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纪茂利 《经济师》2003,(10):203-204
文章结合我国增值税的出口退 (免 )税政策 ,分析了出口货物退 (免 )税的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 在会计和税收实务中,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其中:"免"是指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抵"是指所有进项税先用于抵顶内销应纳增值税;"退"是指未抵顶完的进项税可以退.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我国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即对增值税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对于出口的货物,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还可以退还以前纳税环节已纳税金,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对纳税人出口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国务院另行规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4.
朱军  李新星 《经济纵横》2015,(3):120-124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加大。我国现行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还存在一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总结目前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出口退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而现行出口退(免)税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发展出口的“瓶颈”。本文分析了现行出口退(免)税管理模式的缺陷,并就构建适合经济发展的出口退(免)税管理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免、抵、退”是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实行的增值税退税计算方法,该方法逻辑性强,涉及概念多,不易理解。对“免、抵、退”的计算思路进行推导和解析,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我国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按税务局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和消费税,即对增值税出口贷物实行零税率,对于出口的贷物,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还可以退还以前纳税环节已纳纳税金,使出口贷物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对纳税人出口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国务院另行规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8.
张洪光 《经济师》2014,(1):142-143
文章从"免、抵、退"税的原理入手,对"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解析,厘清"免、抵、退"税的经济含义,以便相关财务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免、抵、退"税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税收筹划就是在充分利用税法中提供一切优惠的基础上,在诸多可选择的纳税方案中,选择最优,以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增值税作为一种中性税,在优惠政策上有其特殊的内容,包括税率优惠政策,税额优惠政策,以及减、免、退的优惠政策等,具有较大的筹划空间。本文拟就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增值税税务筹划做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0.
税收筹划就是在充分利用税法中提供一切优惠的基础上,在诸多可选择的纳税方案中,选择最优,以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增值税作为一种中性税,在优惠政策上有其特殊的内容,包括税率优惠政策,税额优惠政策,以及减、免、退的优惠政策等,具有较大的筹划空间。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5,(8)
依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出口货物退(免)税进行的政策调整,在十堰经济开发区开展调研,分析出口退税新政对开发区出口企业的影响,提出了新政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婴 《时代经贸》2011,(24):86-87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并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一种措施,它即有利于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鼓励各国的商品以不合税的价格公平竞争。我国的退税原则是。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彻底退税”。本文主要通过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的计算办法分析发现由于我国的征退税率不同,我国出口货物并未实现“零税率”,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策快讯     
通知指出 从2001年1月1日起,对1993年12月37日前批准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俗称老外商投资企业),其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由原来执行的不征不退政策一律改为出口退税办法,具体退(免)税的计算办法按现行自营生产企业的“先征后退”或“免、抵、退“办法执行。  相似文献   

14.
出口货物退(免,Export Rebates)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由于影响到外贸企业的切身利益,外贸出口的数量愈大影响愈大,因此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于外贸出口有着非常大的制约力,能够直接影响到地方,甚至国家的外贸出口情况。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地方外贸出口的外贸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浩 《经济论坛》2006,(23):60-61
1.为适应退税方法人为地划分生产和外贸企业两种类型“。免抵退税”和“免抵”税最大的区别在于“抵”税,由于抵税的存在,使得两者的计税依据不同。在“免抵退税”中,出口收入是主要的计税依据,而“免抵”税中,购货价值是主要的计税依据。两种计税方法要求的企业记账方式完全不同“,免抵退”税基本符合现行的会计制度“,免退”税则要求出口企业的外销与内销税金应分别记账,外销的进项税金不得和内销进项税金混合以避免抵扣的发生,这种记账方法在进出口经营权没有放开的时候可以很好地执行,当进出口经营权已成为企业的一般权利,越来越多的商…  相似文献   

16.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我国在1994年实行增值税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增值税税法经过多年的实际运用和修改,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合理化与科学化。同时,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但是,尽管增值税税法和会计改革进展如此之快,他们之间存在的矛盾却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研究》2018,(3):157-170
简政放权改革是否可以释放增长红利,是政策制定者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利用2001—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基于2006年开始的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审批权下放的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出口退税管理制度的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退(免)税审批权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产生了显著而稳健的改善作用,使得企业出口额增加约12%、产品质量提升约7%,产品价格下降约6%,且这种改善作用基本上不存在时滞,并具有持续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失灵越轻的地区,审批权下放的改善作用越大;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审批权下放主要改善了非国有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出口绩效;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审批权下放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资金约束作用于出口绩效。以上发现对于认识当前简政放权改革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目前税法教学面临着知识点多、更新快、课时少、教学模式落后、评价体系较为单一等问题,因此税法课程的改革应该应用"自主学习"合作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发放学习指南,展开小组讨论演讲并且改革单一的考核模式,实践教学三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一、增值税的类型及各国的选择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所谓法定增值额是针对理论增值额而言的,从理论上说,增值额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那部分价值,它相当于商品价值(C+V+M)扣除在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之后的余额(V+M),它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和其他属于增值性的费用。作为理论上的增值额,凡是属于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因素,都应该作为扣除项目,从商品价值中扣除。但是在实际运用时,由于各国国情各异,所以各国税法上规定的扣除项目不同,增值税的内容也不同,即用于计税的…  相似文献   

20.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5年我国全面实行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以来,出口退税政策对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实现贸易平衡,财政部、税务总局于2007年6月18日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7]90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