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6,(21):66-67
当自由雇用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主要形式时,职业经理人的流动已经成为必然和常态。没有职业经理人的流动,不算真正的人才流动,只有社会的主体——企业中的重要人力资源流动起来,中国才能锤炼出职业化的经理人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广西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认同感与职业流动调查问卷,在描述民族认同感和职业流动现状的基础上,对民族认同感状况和职业流动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调查对象在民族认同感中的三个维度与职业流动意向呈显著相关,民族认同感与工作满意度、换工作次数、求职信息来源、职业变动的范围无显著差异结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科技人员流动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亲技术产业化,人才分流,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科技人员流动中,也有少数承担国家重要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技人员离职后侵犯的单位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权益,特别是原单位的技术秘密。有些单位采取非正常途径,挖掘人才,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因此,笔者认为:在鼓励人才流动的前提下,应当明确技术保密与技术权益的法律界限,保护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科 技人员流动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 人才分流,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但是科技人员流动中,也有少数承担国家重要科 技计划项目的科技人员离职后侵犯原单位的知识产 权和技术权益,特别是原单位的技术秘密。有些单位 采取非正常途径,挖掘人才,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秩 序。因此,笔者认为在鼓励人才流动的前提下,应当 明确技术保密与技术权益的法律界限,保护国家、单 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才流动理论,构建VAR模型,利用SPSS25.0和Eviews10.0软件处理陕西省2006—2020年的统计数据,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流动的关系。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动态交互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比科技人才流动对科技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经济高质量发展比科技创新对科技人才流动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科技创新比科技人才流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结合陕西发展实践,建议以产业体系为抓手,推动陕西科技创新;以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为统领,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构建陕西良好有序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进城方式选择及职业流动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陆的农民工是一个职业流动相当频繁的群体,近年来不仅在流入量方面持续扩大,而且在职业流动方面也呈多元化趋势,表现出若干显性特征。诸如在职业流动中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与身份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而仅仅是一种水平性的流动。另外,近年来农民工在进城方式的 也发生了显差别,以非正式流动为主。  相似文献   

7.
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性是党的生命,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党员成为人才流动的重要成员,形成了一支特殊的流动党员队伍。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探讨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巩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提出了“科技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战略决策,科技体制的改革为人才流动提供了广泛渠道。科研拨款制度的改革使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面向市场进行研究开发,使科研活动越来越多地带有市场行为。科技成果商品化进程日益加快。这些带有明显市场色彩的科研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同时也为这种流动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流动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广东各地区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动不尽合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粤东、粤西、粤北)人才紧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不利于广东确立人才“第一优势”,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不利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升级,不利于劳动力进一步转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分析“双转移”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问题,从流动意向的角度指出劳动力“单向”流动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流动及其模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力资本的主要载体是人才,并通过后者一些综合的相关属性表现出来,从人才的角度看来,我国人力资本的现状是绝对数量尚可,但利用效率较低,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人才管理体制的低效率造成的相对数量不足和配置方式落后,对当前而言,组织间人才流动是缓解人才“瓶颈”、提高其利用效率的一条捷径,本文认为人才流动实质上是人力资本流动,是后者相关权利的一种交易行为,其重点在于对人体资本进行度量,我国的人力资本流动需要规范,作者设计了基本框架和相关模型,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流动和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1.
鲍豪 《浦东开发》2000,(7):19-21
择业问题是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行政学等多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国人才能否大量涌现的重大制度环境问题。近读《浦东新区“白领”青年群体研究报告》,它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数据和资料,现就浦东青年择业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1.浦东青年职业流动的频率还应该继续提高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职业流动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关系,就是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职业流动频率也相应加快;反之,经济发展速度减慢,职业流动频率也相应降低。报告透露,浦东新区青年在获得目前职业之前,有五成跳过槽,有一次跳槽经…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探讨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流动是科技领域和创新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科技资源配置、科技资源流动和相关科技政策三个方面梳理和总结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的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黄长华 《上海改革》1993,(11):44-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对加大企业人才流动提出了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创造着宏观的经济环境。目前,我国的人才管理制度及流动机制存在着种种弊端,妨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4.
王志涛  裴长俊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133-134,156
中小企业人才过高的流动比率一直是人力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交易成本的视角讨论交易成本对中小企业人才流动偏好的影响,给出了基于交易成本和收益分析下人才流动选择的理论构架。交易成本通过资产专用程度、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动选择,中小企业应加强核心技术支撑建设,提高人力资本专用程度,增加对专用性人才的投入从而稳定企业自身人才机制。  相似文献   

15.
苏皓 《中国经贸》2011,(22):73-74
经济全球化使得整个世界各亨面均信息共享成为了可能,而且也是不可逆转的大潮流、大趋势,征信数据信息的收集和跨国流动越来越普遍,成为了世界经济生活中的常态。国家对于征信数据信息的收集和跨国流动的监管和调整也因此变得愈加困难。随着外资征信机构在国内的发展壮大,侵害国家信息主权、威胁知识产权和侵害中国公民隐私权的风险日益增加,故法律有必要对其收集征信数据和征信数据的跨国流动进行必要的监督,主要是是要尽早整合征信资源,专门设置征信方面的法规杜绝外资征信机构的侵权。  相似文献   

16.
朱红根  宋成校 《改革》2021,(11):141-155
职业代际流动性是判断社会流动水平的标准之一,也是衡量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依据.基于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 表明: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水平较低;父母职业层次与子女职业代际流动显著正相关,但这种流动体现为职业向下流动;农村家庭劳动力在职业流动方面存在集聚现象,父母从事个体劳动、商业经营以及村镇管理,其子女的职业也普遍是这三种,而父母为农业劳动者或非农行业工人,其子女的职业普遍也为这两种.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子女职业向上流动正相关,与职业向下流动负相关.此外,子女使用互联网、拥有非农工作经历以及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显著促进其职业向上流动,但已婚会显著阻碍其职业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OFDI企业海外雇佣本地化是"一带一路"合作民心相通的核心内容之一。投资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同时面临东道国劳动力素质与技能的"双重短缺",个人职业流动与企业在职培训是解决"双重短缺"的主要途径。文章采用东南亚三国中资企业雇主-雇员匹配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职培训有助于东道国员工认知能力的提升,但流动无助于东道国员工认知能力的提升;在职培训对东道国员工的非认知能力没有显著作用,但流动有助于东道国员工非认知能力的提升;在职培训对东道国员工认知能力中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较为显著,而流动对东道国员工非认知能力中的外向性、开放性等能力提升作用较为显著;针对工作任务的专用技能培训有助于同时提升东道国员工的认知与非认知能力。本地化雇佣是中国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直接的方式,面对东道国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的情况,通过特定指向性的在职培训与适宜的企业内部职业流动,可以为中国OFDI海外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且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18.
田惠 《上海改革》1994,(1):44-45
户籍制度把人束缚在某一地区.使之难以按市场经济的需求流动起来,这也是造成市场地域分割,地方保护主义蔓延的重要深层原因;人事档案制度促成了人才单位所有制,使人失去了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力,人才流动不起来,人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而如果没有人的自由择业权和自由流动权.就形成不了竞争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港口城市集装箱储运企业物流人才流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文天 《特区经济》2006,213(10):349-350
港口城市集装箱储运企业物流人才的管理需要按照职业带的理论,根据不同职业带中不同层次的人才的特点,对其流动的原因、利弊进行分析,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缓解人才流动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解决人才不合理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才流动既受益于环境也受制于环境.如何创造一个让人才流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已为深化改革之急需.马天彩同志撰文提出:在科技体制改革中,要坚持实行“双方”即进一步放活科研机构,促进多层次、多形式的科研生产横向联合;进一步放活对科技人员的政策.促进人才多向流动.机遇和环境是人才拓展抱负的主要条件,“双放”的机制恰恰为人才提供了这种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