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RSS默默流行     
李静 《三联竞争力》2005,(11):62-62
与前些年比,电话客服中心的计算机系统更新、更快,客服人员也受到更好的培训,接电话速度提升几倍。但是当电话客服中心硬件和软件有明显改善之后,顾客流失量反而越来越大,漏洞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节奏的加快,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提高,导致员工的心理压力增大,长此以往,员工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职业倦怠感不仅给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还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率,阻碍企业发展。本文对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预防与缓解企业员工职业倦怠感的激励机制,以期为企业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已成为影响酒店员工身心健康、酒店服务品质和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会侵蚀员工个体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降低个体的工作效率,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离职率上升,危及到酒店服务质量的稳定和酒店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积极研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关系、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从马斯洛理论角度正确理解酒店员工的各种需求,建立良好的职业环境和员工保障机制,从而有效缓解酒店员工的职业倦怠,打造优秀稳定的酒店员工队伍和优良的酒店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4.
陈成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3):134-135
首先对职业倦怠进行了进行了一定的综述,对其历史渊源和具体涵义都做了相应的分析,从而更进一步对酒店员工的职业倦怠做了具体的分析。主要研究了五大人格特质具体到对酒店职业倦怠的影响,借此希望对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骆宏  孙洋 《现代商业》2012,(7):137-138
通过探讨员工压力感、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提出在组织中减少职业倦怠的可能路径。在已有研究结果的框架下建立理论假设的变量关系模型,并运用实证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员工压力感对心理资本水平有显著的负效应,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效应,心理资本在员工压力感和职业倦怠的关系中扮演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归纳了国内关于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全文分四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介绍了职业倦怠的概念;第二部分总结了影响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两部分;第三部分从个人方面、企业方面和社会支持方面来阐述缓解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措施;最后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从“职业倦怠”谈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部分企业员工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而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企业和管理者仍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本文主要分析了员工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彩萍 《现代商业》2012,(14):164-167
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人们往往感觉身心疲惫,特别是在人际接触频繁、密切的服务行业中。在酒店行业中也是如此,员工往往感到工作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离职率比较高。一般来说人力资源队伍的相对稳定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酒店员工高离职率给酒店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如何降低员工的职业倦怠,减少员工离职,一直以来是酒店发展的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应用Maslach的职业倦怠三维度模型和Steers的离职模型,探讨酒店员工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模型并形成研究假设,通过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向纵深推进,如何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发挥中年员工的作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通过问卷梳理出导致职业倦怠形成的成因。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成因的权重进行测度,并对权重大于0.1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成因分析提出中年员工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职业倦怠一直是困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由于长期以来企业对员工心理健康维护的忽视,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常见的职业“高发病”和“流行病”,严重影响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和企业发展。对职业倦怠问题的探究,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二、“职业倦怠”的内涵与企业青年员工1.“职业倦怠”的内涵“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职业枯竭”,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是用来描述个体在工作中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或人际压力而产生的枯竭感,是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最多的是Maslach的“三维度理论”。该理论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个体在职业领域中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包括“非人性化”、“自我实现感丧失”、“情感枯竭”三个主要特征,表现为对服务对象冷酷、麻木;缺乏适应性和个人成就感;丧失工作热情等。目前,职业倦怠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教育、医疗、服务行业等是其主要研究对象。2.企业青年员工本文选择“企业青年员工”为职业倦怠的研究对象,主要基于...  相似文献   

11.
倪莉 《中国市场》2008,(9):140-14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使其情绪枯竭、冷漠、个人成就感低落,这对教师发展、教学效果、学生成长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施行员工帮助计划(EAP)以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角度浅谈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商场现代化》2008,(16):311-312
作为倍受关注的心理现象之一,职业倦怠是指发生在与其他人一起工作的个体身上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降低的个人成就感。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出发,对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应对策略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持续优化的人才环境是企业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内在潜能的根本途径。以温州民营企业员工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构建民营企业职业倦怠的结构维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克服职业倦怠的内部环境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目前女性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背景,以温州城镇女性劳动者为对象,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女性员工职业倦怠与劳动供给行为之间的关系加以验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克服女性职业倦怠、改进女性劳动供给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职场中,职业倦怠、工作拖沓、职场抱怨和离职等员工消极角色外行为已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变革型领导理论重视员工自身的价值实现,在应对上述员工消极角色行为时,可以通过德行垂范、愿景激励、领导魅力和个性化关怀等行为有针对性地鼓励、激发和引导员工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6.
刘蕾 《国际商务财会》2024,(6):90-93+97
随着审计职能的扩大以及所承担的更大审计责任,给审计人员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影响到工作的积极状态,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不仅需聚焦社会资本的支持,还要心理资本对员工潜能的挖掘,审计部门培育员工的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等心理资本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依据心理资本理论,分析审计人员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揭示产生职业倦怠的内在根源。面对社会和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质量的高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而一个人的自信心不强且缺乏韧性,会在工作的情绪、态度和责任感上表现出职业倦怠。消除审计人员的职业倦怠,需构建人本价值的管理文化和组织支持体系,并制定公平合理的工作激励机制,以便形成心理资源的积累,激发审计人员积极的工作状态,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骨干员工是一个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领导者为了维护单位正常秩序处罚骨干员工需要具备管理艺术,不然会引发骨干员工"非权变惩罚"误解以及不公平的感知,导致骨干员工出现职业倦怠甚至跳槽的风险,也有可能诱发普通员工的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转.因此,领导者要慎重对待骨干员工的处罚,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和公开透明的处罚制...  相似文献   

18.
潘妤 《中国市场》2011,(31):58-59
本文在分析银行职员倦怠成因的基础上,运用豪斯综合激励模型,从内外因两个方面着手,探讨如何调动银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给出缓解其职业倦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职业生涯中期是个体生活和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员工家庭责任重,既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又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如何减轻他们的职业倦怠感,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双赢,是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本文从职业生涯中期职业倦怠的表现、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一份子,也是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最大程度的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促进员工为企业作出最大贡献,同时积极地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员工职业倦怠存在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并基于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