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微博作为Web2.0时代最为流行的互联网交流平台在公共领域内对于信息传播以及整合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微博能够成为一种工具手段,发挥传播实时信息、聚合公民意见的作用,形成网络舆论。微博问政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影响政府决策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的政府决策模式以及在微博问政模式下政府决策的转变,分析微博问政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在我国,政府已经做出改变,积极吸纳网络民意补充政府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2.
网络民意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决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网络的虚拟环境一方面为网络民意的表达提供了自由空间,从而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佘信力;另一方面,其自身缺陷也带来了诸如无法完全代表真实民意、信息失真和政府被动决策等问题。政府管理人员利用网络民意完善政府决策应从提高对网络民意的整合和引导能力、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加强网络民意的引导和监督等几方面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3.
陈鑫鑫 《中国经贸》2014,(14):48-48
近年来,泗阳县坚持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在全国首创民情民意搜集和矛盾排查化解“两条线”群众工作法,建立运转县乡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推出政务微博群、面对面质询活动、政府门户网专栏、网络民意直通车等四大问政平台,全面倡导居民自治服务,社会秩序始终保持和谐稳定,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和首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连续11年荣获江苏省“平安县”。  相似文献   

4.
民意作为公共政策的基石,是公共政策制定、实施、修改、废止的重要依据。随着网络传播的不断发展,加之传统渠道中民意表达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这种民意表达趋势也日渐引起了政府公共政策制定部门的关注。文章以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为切入点,详尽阐述了网络民意在积极层面和消极层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科  宗帅 《老区建设》2012,(22):7-8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网络政治传播新范式,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新风,成为重要的民意表达渠道和社会公共空间,也成为辅助政府进行公共决策的新手段。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促进网络问政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与网民的在线互动交流,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有舆论指出,这次交流,进一步深化了网络问政这一执政新风。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对于政府来说,这是了解民情,汇聚民意,保证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网民来说,这是投身公共事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大代表作为选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其能否反应真实的民意,是一系列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随着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社会矛盾不断增多,民众网络使用普及度日益提高,"网络问政"渐成大势,故应顺势推进人大"网络问政"的制度化进程:修改代表法,增加人大代表"网络问政"之义务;构建人大代表"网络问政"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人大代表活动制度与"网络问政"制度的衔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参与热情,确保沟通渠道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8.
谢霞 《宁波通讯》2011,(20):22-23
在部分政府部门仍视网络民意为“另类意见”、“洪水猛兽”时,2008年初春,镇海网络问政率先破冰,在区级新闻网上开辟专门版块“雄镇论坛”供网民议政;  相似文献   

9.
韩蕾 《理论观察》2009,(3):78-79
司法是正义的实现过程,民意是民众意愿的反映,在司法中吸纳民意可以增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并有益于司法独立,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吸纳民意应以程序化的方式实现,通过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司法解释、陪审员制度、自由裁量权和舆论监督等方面将民意纳入司法程序,构建民意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意是互联网时代民意表达的新形式,是现实民意在虚拟空间的延伸。网络民意的生成和流通依托于互联网与网络传播技术,网络媒介的传播结构和传播属性决定了网络民意具有民意表达主体的匿名性与平等性、表达方式的便捷性与符号性等特征。网络民意表达具有优化传统民意表达的主体结构,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海燕 《乡镇经济》2014,(6):108-112
从网络舆论的产生机制来看,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调整是萌发网络舆论的温床,不断觉醒的公民意识是诱发网络舆论的触媒,社会热点敏感事件是引爆网络舆论的导火索,政府应对措施不当是加剧网络舆论的放大器。裂变扩散、多点共振、中心涌现、潜而不消,是网络舆论的典型传播模式。根据网络舆论的产生机制和传播规律,政府引导网络舆论可从政治策略、文化策略和技术策略三个方面着手,即坚持践行群众路线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小舆论传播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网络舆情成为校园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具有舆情内容丰富、舆情主体素质高、舆情形式轻幽默等特点;针对其特点,从进行议题设置、培养意见领袖、搭建互动平台、提高网络素养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有利于保障校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对于传统舆论格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已经不容忽视,这种影响首先表现为在政府和公众的沟通中网络舆论已经趋近成为一股主流的力量,其次则体现在对传统新闻报道模式产生的影响。结合当下颇具影响力的网络舆论事件,契合江西网络发展实际,提出网络舆论控制与把关的手段,提请加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互动,引导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近年来,众多热点事件都是在互联网上曝光并迅速扩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研究网络舆情的发展演化机制,切实做好有针对性策略研究,无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维护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应本着快速反应、信息公开、约束引导三个原则预以建立,文章介绍了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运行体系,并就完善新疆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建议加以论述,以期对新疆网络舆情的应对及新疆的社会稳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我国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为支撑,分析省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效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市场化、网络舆论等外部因素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地区差距较大,东部省份较高,西部地区最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整体偏低,但是上升趋势明显;网络舆论、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规模等因素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产生了显著地影响;人口素质、市场化水平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影响并不显著;人口密度、网络舆论等外部因素变量在动态环境下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许绿琴 《改革与开放》2011,(20):141-142
舆情引导是公安机关正确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改进舆情监测工作,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做好公安舆情引导工作,营造一个社会公众理解公安和信任公安的社会舆论环境,是各级公安机关在信息化时代,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背景下,需要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民意的充分表达是实现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决策者“以人为本”决策观念的淡薄,导致政府决策中民意表达的严重缺失;关于民意表达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缺失,导致民意表达的组织化、法定化程度低;政府公共决策回应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政府与公民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因此,地方政府官员必须树立科学决策观念,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决策中关于民意表达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必须建立有效的公共决策回应机制,从而确保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危机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来说,网络舆论就是指网民对最近发生的公共事务和政府行为,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带有一定的时效性和随意性。所谓危机,由两种含义,一指"危",即危险;二指"机",即机遇。故危机所代表的是一个质变的临界点,这个临界点预示着两种可能,一种是情况从此好转,还有一种则是彻底恶化。而网络舆论危机正是由网络舆论发生质变而引发的,表现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叛逆性或者说是不利的负面舆论占据了舆论阵地的主导地位,给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带来十分严重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