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针对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以及存在专门网站少、覆盖面不宽、宣传内容和形式缺乏特色、高素质信息人才缺乏、网络监管制度急需完善、理论传播亟待加强等问题,笔者提出了制定信息化战略、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搭建大众化平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等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已经触及社会的每个层面,敏感的艺术家们开始利用这种全新的媒体来进行创作。在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新美学逻辑早已悄悄地渗入了现代人的意识领域。数字媒体艺术相对于传统艺术而言,它借助于数字科技的全面支持,对各门艺术元素兼容并举,形成了展现信息时代特色的新生代艺术的风格样式。数字化的新艺术语汇、多媒体化、互动性、大众化、虚拟化时空性等等,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的美学来源。  相似文献   

3.
骆鸿儒 《改革与开放》2012,(16):111-112
新媒体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革命为人类的传播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和全新模式,马克思主义者理所当然地要适应这种变化,充分利用新型传播工具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而政务微博也必然会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生力军,去践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普及和教化。  相似文献   

4.
金俊 《走向世界》2015,(5):22-25
著名摄影家金俊总是善于利用我们所处时代最有效的影像传播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影像艺术传播和教育实践。他的手机摄影课堂便是最新的艺术实践平台一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络下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他将传统教与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智能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摄影教师规划引导、实例启发、学习动态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诉求和实践需要,开创了一条实用、高效、开放的摄影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晓磊 《魅力中国》2014,(9):253-253,255
马克思大众化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让最广大的中国人民更好地掌握理论武器解决面对改革的过程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这样的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功能、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方式以及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重构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新的路径选择,我们运用这种新工具务必积极探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更为有效途径,切实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张雷 《魅力中国》2011,(17):254-25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引起了艺术环境的巨大变化,拓宽了艺术的存在媒介。网络作为极具影响力的一种传播工具,不仅带来了艺术传播的新符号与模式,同时也加剧了艺术的扩张性,为人类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这便是艺术与科学的一种对接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数字媒体出版策略的选择,结合社会学理论,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基于社交网络的数字媒体出版的影响。主要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及数字媒体的特征进行剖析,其中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影响到数字媒体的社交网络架构,一类为开放性平台,另一类为封闭性平台,数字媒体的出版可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平台;社会资本的认知维提倡的是知识共享,数字媒体的出版应在虚拟社区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对一些共享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强调行动者的互动,数字媒体的出版应以此为出发点,构建良好的用户互动模式,结合线上与线下的有机互动,使数字出版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微博等新型媒体日渐成为社会公共舆论发生、传播的重要平台。面对微博等新型媒体蓬勃发展的现实生态,人民法院的司法公开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境遇,借助于微博进行庭审直播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推进司法公开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技术与司法的内在关联、新媒体时代司法公开的现实挑战以及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为微博庭审直播提供了合理性、必要性和正当性的根据。  相似文献   

9.
张海滨 《魅力中国》2014,(18):265-26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带来,传媒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如何探索一条全新的发展模式及道路,将是传统媒体得以生存的关键所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媒体行业的发展进化的必然阶段之一,是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技术构建了一个资源丰富、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融媒体平台,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的重要支点。文章依托融媒体平台,从挖掘适合提升高职院校红色文化引领力的网络实践载体、提升百年团史在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的影响力和促进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与系统化保护3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融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红色文化引领力的价值;从剖析高职院校网络人才队伍培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红色文化育人品牌塑造等3个方面入手,探析了融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红色文化引领力的实践路径,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微媒体以其自身特性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状态下信息交流沟通的习惯和偏好,从单纯的社交媒体平台华丽转身,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在政治经济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轻奢餐"在利用微媒体进行品牌推广方面最为引人注目,精准定位微媒体受众、实现微媒体传播渠道互补、发挥微媒体名人的品牌传播效力、借助微媒体打造营销活动亮点将成为微媒体时代"轻奢餐"品牌传播可资借鉴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数字科技越来越发达,进入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已无法满足广大受众获取新闻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仅看文字信息,了解的新闻只是新闻记者笔下的报道。传媒受众希望及时了解新闻动态、能够主动参与新闻话题讨论与传播。这就要求媒体行业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武春沅 《魅力中国》2014,(26):99-99
交互性动画在新时期数字媒体技术中以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表现着优化组合、以人为核心、多感官交互及多元化应用的鲜活生命力,让人们体会着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快乐与便捷。以多种技术形式分类的交互性动画形式通过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网络、数字电视等媒介传播公共信息、娱乐信息、生活信息,改变原有的沟通方式、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虚拟再现客观事物,以交互性动画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新技术在慢慢改变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概述了新媒体环境下摄影艺术的发展;其次,阐述了摄影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催生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使新闻纪实的真实性受到冲击;使得艺术类摄影创作超越了摄影的本体特征;与其他媒体艺术的集合,催生了数字媒体艺术。第三,论证了摄影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与语言、文字、声音并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微博等新型媒体日渐成为社会公共舆论发生、传播的重要平台。面对微博等新型媒体蓬勃发展的现实生态,人民法院的司法公开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境遇,借助于微博进行庭审直播进而推进司法公开已经成为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田田 《理论观察》2013,(1):10-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进入了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置身于一种前所未有的环境中,探讨“大众化”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提高理论宣传和教育成效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彦 《魅力中国》2013,(16):340-340
面对信息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如数字杂志、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兴媒体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相对于报刊、广播、出版、影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充分发挥新兴媒体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内容丰富、高效便捷、双向互动等特点和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一、新兴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新兴媒体,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为基本依托,实现信息传播的载体。相对于四大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刺激着企业员工的视觉、听觉和思想,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以网络媒体、数字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使得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而新的传播环境对政府如何进行危机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文章从政府危机管理与新媒体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管理的新挑战,并对此提出了政府危机管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字城市规划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具有全新的规划理念、规划内容和规划方法。该文从数字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出发,阐释了数字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并总结了我国数字城市规划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欣蔓 《东北之窗》2014,(18):22-22
正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顺势而为?抓住核心才是王道!那么,全媒体的核心是什么?一个是它的平台机制,一个是它的大数据。与传统传播模式相比,平台化传播最重要的特征是信息和内容从稀缺走向丰裕直至海量,传播从单向走向双向互动,媒体形式从管道式走向平台化。我们将这种全媒体和融合的现象归结为"数字化"的过程。而大数据可直接形成数据产品,带来新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