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BO融资的法律、制度障碍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 《经济与管理》2004,18(6):92-93
MBO运作为我国企业重组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也第一次确立了上市公司MBO的合法地位,但在2003年3月财政部叫停管理层收购工作。MBO运作中由于制度障碍和法律监管上的漏洞所造成的风险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李慧 《经济与管理》2004,18(9):87-88
MBO运作为我国企业重组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也第一次确立了上市公司MBO的合法地位,但在2003年3月财政部叫停管理层收购工作。MBO运作中由于制度障碍和法律监管上的漏洞所造成的风险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我国MBO运作中的法律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一次确立了上市公司MBO的合法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MBO的运作,但仍存在重要的制度障碍和法律监管方面的漏洞。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2004,(5):21-22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于2002年12月1日起实施,法律依据的确立刺激了上市公司MBO的风风火火。于是,2003年被称为法律意义上的MBO元年。  相似文献   

5.
曹时军 《经济师》2004,(9):134-134,136
MBO之风已经由国外吹向国内 ,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MBO更是成为我国专家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 ,我国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成功完成了管理层收购 ,一些大的公司也纷纷试水MBO。文章从国外MBO的发展入手 ,结合我国MBO的发展现状 ,并通过对我国已经完成MBO的上市公司的分析 ,提出了在我国实施MBO的可行性及其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粤美的与伊利股份MBO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粤美的与伊利的MBO两个案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是: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相关金融行业发展滞后,缺乏战略投资者;法律上的不完善对MBO融资收购造成巨大的障碍;资金来源信息透明度差,披露不规范。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MBO融资有法可依;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MBO融资的退出机制;尽快解决股权定价问题,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购并的法律环境分析史云一、现行上市公司购并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对公司兼并收购的主要法律和法规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下称《股票条例》);3.《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4.《关于企业兼并...  相似文献   

8.
形形色色的MB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导刊》2005,(6):24-29
胜利股份——最循规蹈矩的MBO早在2002年,胜利股份(SZ.000407)以三个月的高速顺利完成MBO,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颁布之后首次获批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案。2000年春天,围绕胜利股份的一场收购和反收购行动,使胜利股份的管理层意识到了控制权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了使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行为逐步走向规范,市场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一些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逐渐由政府及有关部门颁布并强制实施,主要包括:(1)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主要包括《公司法》和《证券法》中的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2)由国务院发布的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行政法规,目前主要有《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的四大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我国现行的管理层收购(MBO)主体在法律上存在障碍。目前,对管理层收购主体形成约束和限制的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以及政府为规范金融、证券市场而颁布的各种暂行条例等。MBO的收购主体一般是公司内部高层管理人员;职工持股会也可能参与到收购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监管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已经发布实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及监管机构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都规定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和风险.本文试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作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颖 《经济师》2003,(2):124-125
我国证券市场规范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2 0 0 2年 1 0月 8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标志着上市公司收购法律框架基本形成。文章以宣布重组的ST康达尔公司为例 ,进一步分析说明若是在此管理办法下该公司重组行为将会有哪些改进与不同。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刊》2003,(12):27-27
首先,MBO是一种重大的产权制度变革,必须在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的情况下,在统一规范的条件下慎重推行。 其次,要对已出台的涉及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整合,明确MBO作为一种产权变革形式的地位和适用范围。目前,除了《上市公司收购条例》中明确提出管理层收购的概念并对其做出一些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MBO)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新颖 《经济师》2004,(5):32-33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深层次的问题 ,而管理层收购 (MBO)在解决这些难题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文章认为 ,可以考虑实行管理层收购的办法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往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收购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经济论坛》2003,(24):16-16,19
一、中外上市公司MBO的特点从目前已实施的MBO案例来看,我国上市公司MBO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其运作模式大部分都是由管理层在外部设立一个收购主体,这个主体都是所谓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或是科技发展公司,即壳公司。二是收购性质都是协议收购,还没有出现美国MBO通行的要约收购方式。出让方有法人股也有国家股。三是控股权。虽然各公司MBO的规模不等,但MBO后原来的管理层大都取得了对公司的控股权,比如粤美的MBO后由管理层持股的美托投资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2.19%。四是从股权转让的价格来看,80%以上低于公司最近的每股净资产值,折…  相似文献   

16.
国内上市公司MBO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上市公司管理控股收购(Management Buyout,缩写为MBO)异军突起,并迅速席卷全球,上市公司MBO实质是市场经济对效率最大化追求的必然产物。其不仅有利于实现产权结构调整,同时还可以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激励管理人员等。尤其是对于急需明晰产权与减退国有股的国内上市公司,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本依据国内外上市公司MBO实践,先对上市公司MBO做出一般法律分析,再对国内上市公司MBO运作的制度障碍与监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求对上市公司MBO立法与实践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产权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准备实施管理层收购(MBO)。但目前,在中国实施MBO,还有一些难题没有解决。最为突出和敏感的问题是收购标的价值(即收购价格)的评估和确定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中国证监会颁行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使上市公司公司收购、反收购问题有了全面、较具体的法律规定。得益于收购、反收购的政策解禁,2002年中国的并购市场异常活跃。据统计,2002年1~10月我国上市公司涉及的并购共有495笔,并购金额达到410亿元人民币。随着股份流通性的增强,公司之间敌意收购和反收购的问题会更为凸显。目标公司(被收购  相似文献   

19.
“麦田守望者”的MBO正在遭到国资委的狙击。最近的消息表明,国有股权转让审批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审批权由财政部移交到新成立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来;国资委审核的思路将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不得担任任何国企负责人。监管的矛头直指那些热衷于MBO的“麦田守望者”。《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对管理层收购(MBO)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严禁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卖自买国有产权。最近,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办法》,进一步从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转让程序、批准程序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转让行为进行了规范。这一系列规范文件使国有股权转让的管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这意味着风行一时的MBO 掘金国有股、大发国资财的腐败行为将得到一定的遏制。  相似文献   

20.
胡庆 《当代经济》2002,(12):21-21
管理层收购(MBO,即ManagementBuyout)作为一个企业并购概念,在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已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熟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进口”MBO这种收购方式已经成为必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建立的较晚,证券市场不够发达,因此,如何建立我国的管理层收购机制是一个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研究的话题。 一、MBO的概念分析 管理层收购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或“管理者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