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本文选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4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概况,通过对这些国家的营商环境和税收制度等的比较,评估预测在这些国家投资的中资企业可能遇到的涉税问题,从政策、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分别提出推动"走出去"企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钓鱼岛事件使得中日经贸关系遭遇飓风式的冲击,但短短数月过去,曾经的危险关系正在恢复。面对中国市场的崛起,中日经贸理性向前。2013年3月,初春的青岛被轻度灰霾遮掩。没有了碧海蓝天的透彻,"最美城市"的桂冠多少失去了点颜色。钓鱼岛事件半年之后,我们重返中日经贸往来的前沿阵地——青岛。作为有着密切经贸往来关系的国家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源远流长,本文在分析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双边经贸合作的特点,并根据目前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双边经贸合作的难题,并进一步对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办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中国建立起来了应对“长臂管辖”的反经济制裁体系,积极推动多边的磋商与合作,推动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积极促进国际贸易与经济复苏与增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是国际商贸基本原则,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当限制和禁止域外的正常经贸活动。但是有的国家将自己国家的法律延伸到别的国家和地区,禁止本国企业与有关国家间的经贸往来,胁迫企业和个人停止与有关国家的经贸活动。中国政府一贯反对单边主义,反对不当域外适用的有关外国法律与措施,为保障我国企业的对外经贸交往,保护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制定出台了《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5.
梅新育 《中国外资》2009,(15):14-14
多年来,在保护国家经济秘密方面,中国做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们希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大与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各国经贸往来,从而增进本国与贸易伙伴的福利,也为国际经贸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与金融往来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但一直以来闽合金融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远远不能为国台间快速成长的经贸和投资交流提供有力支撑,该文针对如何改变这种情况,闽台两地如何加强金融部门之间的具体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支持中俄经贸合作的相关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与俄罗斯接壤,边界线长241公里,自古就有紧密的经贸往来.特别是近年来,中俄"国家年"、大图们江区域合作、以及珲春俄罗斯工业园区的建立极大促进了两地的经贸合作,而俄罗斯也已成为吉林省对外劳务合作五大传统市场之一.但在经贸往来日益强化的同时,金融对贸易、旅游和投资发展的支持却相对滞后,金融如何有效支持中俄经贸的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979-2000年台商投资中国大陆的历史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持续紧张的政治对峙和台海地区激烈的军事对抗,从1949到1978年的二三十年间,中国大陆与台湾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1979年以后.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两岸的经贸往来才逐步发展起来。并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长。根据统计,截止1997年,  相似文献   

9.
基于贸易与货币竞争视角的CAFTA人民币区域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的签订,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贸、旅游等往来,必然要求人民币为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与相互投资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而且人民币已在不同程度上被周边国家或地区所接受,并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内流通。研究并实施人民币在CAFTA区域化,已成为我国政府必须做出的抉择。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区域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实施CAFTA框架下的人民币区域化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的签订,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贸、旅游等往来,必然要求人民币为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与相互投资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而且人民币已在不同程度上被周边国家或地区所接受,并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内流通。研究并实施人民币在CAFTA区域化,已成为我国政府必须做出的抉择。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区域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实施CAFTA框架下的人民币区域化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伟 《海南金融》2005,(9):19-22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察了1978-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对外贸易的核心影响因素;无论是名义汇率还是实际汇率,都不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事实上,中国的贸易顺差来源于中国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以及美国对中国不当的贸易政策。因而,要解决中美之间贸易失衡问题,美国必须调整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对中国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2.
环境标准和市场准入措施的采纳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表现,任何国家都有这种权利。与此同时,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十分成熟、国家之间彼此经济依赖程度非常大的情况下,出于经济目的和外交目的,标准问题有时被进口国所利用,成为隐蔽的贸易保护措施。因此,如何突破贸易壁垒,正确灵活地解读和实施WTO组织机构的有关法规和条款,已成为国家间发展多边贸易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贸易保护政策选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贸易政策选择的纯经济分析并没有为解释现实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坚实有力的理论依据,这促使经济学着手从政治角度探究现实中贸易保护政策的本质——收入分配问题,以收入分配为主题,将公共选择的一些思想观点引入贸易理论,通过运用政治行为的经济分析,考察政治决策过程中贸易政策的选择和变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由此产生。其基本论点是:贸易政策的制定是国内政治经济诸因素综合作用和各国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周俊所  游春 《海南金融》2010,(11):45-49
伊斯兰律法禁止利息、不确定性交易等经济行为,致使传统保险无法满足穆斯林的保险需求。经过多年的研究,全新的伊斯兰保险诞生,并被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所接受,而且市场发展正不断地扩张。我国拥有2000多万伊斯兰人口,而伊斯兰保险市场一片空白,也无学术的理论研究。笔者通过分析我国伊斯兰人口的分布情况及民族特征,以及伊斯兰人口集中地新疆的保险发展状况,探讨了我国发展伊斯兰保险市场面临的诸多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以新疆为试点发展伊斯兰保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中国东盟的经济波动出现了一致性的特点。运用HP滤波以及皮尔逊相关系数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存在同步性,并且这种同步性真正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对1992—2011年中国与东盟五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强度、产业结构差异性显著增加了中国东盟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而双边FDI减弱了经济周期同步性,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战略为各省市开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湖南作为中部省份,一直以来外贸依存度都比较低,新阶段亟需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为湖南带来的新机遇,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争取在经贸合作主体建设、经贸合作平台利用、经贸合作方式深化、经贸合作政策支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湖南打造成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律法禁止利息、不确定性交易等经济行为,致使传统保险无法满足穆斯林的保险需求.经过多年的研究,全新的伊斯兰保险诞生,并被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所接受,而且市场发展正不断地扩张.我国拥有2000多万伊斯兰人口,而伊斯兰保险市场一片空白,也无学术的理论研究.笔者通过分析了我国伊斯兰人口的分布情况及民族特征,以及伊斯兰人口集中...  相似文献   

18.
中蒙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蒙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但在经贸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针对这些问题,中蒙两国应在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的基础上,采取互惠互利、灵活有效的对策,促进中蒙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9.
WTO环境下贸易摩擦及中国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紧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利益不一致,国家之间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入世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保证中国外贸出口持续发展,必须在深入研究贸易摩擦产生的背景、发展趋势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以增强自身实力为根本,通过采取完善贸易救济体系、加快制度调整和创新、加强技术认证工作、扩大内需等措施,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胡加祥 《当代金融研究》2019,2019(2):165-178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APEC北京峰会上倡议“启动亚太自贸区建设”,这表明中国愿意引领和推动这项重要工作。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带动的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以及亚太地区大国之间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激烈博弈,亚太自贸区建设何去何从,是考验中国人智慧和能力的议题。如果选择TPP这一路径,等于将构建亚太自贸区的主导权拱手让给别人;如果与TPP分道扬镳另辟蹊径,会分化亚太地区,进而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部署。一个务实的选择是以中国目前正在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基础,结合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进而引导亚太自贸区法律制度向TPP等国际高标准靠拢,同时采取开放姿态,允许个别APEC成员暂时不加入亚太自贸区,也允许非APEC国家和地区加入亚太自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