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纳税评估工作在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纳税评估自身的不足,更因为中国税收信息化建设速度突飞猛进,纳税评估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困境,纳税评估实践中种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着当前纳税评估效能的进一步发挥。因此,税务机关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纳税评估效能。  相似文献   

2.
纳税评估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它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践中纳税评估的成效还未能充分发挥,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纳税评估对象确定不够准确。如何构建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确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构建原则,确定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构建程序;明确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应包括的要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纳税评估的深入,纳税评估定位不清、配套改革不到位、税收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和纳税评估水平低下等瓶颈已逐渐凸现,并制约着我国纳税评估作用的发挥。正确认识这些瓶颈并加以妥善解决,是推动我国纳税评估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纳税评估作为国际通行的税收管理惯例与做法,是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性选择,充分体现了"公平、中性、透明"的现代税收管理理念,对于实现税收资源的有效配置、科学地监控税源、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应该尽快解决当前纳税评估在认识、人员、信息、方法、专业等方面的局限性,加强对纳税评估理论的探索,建立有效的纳税评估机制和科学的指标体系,提高纳税评估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都是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环节。纳税评估通过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税务稽查则通过处罚来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在实际工作中,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作为税收管理环节及稽查环节的重要工作,相互交叉、互相渗透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造成无序进户,重复检查的情况。本文将就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职责交叉、重叠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纳税评估是目前国际上一种较为通行的税收管理方式,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也是我国新时期强化税源监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针对目前我国纳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法律上、方法上采取有效措施以深化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管理.  相似文献   

7.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纳税评估指标和峰值测算体系。完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和峰值分析法可以为税务稽查提供准确的案源,在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等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纳税评估是国际上税收征管的通行做法,我国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尚处于探求和摸索阶段。目前纳税评估中的数据信息采集、案头分析和评估方法、实地核查等各环节工作,都较纳税评估约谈更为规范和成型。评估约谈前从选定被约谈人、制定约谈提纲等方面都要精心准备,评估约谈时要讲究策略,方式得当、语言得体,评估约谈后要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9.
在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中,纳税评估是体现税收分析、税源监控成果的主要环节,也是税务稽查的主要案件来源。但当前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工作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稽查与评估交叉重复,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稽查与评估处理方式的不同,容易给纳税人产生错觉。应重新审视纳税评估职能,加强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纳税评估"理论基础及其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税评估工作是税收征管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充分考察国外成熟的纳税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基础上,探讨纳税评估在税收管理理论和实务中的枢纽作用和基础地位。最后构建了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提出纳税评估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纳税评估工作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在充分考察国外成熟纳税评估经验的基础上,探讨纳税评估在税收管理理论和实务中的枢纽作用,对我国新一轮的税收征管改革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税收核定是税收确定程序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但目前关于税收核定的概念存在各种观点。对德国、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税收核定与纳税申报、推定课税的关系解析,有助于确定税收核定的概念。税收核定是指相对于纳税申报而言,征税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确定纳税义务人的具体纳税义务的一项行政确认行为。  相似文献   

13.
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财政需求导致税收收入确定的条件下,提高税收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降低税收成本。本文着重从降低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超税负担三个方面探讨提高税收效率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我国房产税制的现状,对现行房产税要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房产税的改革应以税收公平原则为宗旨,明确房产税收作用为核心的基本设计思路。在房产税法实体要素构建上,明确纳税义务人;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以居住性房屋实际使用面积为计税依据;税率选择应以富有弹性的超率累进税率。  相似文献   

15.
政府间转移支付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目标的实现。一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该国的财权集中度与事权重心定位所决定的,可称之为分税制管理模式。该模式的选择需考虑一国的具体情况,包括是否具备实施大规模转移支付的制度条件以及权衡各种分税制管理模式的优势与局限。 鉴于我国目前短期内尚难以制定与实施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情况,作者建议通过调整分税制管理模式适当缩小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以便提高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国、地税机构合并:税收征管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地税机构分设存在征管效率低、征税成本高和难以规范执法等弊端。目前实行机构合并的条件已经成熟,应从节约税收成本、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规范税收权力运作等方面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变化引发的税收管辖权、税源管理、税基管理、反避税监管等税收征管问题,提出了合理划分税收管辖权、优化机构设置、明晰职责分工;加强税源管理,核实税基、完善汇算清缴制;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互动机制;加快企业所碍税信息化建设;强化管理队伍建设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失信纳税惩罚体制存在两大不足:信用征信难,失信纳税者得不到各职能部门的合力打击;制度安排不合理,守信者得不到应有的信用效益。要有效惩罚失信纳税行为,必须尽快建立起失信惩治机制,完善个人和企业征管体系;必须加强全民的税法知识教育,让全民了解纳税,监督纳税。  相似文献   

19.
国、地税机构分设对于组织税收收入,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体系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征管效率低、征税成本高、难以规范执法等弊端。目前实行机构合并的条件已经成熟,应从节约税收成本、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规范税收权力运作等方面入手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