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从产业内分工的角度出发,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AE法,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对美竞争力状况和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相应的结论得出不断提高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改善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状况,并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快速发展;而中美贸易不平衡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中美两国人均GDP差异、行业开放程度则较强地促进了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基于此,中国应侧重提升中美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实施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双轮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静态产业内贸易指数(Static GL index)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 index)对2001年至2012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中日两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分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特点,只有少数的农产品如水果、坚果、蜜糖及烟草保持了良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特别是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几乎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日本农产品的竞争力水平日益提升,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威胁加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1990-2012年UN Comtrade贸易数据为样本,采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等指标,对中日农产品贸易强度和贸易互补性进行分析,发现两国农产品贸易联系紧密,中国在日本农产品贸易出口中的地位更加显著;较强互补关系主要由个别农产品所致;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本文认为,尽管日本对部分农产品设置了非常高的关税壁垒,但中日农产品的贸易联系仍然紧密,今后中日两国应加强农业合作和相互投资,扩大互补性农产品出口,提高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中澳贸易自21世纪以来迅速发展,产业间贸易是其主要形式,双边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强.从贸易基础看,两国要素禀赋各异,产业结构互补,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大;从贸易结构看,两国总体贸易结构互补,货物贸易结构互补,甚至农产品内部贸易结构也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呈上升趋势,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均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越南作为中国南部的重要邻国和东盟的重要成员,是中国走向东盟市场的重要桥梁。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交流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点。文章结合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运用Grubel-Lloyd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越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我国与越南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新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凤娇 《经济经纬》2006,18(3):32-35
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出现大量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本文利用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汤姆和麦克杜威尔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两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两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主要的贸易形式为产业间贸易。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企业能得到最大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韩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其农产品贸易在进一步增长的同时,贸易摩擦和争端也不断地出现,并有升级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本文在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现状的基础上.从要素禀赋、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政府的政策和要求、地缘因素方面分析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潜力及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因素;根据现状还分析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中韩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其农产品贸易在进一步增长的同时,贸易摩擦和争端也不断地出现,并有升级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本文在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现状的基础上,从要素禀赋、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政府的政策和要求、地缘因素方面分析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潜力及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因素;根据现状还分析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闽台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贤恩  郑思宁  孙骏 《技术经济》2010,29(11):91-97
本文选取2000—2009年闽台农产品贸易数据,借助Gruble-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对闽台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台农产品存在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两种形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结构上有明显的互补性;贸易结构的变动主要是产业间贸易引起的,并呈增强态势;产业内贸易方式主要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闽台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3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济往来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同类(种)产品贸易也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这种以产业内贸易为特征的贸易模式也成为推动中美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探讨有关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结构变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用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效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萍 《时代经贸》2010,(10):51-52
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3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济往来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同类(种)产品贸易也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这种以产业内贸易为特征的贸易模式也成为推动中美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探讨有关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结构变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用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效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蒙贸易的互补性,建立扩展的引力模型探究两国的贸易潜力。结果显示:中蒙主要是产业间贸易,有互补的贸易需求;两国贸易为"潜力开拓型",潜力值波动不明显,还有未被发现的贸易潜力。中蒙应加强互联互通,在保持原有贸易模式的同时,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杨岚 《经济师》2007,(12):100-101
文章就中美在SITC第7类下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两国历年来在该项目下产业内贸易发展特点,对产业内贸易指数加以计算,分析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了解促进两国SITC第7类产业内贸易所需解决的问题,对我国在该类产业的发展适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对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郾199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平均值仅为0郾398。这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方式为主,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不大。具体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在1991年和2000年达到两个较明显的峰顶。与1991年的最高点相比,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趋于下降,表明我国农业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2郾从结构上看,由于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方式为主的粮食类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了较大比重,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方…  相似文献   

17.
闽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贤恩 《技术经济》2007,26(12):117-122
闽台农产品贸易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本文借助增长率、贸易结合度、RCA指数、贸易互补度对闽台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台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这种密切的贸易联系不是缘于两地农产品间存在着贸易互补关系。分析影响闽台农产品贸易的因素,提出两地考虑产业分工与合作,构建和谐贸易模式,共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吴学君  龚梦 《经济地理》2011,(7):1185-1189
本文首先运用Grubel-Lloyd计量法和GHM分解法对1997—2008年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别加以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从国家层面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农产品贸易不平衡、贸易伙伴的贸易开放度是影响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国家层面因素;区域优惠贸易安排、地理距离、市场规模因素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立多维度分析体系,对中俄贸易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发展中俄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从横向分析中俄贸易互补性,得到两国互补性强的结论,不同产业间贸易发达,但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再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实证验证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得到中国产业内贸易有待加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及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西与中国同为金砖四国成员,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迅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其成为发展中大国的重要资本。中国和巴西经贸关系稳步发展,然而双边贸易发展并不平衡,我国一直呈现贸易逆差。从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包括对贸易结合度指数、商品集中度指数以及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中巴两国进出口商品特点不同,在出口商品种类上中巴双方的互补大于竞争。这为我国发挥自身产品优势,有计划地加大对巴贸易出口提供了可能。我国应在对巴贸易中做出更准确的市场判断,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进出口策略,充分挖掘两国贸易合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