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亟需引入市场营销观念,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毕业生就业宣传,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从过去的就业指导转变为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但目前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健全,存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队伍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构建科学规范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策略的具体内容是:加强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强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体系建设,加强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建设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地理论依据及意义,分析湖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地发展趋势,探讨湖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典型案例,寻求完善湖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新的途径,进而提出湖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从2003年全国第一届扩招生毕业进入市场以来,毕业生人数猛增和市场有限的消化能力,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学生就业和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关注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从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深层问题入手,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本文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入手,探讨就业观念在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者提供一点儿粗浅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就业服务信息作为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基础,对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试从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利用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采集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以完善就业服务信息采集利用工作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心理认同是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的分析,提出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认同机制的内涵与关系,阐述心理认同机制引领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作用,探索心理认同机制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高校要以招生求生存,以就业谋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和能形成良性循环的主体工作,就是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转变思想观念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加强就业指导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开拓就业市场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实施“一把手工程”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是做好就&-r作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国家及地方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出台,使高校毕业生充分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转变就业观,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等系统性的就业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究竟做什么、怎么做还缺乏研究。本文在充分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进行分析,提出了做好就业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并介绍了辽宁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宣传工作方面值得借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都指出,实现高质量就业、更充分就业的目标意义重大。福建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19—2021年,福建省持续监测福建省88所普通高校共计514811名毕业生,实证分析了福建省普通高校就业形式、毕业生就业特点、就业现状、就业质量影响因素,提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就业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保险职业学院保险类高职毕业生抽样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质量在就业机会、就业渠道、就业流向等方面具有亮点,但在工作报酬与环境、工作对口性、稳定性、人岗匹配性以及发展前景预期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整体上就业满意度偏低。提升保险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在以下几方面思考对策:多方位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注重校外实训对就业的推动作用、根据市场调整和设置专业与课程、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1.
论就业质量与就业的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当前中国的就业市场来说,不应该是单纯地追求扩大就业规模,而是到了努力强化和提高就业质量的时候了。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外延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向内涵的、集约的发展模式转变,那么中国的就业必然要从以往的单纯数量扩张型转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发展模式。何谓就业质量?一般被认为,稳定的职业、体面的收入、安全的工作、充分的社会保障、和谐的劳动关系等就是高质量的就业,也即是劳动者所期待的就业。美好的东西当然是令人期待的,追求这种高质量的就业应该是整个社会的目标。然而,上述标准只是就业质量的一个方面,它还有另一方面的要求和标准,这就是:从业者的专业化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职业责任与职业要求、职业规范与职业行为方式等等,以及与职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职业效率和职业产出。这才是真正全面的高质量就业,这种高质量就业也就是职业化的就业。让每一个就业者有个稳定的职业,成为职业化的劳动者,提高整个就业市场的职业化水平,才是我国提高就业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距充分就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初次的就业薪酬低于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二是高校毕业生的素质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中国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措施包括:发展扩大劳动力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完善与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3.
伴随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非标准就业的规模愈发壮大,影响愈发显著。与此同时,非标准就业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其诸多劣势仍然存在。非标准就业对于劳动者就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劳动调查数据并结合报告数据,以转换作为主要指标,对于我国非标准就业在劳动者职业生涯中扮演"桥梁"或者"陷阱"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就影响因素以及结果改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劳动者通过非标准就业实现了向标准就业转换的比例仅有5%左右,应该说,我国非标准就业在劳动者职业生涯中扮演的作用更符合"陷阱说"。但同时,传统非标准就业向新就业形态的转换会有效增加劳动者工资,故新就业形态提供了非标准就业内部转换的"第三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就业歧视在各国经济实践中普遍存在,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就业歧视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较少关注其对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是货币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就业歧视可能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改变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现实经济中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众多,其中就业机会歧视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即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主观认定雇用某一类型劳动力将产生额外成本,导致企业对该类劳动力的雇佣量少于最优雇用量,进而使社会就业总量减少。基于此,本文构建无就业歧视和存在就业歧视两种情形下的两主体动态随机一般均衡(TANK—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二阶矩匹配法等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无论货币政策当局执行何种货币政策(标准泰勒规则、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无论是否存在就业歧视,扩张性货币政策均会促进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物质资本租金率和整体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增长;与无就业歧视的情形相比,存在就业歧视情形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的促进作用变小,而对物价上涨(通胀)的促进作用变大,即就业歧视会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积极效应并强化其消极效应;就业歧视的存在会降低货币政策实施后产出和就业的持续性、提高通胀的持续性,同时也会扩大产出、就业和通胀的波动性。总体上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在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就业的目标;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促进效应在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产出增长的目标。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一是从经济政策有效性角度探讨就业歧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二是构建TANK—DSGE模型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三是从提高政策有效性角度为不同宏观经济目标下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揭示了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减轻就业歧视不仅有助于就业和收入公平,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因而需要构建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不断减少各种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扎实积极的推进就业工作,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欧盟国家实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创造了"就业奇迹",被证明是促进就业的一条有效路径。近十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文章针对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加强就业培训等措施,以期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能更好的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解和比较,对云南第三产业就业进行实证分析,较充分论证了云南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吸纳就业的潜力,并指出了就业有效增长的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选择.研究表明:(1)近10年,云南一、二、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分别为27.8%、2.2%、69.9%,新增就业岗位的69.9%由第三产业提供,第三产业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就达1.56万个,比第二产业多0.9万个;(2)云南第三产业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还有很大的就业吸纳空间;(3)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区服务业将是云南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主要行业,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则很难有较大吸纳就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与再就业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所面临的就业及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就业与再就业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辽宁省作为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龙头省份,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东北地区振兴的成败。然而,就业模式利益势差的存在阻碍了就业模式优化和固有优势发挥,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亟待关注。分析辽宁省现有以不同标准划分的就业模式的利益势差,有助于认清省内劳动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障碍,为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完善就业模式、整合劳动力市场、正确制定就业政策以及选择适合辽宁省发展的就业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队伍的日益庞大让当前大学生就业陷入"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尴尬处境。对于高校而言,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是今后就业指导工作新的思路和目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现状及成因和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困境,探索十大措施,提出思政辅导员应在高质量就业的视野下,积极发挥职业指导师的重要作用,推动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问题越显突出,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心。毕业生就业门路窄受专业、流向城市、岗位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尽管高校在具体开展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工作中各具特色。但主要思路却是相似的,即请进来、走出去。针对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还应从就业思想指导、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