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从而实现了居民"病有所医"。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医保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使得医保管理体制当中居民重复参保问题日益突出,对我们当前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探索解决居民重复参保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公平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MT指数及其AJL分解方法,基于医疗保险受益视角研究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最终效应为负,原因在于制度间的垂直不公平和水平不公平,且垂直不公平为主要影响因素,垂直不公平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依次增加,水平不公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更为明显.另外,医疗保险报销能部分缩小由于医疗支出扩大的收入差距,且这种调节效果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最大,其次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最小.  相似文献   

3.
90%以上参保目标提前实现据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已达到8.32亿人。除新农合外,全国还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改实施两年来,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初步形成了以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为主体,城乡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入户调查"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现有几种主要医疗保险对于城镇居民药品经济负担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门诊费用还是住院费用,有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的药品经济负担较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低,其中拥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其他医疗保险的人群的药品经济负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拥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其药品经济负担没有明显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刚刚开始实行,参保人群的潜在需求还未充分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基本医疗保险是国家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避免或减轻劳动者因患病、治疗等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我国目前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执行主体之一,肩负着服务和制约的双重责任,既要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又要合理控制医疗成本,为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医疗健康密切相关。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鉴于此,本文认真分析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并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以期为保证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并轨的稳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9年8月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保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需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筹资、支付等政策和就医、费用结算、业务经办等管理措施,并通过统筹共济的方式合理分担参保居民门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时代,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基于CHARLS数据,本文以精神抑郁和认知健康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体现在男性、60岁及以上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比居住在城镇的更显著受益于医疗保险;(2)分位数回归和更换被解释变量回归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医疗保险通过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安全预期和生活满意度来提升其精神健康水平。为此,应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参保覆盖面,增进制度公平以提升农村居民的安全预期,并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和加强健康教育,打破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供需双冷"的困境,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周云波  黄云 《财经科学》2021,(10):84-97
本文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年数据,分析在全民医保背景下,不考虑重复参保时参加不同基本医疗保险对Kakwani指数测度的农民工相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城职保、城居保显著改善了农民工的相对不平等,而新农合则加剧了农民工的相对不平等.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和PSM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以及采用分位数回归、替换关键被解释变量,并分不同群体、流动范围分析之后,城职保和新农合的影响作用依然稳健,而城居保在部分模型中不显著.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新农合仅扩大了低收入农民工的相对不平等,城职保仅改善了低收入农民工的相对不平等,而城居保对高收入、低收入农民工的相对不平等均存在改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医疗制度的受益公平性(医疗服务利用、医疗费用报销比)存在差异,城职保的受益公平性好于城居保和新农合,而城居保的受益公平性又略好于新农合.  相似文献   

11.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通过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力量,为住房困难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住房的、以转移支付制度为主的若干制度安排,使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通过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通过经济适用房解决,中高收入家庭住房通过限价房和商品房解决.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行房地产均等化目标意味着房地产这种特殊公共物品的公平分享,也有助于房地产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的住房政策自2005年开始,由市场化提供住房为主向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调整,目的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调查数据,运用面板随机Probit模型,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显著促进了居民基本卫生服务利用,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而且,其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具有全面和分层次促进的特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促进了全体居民进行健康体检,促进了弱势群体的门诊服务利用,显著提升了低健康群体的住院服务利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促进了低健康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合理增长,中高健康群体未出现过度利用医疗资源的问题,制度较好地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促进保健、自我诊疗与门诊利用是未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优先投入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敏 《时代经贸》2010,(20):2-2
国家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制度上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障。但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制度、政策之间相互不衔接等问题。本文从有效整合各方面的医疗保障资源入手,探索建立制度合理、运转规范,保障有力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以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和资源的共享性,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浙江、湖北、陕西3省9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参保范围等九个方面的异同点,基于制度比较的视角考察了不同制度安排的绩效。城居医保政策设计必须坚持"统一制度框架与分散决策相结合"的原则,将制度的自然演进和人为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健康公平的价值诉求是医疗卫生领域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但对于如何认识健康公平和怎样实现健康公平仍有待于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本文对此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个人的收入和财产不是影响居民健康消费的唯一因素,由政府主导和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私人医疗卫生市场上的消费逻辑,确保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进而维护了社会团结和促进社会公平.在医疗卫生领域,健康公共消费均等化直接决定起点公平,促进健康公共消费均等化的全民医保模式是治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和提升健康公平的核心战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医保个人账户的发展历程,利用全国医保个人账户抽样调查数据,深入剖析我国医保个人账户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和未来方向,阐述医保个人账户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和效率的影响,从而提出应逐步取消医保个人账户,将其所属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持续推进医保权益和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文章采用CHARLS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显著提升了居民的自评健康。但该政策的健康效应对农村居民、新农合参保居民、低教育程度居民和低收入水平居民的影响更显著,其提升了弱势群体的健康水平,缩小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机制分析表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通过提升参保居民医疗资源利用、降低医疗费用负担、释放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家庭消费支出和改变家庭消费结构来影响其健康。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需要继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力度,稳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并且推动医疗健康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稳定公平的待遇保障机制与可持续的医疗保障筹资机制,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参保群体的就医负担。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医疗支出的刚性需求等风险因素,使得中低收入参保群体仍有可能面临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困境。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出发,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中低收入参保者压力准备金对医疗服务需求价格敏感性的面板门槛模型,以评估医疗保险承受力的划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参保行为与健康风险因素对医疗保险承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中高收入参保群体还是中低收入参保群体,健康风险显著增加压力准备金支付压力,参保个体健康状态程度对医疗费用支出的边际效应均有显著影响;相较于中低收入者,中高收入者具有更强的即期抗疾病经济风险能力。进一步分析医疗保险和健康风险对中低收入参保群体医疗保险承受力的影响,本文发现健康风险显著增加了个体医疗支出成本,需要预留更多的压力准备金应对即期医疗支出,存在应对疾病经济风险的脆弱性。合理确定医疗保险承受力标准,降低就医成本,提升医疗服务利用可及性,探索防范与化解因病返贫致贫的偿付机制,是实现医疗保险群体受益公...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效率低下,公平性相对缺乏等不足。众所周知,医疗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以药养医"制度等诸多因素导致了高额的医疗费用。论文从医疗市场的特征入手,结合国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分析了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的行动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在应对居民遭遇疾病冲击时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本文利用大型微观数据研究了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和经济负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医疗保险人群的住院可及性明显高于非医保人群,同时医药总费用也明显较高。然而医保人群的自付医药费用仍然显著低于非医保人群,自付医药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也更低。医疗保险制度对减轻老年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医疗经济负担具有显著作用。公费医疗和城职保在降低医疗负担上的作用明显高于其他保险形式。由此得到的基本结论是,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医保人群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显著减轻了其医疗经济负担,并且更多惠及了慢性病、老年人群;未来制度的完善需要重点考虑如何惠及低收入和外地户口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