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子是用来做成什么的?也许不少人会对提出这一问题感到好笑:做什么,住人呗。古人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说的是房子是用来供人住的。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2.
吕晶晶 《金融博览》2010,(22):44-45
最近小王很是上火。小王在单位附近看上了一套二手房,花光了父母和自己的所有积蓄,凑齐了首付款,光荣地加入了“房奴”一族。但问题随之而来——没有多余的钱用来装修房子了。既不想凑合着搬进旧房子先住着,也实在无法在高额的房贷压力下继续支付每个月2000多元的房租,小王万万没有想到,买了房子反而要“尢房可住”了。  相似文献   

3.
李傲屹 《金融博览》2009,(10):72-74
从青年到中年,从稚嫩到成熟,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让“人、家、房子”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千百年来,“安居乐业”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只要有了钱,一般人最先想到的是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相似文献   

4.
物业税漫议     
吴霖 《中国税务》2009,(10):59-59
有一贝Ⅱ流传甚广的故事,大致是说,一位中国老太太省吃俭用一辈子,等存够买房子的钱时,人已经老了;一位美国老太太年轻时贷款买了一所房子,到老把钱还清,住了一辈子大房子。而今,这则旨在反映东西方不同消费观念的故事又有了新版本,说的是美国老太太年老后由于收入降低,同时又要还贷付税,入不敷出,最终将房子或出租出卖,或出现断供,年老了没房子住,出现“买得起、住不起”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文章重点从 住房消费属性的层面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运用我国2007-2017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住房市场数据对影响居民购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在考虑了城市化发展 带动的同时,通过对住房需求市场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价格对 住房消费需求的调控效果有限;(2)居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欲望保持强劲势头;(3)城市化 进程对住房需求所起作用在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6.
有钱人帮助了穷人,使其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也就不会“仇富”了。 我的慈善行为像“母鸡下蛋” (裸捐)这个想法不是今天产生的,20多年以前我就有此想法。10年前,在彭年酒店开业后的第26天,我就宣布这个酒店的利润将全部捐给社会。有一句话我经常讲:自古以来历史证明,儿子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孙现在有房子住。有车子坐,有办公的地方,他们的条件要比我们当年好很多了。  相似文献   

7.
《投资与理财》2017,(3):13-13
读者画意:最近央行发声,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明确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看来。2017年金融政策势必会趋紧啊!  相似文献   

8.
会计人的嘴     
《安徽水利财会》2004,(3):46-47
嘴是做什么的.一曰用来吃饭,二曰用来说话。人人皆是如此,会计人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非诚勿扰     
伍振 《云南金融》2009,(2):67-68
知道“有了房子再恋爱”这个谜面的谜底是什么吗?呵呵,就是“非诚勿扰”!浪漫主义的爱情说:爱屋及乌。爱我,就要爱我的一切,爱我的不足;现实主义的爱情说:爱吾及屋,爱你,更爱你的永恒,你得有恰当的物质基础。“非诚勿扰”是“所谓’,女人的恋爱主张,也是“所谓”男人的恋爱心得,毕竟,房子是男人赢得女人的一个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10.
道德领域的“信用”,就意味着“诚信”。孔子就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连信用都没有,还能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李丹 《中国金融家》2022,(12):85-86
住房问题关系着民生福祉,乃民生之要、民生之依。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孙柏 《金融博览》2009,(20):39-41
买一套称心如意的房子,也许是许多人一生中作出的最大一笔投资,同时,也是可能最“如履薄冰”的一次选择。在做足功课、反复挑选之后,大部分人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房子。但是俗话说得好,“会买的不如会卖的”,业主往往是在拿完钥匙,入住之后,才发现那起初“看起来很美”的选择,原来藏着这么多陷阱。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习惯于被问或自问“我能为国家做什么”的时候,最基本的答案是,为“爱国”而“做好本职工作”。当我们遭遇“住不起房、读不起书、看不起病”的时候,当我们饱含苦恼戏谑“有什么,不要有病;没什么,不要没钱”的时候,我们想反过来问:“国家能为我做什么?”  相似文献   

14.
人逝股套后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人死了,钱还没花完”,这是小沈阳在《不差钱》小品中给出的答案。把这句话套用到股市中,就成了股民: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人死了,股票还没有解套。我有一位朋友叫吴建民,因患直肠癌已于2008年8月离开人世。建民生前在街道办事处工作,离我家不过百米远。我们属于那种“生得不亲住得亲”的朋友,常常一起喝酒、K歌,有什么困难也是尽可能相互帮忙。  相似文献   

15.
崔彬彬 《理财》2013,(11):36-38
“以房养老”,4个普通的汉字,却沉甸甸的。它包含了诸多国人最关注的两桩大亳房子和养老。在生活中,我们体验到这样的尴尬:买房是人生首要奋斗目标,当我们真正拥有一套住房时,多年积蓄也基本耗尽,成了空守房子的“穷人”。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段故事: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见一个研究生很晚还在实验室工作,便关心地问他:“这么晚做什么?”学生回答:“工作。”“白天做什么?”“也在工作。”“那么你整天都在工作吗?”“是的。”学生期待着教授的表扬。物理学家想了一下问道:“可是,我很好奇,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相似文献   

17.
所长无用     
感动 《理财》2005,(8):51-51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有一天,他想搬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他不解地问。“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不能施己之长的地方去,其结果只能使自己受穷。”  相似文献   

18.
20岁的女性还有很多时间做不切实际的梦想,40岁的女性则大多都认命了,矛盾的是30岁。30岁的女性得做很多决定,例如每天早上用什么牙膏、住怎样的房子、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步调、交怎样的男朋友……张艾嘉自编自导自演的《203040》里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买房之前,都会考虑房子的用途:一种用来自己居住、改善居住环境;另一种用来投资,保值的同时实现增值.现在,购房者对房产的升值潜力日益重视.  相似文献   

20.
问佛     
《安徽水利财会》2009,(4):45-45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貌?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它不过是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了所有的女子,可有的人却让它蒙上了灰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