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保密性是国际商事仲裁的特征。但国际商事仲裁的保密性有不利于国际商事法律及惯例的发展和使得仲裁裁决得不到监督等缺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提升国际商事仲裁的透明度,但是在国际商事仲裁透明度提升的路径选择上仍不明确。保密性是国际商事仲裁的特征同时也是其具有的优势,因此在对其进行透明度提升也注意对其保密性的维护,在国际商事仲裁透明度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有限的透明度建立有限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也可建立第三方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五年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迅速,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研究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主要有三一是以传统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为基础,开辟了诸多新领域;二是更多研习国际仲裁理论与实践,积极为中国仲裁立法提供借鉴;三是更加关注网络、经济全球化给国际商事仲裁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洪波  陈丹 《珠江经济》2004,(10):71-76
在国际商事仲裁程序法适用问题上,随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普遍接受,在传统的仲裁地法理论之外,日益兴起一种新的理论:国际商事非内国仲裁理论。本文在非内国仲裁的含义、产生的原因及理论论争的基础上,通过对非内国仲裁法理论依据与法律依据的探讨和对非内国仲裁实践的研究,论证了非内国仲裁理论的合理内核,揭示了国际商事仲裁实践朝非内国仲裁方向发展的显著趋势,并就如何完善非内国仲裁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近五年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迅速,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研究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主要有三:一是以传统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为基础,开辟了诸多新领域;二是更多研习国际仲裁理论与实践,积极为中国仲裁立法提供借鉴;三是更加关注网络、经济全球化给国际商事仲裁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莉 《特区经济》2012,(2):236-239
现行的国际商事仲裁立法对东盟国家影响很大,尤其是1958年《纽约公约》和1985年《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东盟各国的商事仲裁法律制度,基于法律传统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立法体例。我们以2000年以后修改仲裁立法的国家为例,阐述东盟国家在21世纪商事仲裁立法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罗丛九 《理论观察》2006,1(3):93-94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问题是商事仲裁实务中无法避开的重要问题,有关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问题,在国际上存在各种理论主张。在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效力首先应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当事人未作约定的适用仲裁地国家的法律。  相似文献   

7.
视一裁终局为国际商事仲裁的主要优点并将其绝对化,是我国学术界的普遍观念,而《仲裁法》也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然而,随着国际经济交往规模的扩大,一裁终局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的缺陷逐一显现。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对"一裁终局"绝对存在性和绝对优越性的质疑,指出一裁终局的缺陷,进而提出在一裁终局制度上,我国仲裁法应当区分国内仲裁与国际商事仲裁,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摈弃绝对的一裁终局制度。  相似文献   

8.
石现明 《重庆与世界》2013,(4):42-47,59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在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来源于当事人举证、仲裁庭调查取证和法院协助取证。东盟各国的仲裁法都规定当事人负有举证的义务,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的仲裁法规定仲裁庭在必要时可以自行调查取证,新加坡、文莱、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等国的仲裁法还规定当事人或仲裁庭还可以请求法院协助取证。  相似文献   

9.
1958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即<纽约公约>、2006年<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7条修正条款对仲裁协议形式分别做出了极富弹性的解释,通过对其研究分析,将为我国今后国际商事仲裁立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冬青 《改革与战略》2005,(12):130-133
仲裁协议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石,判断仲裁协议的效力至关重要。分析仲裁协议适用的主体、仲裁协议当事人的缔约行为能力、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及仲裁协议的准据法四个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对决定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具有关键作用.从而最终影响国际商事活动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1.
温耀原 《特区经济》2009,(4):234-236
本文探讨国际商事合同转让情况下,合同中包含的国际商事仲裁条款是否随之转让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被用来排斥仲裁条款转让的仲裁条款独立性理论;其次,探讨了仲裁条款独立性与仲裁条款转让的关系,提出仲裁条款独立性是相对的独立,其与仲裁条款转让具有同一性;再次,分析并阐述了国际商事合同发生转让后,仲裁条款也随之移转。最后,笔者立足于中国现行法律框架分析国际商事仲裁条款转让在中国的现状以及提出自己观点。  相似文献   

12.
张成军 《魅力中国》2014,(10):309-309
仲裁作为民商事纠纷的解决方式,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其自主、保密和管辖的确定上。其中,仲裁的保密性是其区别于诉讼的鲜明特点,以不公开审理为主要原则,我国有关仲裁的保密性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我国《仲裁法》第四十条,该条规定了我国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除外情形即是当事人申请公开的,可以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正是由于仲裁保密性的特点,使得国际上的许多民商事纠纷的当事人都热衷于该纠纷解决方式。但是,我国仲裁的保密性特点没有相关的具体制度和保障措施,为此,仲裁保密性这一特点其实是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13.
严红  张洁 《特区经济》2010,(10):244-246
国际商事仲裁中临时措施的决定权分配问题,国际上通行做法是赋予仲裁庭和法院在一定情况下享有决定权。通过对国际上关于该问题三种立法模式的分析,指出我国现有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应采用当事人自由选择的立法模式,同时将该措施的最终决定权赋予法院。  相似文献   

14.
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仲裁机制具既有很多优势,也有一些局限,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完善:改革行政理事会主席产生方式、修改法律适用规则、建立独立财政机制、建立上诉机制等。为充分利用这一仲裁机制,我国应建立健全国内的法规制度、撤销对有关公约的保留,并在所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中更多引入这一仲裁机制。  相似文献   

15.
车楠 《特区经济》2014,(6):124-127
为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逐步提升,海外资产不断扩大。定价是开展国际融资的关键环节,与国内融资相比,国际融资定价机制高度市场化。本文对国际融资定价的特点、依据、谈判策略等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揭示了国际融资实践中所形成的规则、机制和惯例,提出了确定目标价格和开展定价谈判的具体方法,对于中资银行开展国际业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内地与香港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法律依据历经变迁.目前是双方之间签署的<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中裁裁决的安排>.该<安排>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安排>的适用范围应不限子商事裁决,同时对可裁事项不宜强行作出明确约定,宜适用执行地法解决:其次<野排>中对于执行时效期限的规定有缺陷,应予修正.再次...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scrutini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ost-favoured-nation (MFN) treaty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activity and its results in transnational trade. As cardinal agents of trade policy, governments act as ‘umpires’ in formulating and guarding the rul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hile the ‘players’ are private corporations which conduct commercial operations in the playing field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Finno-Japanese trade relations, the players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their trade networks (corporate interconnections) regardless of the umpires and their official rules, meaning the commercial treaties. Through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early trade policy relations between Finland and Japan along with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innish forest industry’s sales networks into the Japanese market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was no explicit causal connection between MFN treatie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Finnish forest industry’s export efforts – and their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技术转让中,技术供方为了垄断技术和市场以获取最大利益,往往在技术转让合同中增加一些限制性商业条款,这不利于受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从法律角度分析国际技术转让的法律规则及管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