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的权责不同,美国实行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税制,三级政府共同分享税收权力。联邦和州有税收立法权,而地方没有立法的权力,只能在州制定的税法约束下征税。联邦政府开征的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遗产与赠与税、消费税、社会保障税和关税;州政府征收的税种包括销售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消费税、物业税、  相似文献   

2.
在DSGE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构建一个包含消费税、资本所得税和劳动所得税的税制结构体系,通过不同税率的组合,研究结构性税制改革的取向.结果表明,扭曲性税收比一次性总付税具有更好的经济稳定作用,直接税比间接税更有利于产出和投资的稳定,劳动所得税比资本所得税更有利于产出和劳动的稳定.提高直接税比重,尤其是劳动所得税的比重,更好地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是未来结构性税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一体化的视角看欧盟税收体系的结构问题与改革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涛  李玲丽 《海南金融》2007,3(5):58-61
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在向各国提出新的税收课题的同时,也使得各国原有的税收问题进一步凸显.在税收结构中,劳动税有一个高税收楔子,对消费税的依赖度很高,而公司所得税和不动产税在总税收中却占一个很小的份额.这种税收结构带来了较低的劳动积极性、较大的税收非中性、较弱的税收再分配能力等问题,并有悖于市场统一化和货币单一化的新形势.这一切决定了欧盟税收体系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税收是美国联邦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美国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人们的收入不限于工资和营利,还有利息、酬金、股息、租金、专利权收入等等。美国的税收种类也不止是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尚有社会保险税、消费税、遗产税、礼品税等。1992年联邦税收总额中各种税收所占比重:个人所得税占43.7  相似文献   

5.
一是不利于入世后的消费税总量增收。据专家预测,仅从进出口变化对消费税而言,由于增加的进口产品将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消费税片税范围,如果这些产品替代国内产品,其关税组成价格必定低于国内产品的消费税计税价格,消费税总额会有所减少,新的白酒消费税政策无疑会在此基础上再更丧失部分白酒消费税收人。  相似文献   

6.
凡是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一般都是高价高税产品,对消费税的主要环节进行纳税筹划至关重要,有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下面对消费税的几个主要方面就税务筹划作简要分析,以概括消费税纳税筹划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7.
货物劳务税和所得税作为我国税制中的主要税种,在税收优惠目标上,两者各有所侧重,货物劳务税更多体现经济发展目标,而所得税更多体现社会稳定目标;税收优惠方式上,直接优惠占据税收优惠总量的大部分,货物劳务税中直接优惠居多,而所得税中间接优惠得到了一定的运用;税收优惠导向上,两者互相结合,互为补充,在区域导向、产业导向、鼓励出口和福利投资上体现了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8.
白月 《山西财税》2006,(11):47-48
澳大利亚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税收的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法院,行政管理权归财政部和税务局。该国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三级分税体制,其税收收入分为联邦税收收入和地方税收收入,其中:联邦税收由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非现金福利税、资本利得税、销售税、消费税、资源租赁税、关税、商品和服务税等税种以及联邦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组成;州及地方政府税收由工资税、金融机构税、印花税、土地及财产税、债务税等税种组成。澳大利亚的主体税种是直接税,其中个人所得税占整个联邦税收收入约40%。该国是高税负、高福利、低储蓄率的国家,个人所得税负担在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成员国中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9.
受益原则的理论基础是交换说,它认为税收是一种市场交易关系,遵循市场分配原则和规划公平,因此它在收入分配上是中性的。它很好地实现了受益与代价的对等,不仅可以有效确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合理规模,还可改进个人的福利水平,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然而我国的受益税体系则非常薄弱,我国目前的收费主要集中在准公共产品领域,而这正是受益原则的最佳适用范围,因此,在清费改税过程中应注意贯彻受益原则。  相似文献   

10.
消费税能够矫正污染品消费和处置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对消费终端污染品课征消费税有益于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污染品消费税在消费者、生产者、产业升级与产品结构三个层面产生环境优化效应。现行消费税制度未侧重对污染品课税。针对目前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应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在课税范围、课税环节与价税关系、计税办法与适用税率、税收优惠四个方面改进污染品消费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