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生活     
什么是海啸?它是怎么产生灾害的?日前,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40年来最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巨大灾难。受波及国家包括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和马来西亚等国。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滑坡、塌陷所激发的,其波长可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波。它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巨大损失。在海啸波到达前,还常伴有强烈的地震或震灾发生。我国也是多风暴潮灾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加剧,各种巨灾事件频繁发生。比如2005年美国遭遇卡特里娜飓风,2006年印尼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而在我国发生了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西南五省旱灾、2010年甘肃舟曲泥石流等。尽管这些巨灾事件引起的损失前所未有,但与一场大风暴或大地震对一个比较发达地区的袭击所造成的潜在损失相比,这种损失还不算特别巨大。  相似文献   

3.
全球观察     
Twitter和Facebook成为救灾生命线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了大海啸。地震和海啸造成数万人失踪,还严重损坏了建筑物、道路和电力设施,并造成手机服务中断。日本和全球许多人都转而通过Twitter和Facebook与家人联系。地震后,在Twitter的十大热门话题中,有8、9个直接与日本地震或海啸有关。市场研究公司普遍认为,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就显出威力了。几乎所有人  相似文献   

4.
任涛 《特区经济》2011,(8):66-69
日本是中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2011年3月11日的地震以及随后的海啸、核泄漏对日本造成巨大的损失,而日本地震灾区同时也是日本重要的农业、渔业以及电子工业区。通过对中日贸易的基本状况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此次灾害对中日贸易可能造成的显性和隐性影响,从而为我国对日贸易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胡艳丽 《新财经》2013,(2):104-104
2011年3月,东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巨大的灾难同一时间催发经济海啸,地震对东日本生产、生活造成的冲击及影响波及了整个日本,甚至余波还在全球范围内荡漾。在"共赴国难"的民族主义口号之下是多方利益的博弈、权衡、取舍,日本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福利政策等均面临重新洗盘。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海深水勘探钻井装置面临海流环境的冲击影响,这对海洋钻井装备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本文结合中国南海海域主要海流的成因及其特征,分析其对深水钻井作业的影响.经分析,南海海域常见的表层流对深水钻井作业影响不是太大,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由潮汐作用产生的非线性孤立波.因此,有必要详细分析孤立波产生的影响及其监测预防手段.分析结果可...  相似文献   

7.
吕阳 《辽宁经济》2009,(2):43-43
巨灾是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灾害。地震、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给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灾害。近年来.因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巨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商,损失越来越大。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而汶川地震的直接损失高达8451亿元。每年我国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约65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6%。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宫城县首府仙台市以东的太平洋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最高40.1米的海啸和多次余震。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观测纪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引起的海啸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导致福岛县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的发生。地震和海啸带来了巨大的伤亡,使逾40万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9.
多次波是海洋地震勘探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波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有效压制多次波并突出有效波,开发了联合建模匹配衰减技术。思路是:基于原始波场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各种类型多次波,通过一次性匹配减去对多次波进行最大程度衰减,同时避免了多次匹配而产生的噪声,并且在稀疏域采用多道均衡匹配滤波技术对各多次波模型和地震数据进行联合匹配衰减。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区东方区和乐东区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为中深层的勘探开发提供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王舒 《环球财经》2012,(4):72-73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不知不觉间,东日本大地震已经过去一整年了。足以载入人类史册的巨大地震和海啸,牵动全球关注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在很多人心里划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时光飞逝,在复兴东北的美好愿景下,东日本大地震一周年的现实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里氏9级地震。这场地震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给日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人员、财产损失。日本周边国家从这次灾难中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开始意识到全球治理当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一地震也引发全世界关于人类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新思考。本文认为,日本地震海啸给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带来新机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东亚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灾害包括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和环境灾害,在其孕育、发生、演化和消除的整个过程中,都表现了鲜明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无论何种灾害,包括人类熟悉的水、旱、风、雹、地震、海啸、崩塌、滑坡、泥石流、火山活动等,以及人类还不很熟悉的电子垃圾、网络病毒、核扩散、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匮乏、臭氧空洞等,都有共性的特征和相似的致灾后果:一是对人类自身而言,会造成人员的死伤;二是造成财富的损失、环境的破坏及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台风灾害及台风登陆动力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自然灾害可分为急性(Acute)和慢性(chronic)两类,干旱和沙漠化是逐步积累形成的,属慢性自然灾害;台风、地震、洪水暴发、雷暴(含龙卷风)、雪暴、雪崩、火山爆发、热浪、山体滑坡(含泥石流)、海潮(含海啸)等10种为急性自然灾害。统计结果表明,这10种急性灾害中,以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超过了地震和洪水。  相似文献   

14.
崔莉 《魅力中国》2010,(31):261-262
水库是一种介于河流和湖泊之间的人工湿地。与天然湖泊不同,水库是人工建筑和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复合体,主要由水体、水生生物、库岸和水库相关建筑物四大部分构成。水库库岸由于季节性水位消涨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称为消落区,水库消落区在库区水体与陆岸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环库生态隔离带,对于保障水库的生态安全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这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本是日本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而透过电视屏幕,我们看到的却是废墟和生命的凋谢。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房屋倒塌、机场被淹、铁路瘫痪、核电站爆炸、火山喷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日本,这个位于太平洋地震多发带的岛国,又在经历着一场“生与死”的洗礼。  相似文献   

16.
锡士 《东方经济》2005,(3):70-72
迄今为止,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灾难的印度洋海啸已经夺走了28万人的生命,造成的各种损失更是巨大无比。饱受灾难的悲痛之后,更为艰难的灾后重建工作是摆在各受灾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家兵  曾梅 《魅力中国》2010,(16):22-23
随着地球资源过度开采、温室气体超量排放、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全球气候加速升温,地震、海啸、飓风、火山喷发、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日益频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拯救地球已形成世界共识.成为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8.
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强烈地震并且引起海啸,损失巨大,作为一衣带水的中国人民及时给予了多方面援助。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北部苏门答腊岛亚齐省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波及周围国家,造成迄今为止至少15.5万人伤亡,这是104年来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海啸"灾难再次让人们开始关注起了保险,由此引发了对巨灾保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日本SSCI     
《上海经济》2011,(4):72-72
<正>日地震海啸遇难者增至8277人12722人失踪日本警察厅3月20日说,截至当地时间当天18时,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已造成8277人死亡,另有12722人失踪。岩手、宫城和福岛3县约300公里海岸防波堤中,有约60%的防波堤在地震后坍塌。在遭到海啸袭击的3县约400平方公里,目前仍有150平方公里的土地泡在水中。宫城县受灾最严重,4882人确认遇难。就遇难人数而言,这场地震超过1995年阪神大地震,成为日本1923年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