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是科技进步监测工作的重要统计数据。2007年发布的2006年科技进步监测结果与科技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但江苏省地区间的科技发展还不平衡,科技进步水平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2.
郭金龙  王锐  李炜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44-248
构造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发现:江苏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由严重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科技进步的综合效益水平有两个时期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水平;第三产业总值、金融机构存款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巨大;科研机构数量、用于科学财政支出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量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度巨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文章通过对2000~2009年江苏省经济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10年来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科技进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为例,从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社会保障、生态保育4个角度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各功能间的权衡关系以及江苏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性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经济发展功能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农业生产热点区主要位于苏北,生态保育功能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社会保障功能强的区域为南京、苏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育、社会保障4项功能间存在权衡关系,经济发展功能与其余功能权衡强度最大,社会保障功能与其余功能权衡强度最小;江苏省乡村地域多功能区主要分布在苏南,乡村地域单功能区主要分布于苏中和苏北部分沿海地区,乡村地域非多功能区主要位于苏北西部地区及泰州市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5.
根据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数据,客观地评价南通市科技进步水平的优势与劣势,为南通市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江苏省苏北地区作为研究单位,构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文章采用了因子分析法,通过主因子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对苏北地区的县城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用因子栽荷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因子载荷分析了影响其发展水平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快江苏省苏北地区县城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和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小。本文首先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广州1990-2009经济发展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科技进步是促进广州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利用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区域1999—2007年间的数据,用索洛余值法得到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并计算分析了各区域历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发现总体上苏南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苏中地区,苏中地区又高于苏北地区。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各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三大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不尽相同,并且即使相同的因素对不同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程度也有较大差异。最后依据分析结果给出了提高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估算了1996-2001年全国各省份的科技进步指数,然后利用C-D生产函数测算了科技进步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同经济发展水平一样,中国地区间科技进步指数也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差异,科技进步指数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逐次递减。东部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1%-1.5%,而中西部地区均在1%以下。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不超过15%,这远远低于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0.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关键环节。文章围绕自主创新情况对江苏省和国内科技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调研,评价科技进步情况以及科技工作成效,并通过专利数据库和成果奖励报道调查专利和成果获得情况,找出江苏的问题和差距,结合江苏实际和江苏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相关目标,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0年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对此进行的收敛性分析表明:江苏实现了较为明显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且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推动;江苏省内地区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差异,但低效率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江苏省为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范围,促进地区间共享发展经验和科技进步成果。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在一个地区或区域的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居于中心地位,而四川省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和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相比却居于落后的位置,科技进步对本区域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文章通过对四川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分析,探讨如何促进四川省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四川省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以实现本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智勇  张车伟  连鹏灵 《山东经济》2009,25(4):140-147,153
人口的空间分布以及区位优势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两种因素的交织既能够促进也可能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有当两者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够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本文以江苏省2000—2005年期间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来说明人口、区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表明,人口的聚集既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后果,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会通过人才密集度、就业结构和劳动年龄人口等几个因素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位优势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良好的区位是一个地方经济得以快速成长的基本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正> 近日,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统计局联合公布《200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统计综合评价结果》,常州市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得分为88.59分,比2006年提高3.52分,在全省13个辖市中继续排第4位。得分列前3位的分别是苏州市(96.84分)、南京市(94.90分)和无锡市(92.32分)。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分析方法,从开放基础、开放规模与程度、开放效益和开放潜力四个层面构建包含24个指标的市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市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依次呈现由苏南、苏中向苏北梯次递减的区域特征;苏北地区的连云港和宿迁开放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研产出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国际通用综合指标,体现了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江苏省已将其纳入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这是在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之外新增的指标,表明江苏在追求依靠科技进步的现代化,期望创新驱动对现代化建设起到支撑作用。文章就江苏省实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目标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该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就如何提升这一指标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 以下简称中科院) 与江苏省自1996 年正式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凝聚合力、优势对接、资源共享,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快了科技进步,使江苏省成为中科院开展合作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区建设》2013,(8):60-61
海安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中地区,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近年来,海安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困文明县城、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金融生态示范县等数十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正>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新的变数是终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机遇与挑战并存,呼唤我们尽快地转变观念,抓紧各项准备并迅速行动起来,把经济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攀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世界经济的新趋势过去的旧世纪,世界经济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变化,表现在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越来越频繁,不仅商  相似文献   

20.
发展家庭经济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好形式,而区域性家庭经济则是在计划商品经济指导下,家庭经济发展的方向。为了使农村家庭经济朝着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1987年以来,江苏省泗洪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当地支柱产业为龙头,一头联接市场,一头联接千家万户,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立13个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