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尹柏新  王艳萍 《活力》2007,(6):64-64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承续性,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会计是现代社会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全新的生态会计科学。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在会计体系中建立环境会计,披露环境信息,推动政府和企业将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决策,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行为,遏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工业设计者的历史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明发展道路。”然而在传统的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将资源和能源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的生活消费品的同时,却又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影响人类的生活,影响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企业》2004,(4):64-65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全面发展;二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两种生产理论的时代性体现,“环境就是民生”凸显着两种生产的高度一致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着两种生产的和谐发展要求。两种生产理论视阈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资源税的“绿色”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实施清沽生产和文明消费。二是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三是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均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可总结为三个特征: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导致经济崩溃;孤立追求生态持续不能竭制全球环境衰退。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也是我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所谓“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1987,联合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分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工业企业集团是众多的生产企业按一定的契约方式(如资本、产品、技术等契约)联合在一起的企业群体,其实质是一庞大的“耗散结构体”。它不仅消耗人、财、物及其自然资源,而且向外部辐射经济及社会“ 能量”,如向市场提供商品、服务及劳务,向国家上缴利税等。同时,它还产生有害的“能量”,如废弃物及各种污染。这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命系统”。本主要对工业企业集团生态工程的内涵、意义、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市场位与生态位并重的经营观,并对集团的产品生态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实施生态工程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微观体现,是企业集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胡锦涛同志也提出,要“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共伺富裕”。全面实现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这些目标.使经济保持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提高生产率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宜居”是指居住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成都市金牛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把人居环境的营造、人文关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置于重要的地位,提出了“提升宜居水平,构建和谐金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传统生态审美文化历经千百年生产生活实践而拓展到文化艺术等领域,与中国古代宇宙观的传统生态智慧相吻合,与现阶段“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观”“命运共同体”等观念呼应,为生态文明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美乡村生态审美文化,以“和”为理念贯穿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价值追求。对现代乡村生态审美文化进行塑形与铸魂,是一个体现“真、善、美、宜、益”审美规律的人类生存文化模式。生态审美文化为艺术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生态审美的尺度和导向。艺术乡建是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美生形态,经由艺术赋能与组织创新,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和美乡村。  相似文献   

12.
李凤泉  于秀艳 《活力》2006,(6):81-81
一、可持续建设概念与范式演变 对于Sustainable Construction,通常被翻译为“可持续建筑”或者“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该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现在其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建筑活动”和“建筑业”的范围,这是因为:第一,它考察的对象不仅仅是建筑业,而涉及环境、城市、生态等多方面;第二,从建筑生命周期看,其时间范围也不仅仅是建筑生产活动范围,包括了对建筑物甚至对城市的运营和管理。因此,本文将其翻译为“可持续建设”,这样较为符合现实和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内涵。  相似文献   

13.
促进生态文明型产业结构的建设,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态文明型产业结构建设的涵义,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理论与实践,其本质是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实践探索,国内外学者们从破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出发,对工业文明形态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概念,指出要建设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模式,是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人类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它强调人类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并倡导诸代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反对人类凭借着技术和资金投入,以无度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系统和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来实现人们所崇尚的发展权。很早我国政府就反复强调“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天,“和谐社会”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华。然而,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正反证着可持续发展并未实现。  相似文献   

15.
郭晓华 《活力》2008,(9):39-39
循环经济是近年来国际、国内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把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使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黑龙江省地处祖国边陲,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和粮食生产基地、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经营生态城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经营生态城市是城市客观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经营城市的目标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作为城市经营目标的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中,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经营生态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经营城市、生态城市及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经营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生态和党建等多角度、全方位描绘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中“发展生产”是第一要务,是重中之重,各地也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马颖  老玉帅 《活力》2012,(3):52-52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体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民生新闻自出现起。政府就把它当做联系群众的纽带。百姓则把它当做代言人.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对开拓电视新闻报道新领域、扩大电视新闻影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状分析经济持续性、生态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本要素。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绿色”产品、“绿色”管理和“绿色”服务正日益得到重视。企业和公共部门日常经营中环境信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增加。但是由于缺少系统分析工具,决策者们所获得环境信息往往是繁杂、混乱,以至于对环境问题的解决经常相互矛盾,一个问题的处理常常引发另外一个问题。近年来国际上提出许多生态理念使工业生产与环境更加和谐,针对不同系统边界和用途开发了相应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美国、德国、日本和荷兰等国于2001年成立…  相似文献   

20.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工业设计者的历史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然而在传统的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将资源和能源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的生活消费品的同时,却又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影响人类的生活,影响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本文主要提出:进行绿色设计,定位绿色市场,开发绿色产品,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工业设计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