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冰洁  常青 《中国市场》2011,(35):125-125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逃课现象较普遍,这对高校的风气及教学成绩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通过理性大学生逃课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并提出当学生逃课所获得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学生会选择逃课。同时,本文也对高校老师的讲课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在当代大学校园里流行的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一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如此普遍的逃课现象着实让学校领导和老师头疼,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员,笔者想用目前所学习到的经济学知识来浅析一下大学校园里这一日益严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刘琦  胡柳洲 《北方经贸》2011,(5):127-128
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其逃课归因方式与年龄、学习成绩、逃课频率等因素相关,应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大学生意志力培养,培养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拣取了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隐性逃课问题,对在校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此次调查主要从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分析、隐性逃课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隐性逃课这一现象等几个方面入手。以发放问卷为主,访谈为辅,以求能更真实地反映在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为同学们更好学习、教师更好授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在教育领域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硕果累累的另一面,我们也清晰的看到了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和谐的一些现象,大学生逃课即是其中之一。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给高等教育的质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成为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长远发展问题之一。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隐性逃课"是指上课时学生从事与课堂教学无关事情的心理旷课行为。大学生隐性逃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进而影响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文章通过对在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调查,探寻此现象的成因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国内学生逃课的现象和特点,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针对逃课的防范措施分析得出,国内学校对于逃课多采用硬性处理措施,而国外高校多采用柔性的管理体制,以其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从而吸引学生回到课堂.尽管中外国情差异较大,但国外高校建立于严格的法律与纪律基础上的个性化管理制度对于我们的教育管理实践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彧 《商》2014,(14):189-189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像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心理、逃课从众心理、教师教学没有吸引力、教学管理不到位等,接着从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逃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高校的新建以及高校的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课堂。然而和这种扩招现象一并出现的还有大学生的不上课现象。逃课之风愈演愈烈并有随年级上升的趋势,面对不上课现象,学生和老师各持不同观点。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搜集数据,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分析学生逃课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逃课"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大学生上课出勤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探索出勤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突显信念,提出引起出勤行为最显著影响因素变化的有效途径,设计知觉行为控制的干预实验。  相似文献   

11.
高云涛 《商》2013,(11):286-286
以学生逃课率的相关统计数据简要的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以及危害性,并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和激励理论的公平性原则等相关知识从学生本身和教师一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的一门课程,但是因教学内容的理论化、教学方式的僵硬化使得许多大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到枯燥,甚至出现大量学生逃课的现象,从社会实践出发,丰富教学资源、突破教学方式等多重路方法,将有利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的逃课现象日渐突出,不仅影响了逃课者的日常学习,更严重干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这一现象在成人教育学生中更为严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进入大学后,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强度下降,学生逃课现象明显。鉴于医学课程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及医学生从业去向的重要性,关于医学生"隐性逃课"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认知为出发点,通过调查分析逃课成因及后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和特点着手,系统地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成因,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科技竞赛是大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常规教学不可比拟的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广泛开展科技竞赛活动也是大学进行学风建设、学科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在此就大学生科技竞赛取得成功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列举了部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科技竞赛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时各组织机构和学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胡振波  武英杰 《商》2013,(20):364-364
外语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让一些理科生颇感头痛。学习的难度造成了兴趣的降低,由此也就带来了出勤的问题。逃课在高校中并不新鲜,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约束逃课的最普遍管理策略就是签到,为探究签到在大学外语教学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作者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迈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背负着父母殷切期望的大学生应该更加珍惜机会,努力学习,然而,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却令人堪忧。据西部地区某所大学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41.1%的学生上大学后学习缺乏动力与热情,经常逃课的占16.3%。偶尔逃课的占64%(星辰在线-长沙晚报,2006年3月6日)。"必修课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败坏了高等学校的校风,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损害了教育的形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社会、家庭、学校都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形成各方面的教育合力,才能促进高校的考风、考纪建设。  相似文献   

20.
阐述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弱化现象。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角度探究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现象的成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下降的危害,并提出了对大学生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