善、深化双边产业交流与合作等机遇。结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经验,研究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未来的潜力,不仅可以促进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未来更好的发展,还可以对我国未来自身及对外经贸的发展都产生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和贸易特化系数等工具研究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增长的源泉及其物质基础、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及其变化,证明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存在越来越强的贸易互补性,进而从产业间互补和产业内互补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之间存在越来越密切的贸易互补关系,构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进行贸易合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在分析了1998-2016年中国同前14位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得出影响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GDP)、地理距离、国土面积和制度安排等。这将成为减少甚至消除中外贸易失衡,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中外经济外交关系的关键。同时,将有助于我国以更积极的面貌应对中外贸易失衡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石峡  李小红  罗林敏 《特区经济》2007,226(11):107-108
近年来,中国与韩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都较为迅速,双边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2005年底,韩国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使中、韩企业开展贸易的环境更为公平、公正。研究中国与韩国贸易关系的意义显得突出。通过对两国GDP,各自对外贸易及双边贸易分析,可知两国贸易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贸区建设可以解决目前双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势在必行。应立足长远,在东北亚合作和"10+3"合作框架内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南非双边贸易现状及结构分析,运用产品相似度、贸易结合度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评价指标对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国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发展双边贸易有利于发挥两国要素禀赋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提出深化双边贸易合作、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大对南非资源投资力度、推进贸易与投资一体化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产品出口: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力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双边贸易流量的计量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衡量国家间的距离和国家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相比较,农产品贸易更容易受运输成本的影响,因此,引力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农产品双边贸易.本文以2002和1998年中国8类农产品对16个国家的出口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进口国的人均GDP和中国与出口市场之间的距离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利军 《世界经济研究》2005,(11):85-88,F0003
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互补性指数等工具研究了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现状及发展、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证明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存在越来越强的互补性,进而分析了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在哪些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为进一步发展中拉贸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以来,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流量主要受GDP和人均GDP的影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内地与香港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明显.未来,内地应该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统一市场,深化产业内专业化分工,优化区域治理结构,从而提升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2.
贸易成本是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文章测量了中国与主要进出口贸易对象的双边贸易成本,并尝试探讨其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双边贸易成本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且双边贸易成本的下降是促进贸易额扩大的主要因素.文章还考察了多边贸易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存在,而中国的多边贸易对双边贸易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HP滤波等多种周期项分解方法,对1960~2016年中国和美国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持续性等进行比较,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交叉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人均GDP波动幅度超过美国,持续性(时间序列相关)短于美国;中国经济收缩深度和扩张深度超过美国;中国分类经济指标的波动性从大到小排序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平滑度低于美国。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有不断加强态势,居民消费是中美两国协同程度最高的分类经济指标。美国经济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过程显示,双边贸易是美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渠道; 1单位美国人均GDP正向波动在当期会对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产生1. 0041单位的正向冲击,对中国人均GDP造成0. 3635单位的正向冲击。在中国省区和美国州区,高收入地区的经济波动(波动持续时间和波动深度)低于低收入地区,收入水平与经济周期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省区之间的经济协同高于美国州区;中国省际经济与美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美国州际经济与中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美两国高收入地区经济的外部相关性比较低,经济独立性高于中低收入地区。  相似文献   

14.
李钦 《改革与战略》2008,24(11):215-218
文章采用2005年中国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四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流量的截面数据,通过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表明:GDP、空间距离以及上海合作组织这三个因素对上述国家和地区间的双边贸易具有明显的影响。文章通过实际双边贸易额与模型预测贸易额的比较,对上述国家和地区间双边贸易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和估计。  相似文献   

15.
引力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双边贸易流量的计量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衡量国家间的距离和国家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相比较,农产品贸易更容易受运输成本的影响,因此,引力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农产品双边贸易。本文以2002和1998年中国8类农产品对16个国家的出口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进口国的人均GDP和中国与出口市场之间的距离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涂庄 《北方经济》2012,(15):89-91
正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领土面积、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在东盟十国中均居首位。中国和印尼地理相邻,又同为发展中国家,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本文通过对2000-2011年中印两国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揭示两国贸易产品结构上存在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为深化中印两国双边贸易提供参考。一、中国与印尼双边经贸发展概况中国与印尼于1950年4月13日建交,双边贸易关系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1950-1967年为两国双边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67-1985年两国双边贸易关系中断,主要以经香港、新加坡等第三地的转口贸易为主,1985年后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开始改善,1990年中国与印尼双边外交关系的恢复更使两国双边贸易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中国和东盟10国的贸易往来作出了巨大贡献,打造CAFTA升级版是新形势下提高双边贸易质量、推动双边贸易继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运用2000-2013年中国—东盟进出口货物贸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存在的严重不平衡关系;对比东盟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协议,找出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协议存在的缺陷。为此,文章提出2点建议:(1)平衡双边贸易,追求共赢发展;(2)加速产业升级,实现产品良性互补。  相似文献   

18.
标准作为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势必对中日的双边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1992-2007年中国和日本的35个产业标准存量和双边贸易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两国的标准是影响其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霞 《北方经济》2011,(20):82-84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双方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数据的整理计算,通过比较双边贸易量、双边贸易商品部门结构,运用两国进出口比率、产业内贸易指数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两国双边贸易差异性和互补性对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能源等矿产品上南非处于比较优势,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处于比较优势,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对于一些低附加值加工品,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20.
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考虑中国国情,合理增减解释变量,建立适合中国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的分析得出;GDP、空间距离、国土面积和APEC是影响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变量;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和贸易发展潜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当前应该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禀赋,深化国内贸易,同时积极调整贸易政策,改善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