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王郁昭日前向中央新闻单位介绍说 ,当前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在 50 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 1 459.5万人 ;人均收入在 1 0 0 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 90 3 3 .4万人 ;人均收入 1 0 0 0— 2 0 0 0元的人口 3 1 0 79.3万人。有近3 0 0 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6 0 0 0万人口徘徊在温饱线上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达1459.5万资料来源:中经网2003-05-09  相似文献   

2.
动态与信息     
国家统计局确定最新农村贫困标准国家统计局日前确定新时期农村贫困标准为865元。根据新标准计算,1999年农村贫困人口为1223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34%,分别比上年减少1658万人和下降18%;其中极端贫困人口34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7%,分别比上年减少800万人和下降09%。如果2000年有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那么到2001年按新标准计算的农村贫困人口在1亿人左右。到2010年,就有可能基本消灭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我国的极端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1999年有501%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部,这一比重与1998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成就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历史时期。197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有2.5亿人,1993年底减少到8000万人,1998年减少到420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  相似文献   

4.
国内信息     
正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046万人国家统计局2月1日发布数据,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16万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  相似文献   

5.
1995年全国贫困人口7000万人,贵州贫困人口836.38万人,占我省农业人口28.29%,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1.96%。为了“力争用7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800多万贫用人口的绝对贫问题”,笔者认为,实行“三带、三促、四个结合”的扶贫措施,不失为一种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我国今年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国在2007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是人均年收入低于785元,人口1479万。第二是低收入标准,人均年收入1067元,人口2841万人。把低收入人口与绝对贫困人口相加,总扶贫对象432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4.6%.  相似文献   

7.
动态与信息     
农产品初加工优惠范围发布;《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实施;普通发票工本费价格上调;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减至1479万;我国农村扶贫标准上调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为了缓解农村贫困,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006年的2148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从30.7%降到2.3%.农村贫因性质发生了转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已逐步成为农村贫困人口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来考察和检验农村居民健康与个人发生贫困概率的关系,为农村扶贫减贫的政策选择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贫困国家之一,缓解和消除贫困是我国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历史任务。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实施以后,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但中国国际旅游扶贫中心的资料表明:截至2007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有1,487万,低收入人口2,841万,扶贫任务仍旧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工作通讯》2005,(7):47-47
2005~2010年,云南将解决262.3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515.4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温饱成果,这意味着从今年到2010年,云南平均每年要解决和巩固130多万人的温饱。为此,今年云南扶贫开发工作将采取新举措,全省拟筹资4亿元,在123个县实施2034个村的整村推进规划。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开发:未来农村反贫困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政府在消除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已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1998年的4200万 ,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根本的缓解。不过 ,我们必须看到 ,中国未来农村消除贫困的任务将更为艰巨。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到2000年 ,中国要力图实现在本世纪末基本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这将意味着在未来两年中每年要至少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表明中国消除贫困所遇到的挑战将是十分严峻的 ,因为能否迅速摆脱贫困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安居安民     
毕节地区是胡锦涛总书记倡导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辖7县1市1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农村绝对贫困人口56.0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97.24万人。近年来,毕节试验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政府引导、社会帮扶、农民主体、创新机制、示范带动”的农村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工程实施原则,针对不同的帮扶对象进行试点和经验推广,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全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5年的6500万,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7.1%。然而,我国现存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由在地域偏远、交通落后、资源匮乏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而且农民的素质低下。另外,我国现行的扶贫政策不适应当前农村贫困的实际,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偏差。因此,必须在扶贫主体、扶分对象、扶贫方式、扶贫内容上实行制度的创新,实现转变。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反贫困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反贫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经过7年的扶贫攻坚,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到2000年底,我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30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也从33%下降到3%左右。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在20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己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5.
广西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广西田东县是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西部欠发达县。全县40.6万人,贫困人口有7.38万,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38万。全县161  相似文献   

16.
扶贫政策低效性与市场化反贫困思路探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978年以来,伴随着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与中国政府实施大规模的扶贫计划(1986年开始)的进行,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总量从2.5亿人下降到5800万人。虽然取得如此令人赞叹的成就,但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从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绝对贫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政府在农村扶贫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 1978年的 2 5亿人降至 1998年的 4 2 0 0万人。但是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 ,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又摆在了我们面前。①扶贫的任务更艰巨、难度更大。因为这 3千多万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偏远山区 ,大多是缺知识、缺资金、缺口粮、缺外界帮助、缺技术、缺致富门路、缺思想观念等“多缺户”。②返贫率较高。有许多虽已暂时解决了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 ,由于他们的基础不牢 …  相似文献   

18.
动态与信息     
《中国农业会计》2006,(10):42-43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确定,24省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我国超级稻创世界高产纪录,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01亿亩,我国减少1亿多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5万人考取高师资格,3193人通过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我国对外投资额572亿美元,我外资总额6508亿美元,我国平均关税降至10%以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组织了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活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3 0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其中,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的贫困人口从1994年的5 858万人减少到1 710万人.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近日透露,按照人均年收入85美元的标准,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1.25亿人,下降到2005年的2365万人,20年减少了1亿多人。刘坚在此间举行的反贫困与国际区域合作国际研讨会上说,“2004年和2005年是近五年来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时期,2006年中央财政的扶贫专项资金达到了134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