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实现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发展,是土地利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按照最集约、最节约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要求进行预测,未来20年我国建设用地总量和居住用地总量应分别控制在占全国土地总量的4.5%和3.4%之内。实现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强化国土资源部门对全国土地资源的统筹协调管理职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行政管理机制;完善新的建设用地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税收、财政和金融体系;完善与城乡土地利用有关的户籍、社保、规划、行政区划等制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拟于2009年8月22日在长沙市举行,会议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包括4个子题:(1)村镇土地利用规划与新农村建设;(2)土地整理与节约集约用地;(3)土地开发利用与城乡一体化发展;(4)城镇建设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是当前土地管理的热点,也是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妥善解决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在对当前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实现减少农村建设用地的同时,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相挂钩的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环境经济》2008,(2):7
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国务院近期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通知》要求:一、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审查调整各类相关规划和用地标准。二、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四、强化农村土地管理,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5.
一、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整治必须高度重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策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认真落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移动性,只有充分挖掘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和水平,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才能破解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反过来带动资源的节约有效利用,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综合评价长沙市四个国家级工业园区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为指导工业园区集约用地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研究结果:开发园区整体集约程度较高,综合平均分值为92.6,属于集约利用范畴;开发园区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明显,受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园区土地利用强度低,指标均低于理想值;园区用地效益、管理绩效及市场化程度高,单位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和单位用地产出值高。研究结论:园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强度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应多方式多途径促进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建设,建立以促进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是长株潭土地资源利用机制创新的关键。长株潭城市群应以交通建设为契机,推广人车人流节地模式、开发园区土地集约模式等成功做法,建立节约集约利用建设土地约束机制,加强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建设评价工作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和改革,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9.
章剑 《江南论坛》2008,(8):42-43
土地是经济开发区最重要的基础资源,近年来,嘉兴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合理有序开发、节约集约用地、依法管理土地”的原则,开发与节约并举、保护与发展并重,努力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路子,初步实现了从土地粗放利用到节约集约利用的根本转变,促进了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嘉兴经济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面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二三”法:即严把一个关——项目准入关,抓好两大载体建设——加强标准厂房和科创中心建设,强化三大举措——注重区域规划引导、盘活土地存量资产、确立新型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0.
黄洁 《当代经济》2014,(20):78-80
本文分析了山西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现状,提出了闲置、低效土地处置进展缓慢、开发区用地比例不平衡、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过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有待加强等问题,并从加强闲置土地处置、构建集约型开发区、强化村庄建设管理与整理力度、完善用地考核制度、加强经济手段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为例,从区域空间的角度,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9个武汉城市圈城市和5个非城市圈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圈内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不均衡。本研究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各地应发挥地域比较优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合湖北省主题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力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化水平的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经济与保护土地资源一直是一对并存的矛盾。新农村规划设计,应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为核心目标,从土地集约利用角度综合思考和入手,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通过整理、复垦农村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区的耕地质量,改善农村、农民居住、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土地资源的紧缺性入手,阐述公路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为着眼点,为达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别从公路建设用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和布局的影响,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性的分析,以及如何集约、节约用地三个方面进行合理性的分析与研究,为土地的和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Et益凸显,成为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在谋划地方战略之时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在笔者从事国土管理事业近十年以来,经历了从粗放型用地向节约集约化用地这一科学转变的过程,深感坚持并坚定不移走“科学节约集约用地”路线是破解当前社会发展用地的惟一出路。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紧密的联系起来,以节约集约用地来保障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科学发展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谐统一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德宏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和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并分析总结了德宏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促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德宏州乃至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实施土地集约利用战略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存量建设用地循环利用是破解资源瓶颈、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低效用地退出是开发区产业用地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采用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宁波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低效用地回购的关键问题是用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损失,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不适当的政府干预。以宁波保税区产业用地回购为成功案例,探讨了的特殊回购背景,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从土地二级市场监管、用途管制、增量控制、成本约束、组织领导及考核等方面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对用地企业和地方政府同时进行管制,促进开发区低效用地退出。  相似文献   

18.
韦钦元 《时代经贸》2011,(16):175-176
分析了丹寨县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对策措施,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科学利用,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方式转变,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设用地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土地问题十分突出,城市存量土地和新增用地的利用率失衡,这就需要政府出台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土地机制,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本文阐述了我国当前城市住宅小区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办法,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华明镇通过"宅基地换房"土地开发整理新模式在为中心城市提供了大量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又提供了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资金。利用案例分析方法,对华明镇宅基地换房背景分析,分析了华明镇模式在农用土地流转、征地补偿、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城镇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研究认为华明镇模式是目前解决大城市地区农村城市化面临的土地和资金问题可供选择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