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玺 《北方经济》2012,(20):16-19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及其国际影响力扩大的同时,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和强权政治却在世界各地不断遭遇挫折,北京奥运会和全球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国际舞台的中心。"中国模式"开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国内专家学者和媒体对"中国模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客观的评价,对"中国模式"褒贬不一,因此有必要厘清"中国模式"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客观地分析国内外学者和媒体对"中国模式"的评价,并且清醒认识"中国模式",从而使之科学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模式"的研究也日趋广泛和深入,本文对关于"中国模式"的众多问题加以思考,从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改革理论与发展道路的认知态度的演变中进行分析,到底是"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更能发展本国经济;是拉美模式还是中国模式更能吸引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的眼光;是中国模式还是中国道路更能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2012年4月21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转轨经济专业委员会、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兴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转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其与中国的合作"学术研讨会。围绕"大选后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前景"、"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以及"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合作的前景"等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展开了研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机制及中国的地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突出表现,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及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的集中体现,是"美国贸易模式"与"东亚贸易模式"冲突的必然结果。迅速发展的中国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中国在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流向结构及贸易利得分配格局中的表现表明,中国在当前全球贸易失衡中充当了贸易模式冲突的突破口的作用,国民福利不增反减,中国应该深刻解读"东亚贸易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索更科学、优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引导世界经济向更均衡、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调整空间结构,是目前中国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研究区域空间格局的演变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根据我国四大板块经济份额的变化关系将我国区域空间格局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然后以雁阵模式为理论起点,分析了中国国际角色巨变、区位模式转换与中国产业聚集的内在关联。文章认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主导下的企业区位模式的转换,是中国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在建设"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双重愿景下,分析了中国区域空间格局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发展之路得到越来越过国内外学者和媒体的关注,因此,对"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的讨论和研究已经成为被全球热议的核心话题。中国经济取得今天的成绩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创新、实践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前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通过从高速向"中速"增长的模式转化,努力实现政府从"经营型"到"服务型"的历史转型。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我们不再简单地以提高经济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转型发展的价值取向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一、经济转型对审计评价模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正>目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而中国经济进入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短周期弱复苏交织的困难时期,经济平稳增长压力增大,结构性矛盾突出。有专家指出,必须避免"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思维方式的失误、过剩产能调整失误、制度建设失误。"惟此,中国才有可能"一跃成龙"。对于中国经济应如何判断?最近,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卓越发展研究院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  相似文献   

9.
应展宇 《世界经济》2008,31(2):40-54
本文从比较金融视角着眼,对持续近30年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以俄罗斯、波兰、捷克等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模式比较研究。本文发现,鉴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设定、路径及顺序选择、动力来源以及推进策略与其他转型国家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转轨国家中金融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存在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国模式"的形成与演进不仅与改革进程中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而且受到中国总体经济改革推进模式(或者说金融改革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支撑性战略定位)的巨大影响。因此,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模式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其对于其他转轨经济体的优越性或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周立群  杜德瑞 《改革》2012,(9):31-36
中国经济增速"破8"引起了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对长期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源于对中国改革方向和政府调控能力的不同研判,对短期经济走势的争论集中于政策调整空间的不同判断。这种情势表明,中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模式已日显紧迫。利用经济增速下调提供的时间和空间,认真梳理和总结中国的发展路径和发展取向,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并在体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白旻 《亚太经济》2008,(1):104-108
中印两国经济的崛起,选择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中国逐步确立了自己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印度则向着"世界办公室"的目标迈进。这两种发展模式虽成就了中印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的辉煌,但也都存在着能否持续的问题。中国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印度的"世界办公室"发展模式,在没有就业增长的支撑下,也难以为继。目前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所遇到的难题,其根源在于超大型的国家规模。中印崛起呼唤发展中大国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中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全球性和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潮流.文章从理论上梳理了经济学说史上关于政府的论述,继而得出结论,"小政府"模式是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理性选择,并论述了小政府模式的具体内容,最后指出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小政府"式改革的必然性和"小政府式"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对"内蒙古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05年我在"北方经济"撰文提出并论证"内蒙古模式"这一命题,3年多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我们处在一个关键的时刻,也是处于一个敏感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我仍然要强调:世界发展看中国,中国发展看内蒙古--"内蒙古模式"的社会意义正在日益突出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从"北京共识"提出开始,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围绕"中国模式"的有无、内涵、特征、性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但近几年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却表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本文尝试以近三年来的相关文献为分析重点,对"中国模式"研究中表现出的五个重要变化及其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综观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以探讨"中国模式"的内涵、特点、性质、意义为侧重点,力图解决"中国模式"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层面侧重于方法论,研究者关注的是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方法和视角去讨论、审视"中国模式";而第三个层面则着眼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反省我们对于自我文明、文化的认知态度,直指中国人自身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这三个层面的研究缺一不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将"中国模式"的探讨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东亚是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区域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与东亚日趋加强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将会如何影响其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该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者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发现,中国和东亚国家的经贸依存度与其民众对中国的评价存在显著负相关,即与中国经贸关系紧密的国家,其民众对中国的评价反而低。我们通过建立调节效用模型并对调节模式进行分析,发现这是由于"经济发展受惠度"和"发展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所致:在这两项调节指标高的国家中,中国对其经济影响越大,民众对中国的评价越积极;而在这两项指标低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影响越大,民众对中国的评价越负面。研究结果提示,中国加强对外投资和贸易时应该了解对象国家的这两组民众指标,通过适当舆论引导,减少民众层面的阻力与风险。这一研究从理论上拓展了新功能主义的观念"溢出效应"模型,并从对外经济联系的角度拓展了目前有关中国软实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治 《特区经济》2009,240(1):13-15
东亚一体化正加速发展,中国大陆经济的高增长成为了东亚经济增长动力的中心和引擎,中国台湾面临"经济边缘化"危险,两岸经济整合将是中国台湾融入东亚经济的有效途径。在"两岸自由贸易区"、"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两岸共同市场"三种两岸经济整合模式中,"两岸共同市场"理念和机制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刚刚结束不久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了"新经济"一词。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未来五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顺利切换到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关乎中国经济的未来。在告别传统粗放式增长模式、拥抱创新驱动式增长模式的进程中,江苏有理由成为排头兵。"十二五"以来,江苏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目前居住在农村的人口约6.7亿,约占总人口的50.32%,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占国土面积约12.68%,农村经济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瓶颈",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包袱"。本文基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之后提出新的发展模式下农村远景的设想,期望能达到整体经济水平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晚清以降,中国社会经济出现大动荡、大变革,传统的封建经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下逐步走向崩溃,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迫使近代中国形成"变亦变,不变亦变"的局面。中国在进入近代社会的过程中,由被迫对外开放引起的城市化发展,到清末民初出现了近代城市化的一个高潮,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三各不同的模式,本文就这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